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年4月22日,由四川新闻网承办的“全国网络媒体重返灾区看奇迹”采访报道活动在成都启动,新闻媒体深入四川,见证了震后的巨变,感知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强大动力。新时期,孕育而成的抗震救灾精神
              [     ]

              ①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彰显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
              ③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伟大见证
              ④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物质后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随着2011中国红歌会在南昌、武汉、重庆等几大唱区启动后,2011年5月18日,北京唱区报名正式启动,中国红歌会将陆续走进首都各大音乐高校,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每日报名人数均超过1000人,报名气氛直线升温。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

              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弘扬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抵制落后文化,改造腐朽文化,继承传统文化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 3. 2010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重庆主持召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时强调,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4. 改革开放以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如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博客、月光族、啃老族、“躲猫猫”等。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人类文化先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文化创新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5. 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

              ①与生俱来的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
              [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文化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7. “文彦博数豆”是我国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典型事例,说的是小时候文彦博放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为宋朝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虚心向古人学习,学会数豆
              B.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天生的,和后天培养无大关系
              C.文化素养是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起来的
              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二者是一回事
            • 8. 2009年中央“-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回答1-3题。  
              1、《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     ]

              A、文化无处不在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
              2、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3、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有许多已经被今天的社会所排斥。这说明  
              [     ]

              A、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B、古代伦理道德概念是错误的  
              C、文化在批判而不是在传承中得以发展
              D、文化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丧失其合理性
            • 10. 以即时、海量、互动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正在兴起,其影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迅猛发展,证明了________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

              A.社会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运动
              D.文化教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