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一: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与新技术、新创意紧密结合,涵盖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网络、视频、艺术品等内容,被誉为“绿色产业”。 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日本为20%,我国为2.75%。文化消费需求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是一次性的,只要有好的文化产品,对它的需求可以天天有,例如,在我国互联网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有3000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正确性。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12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已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掌握空间自动交会技术的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航天科技已经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自198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搭载试验,已有几十个品系在大规模种植推广,太空蔬菜的营养成分普遍提高了30%以上。卫星上天50多年来,人类的发明创造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航天技术发展的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为何高度重视航天科技的发展。
            • 2. 材料一:应奥巴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于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关两国经贸联系紧密,合作领域广泛。虽然中关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端,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对话与磋商妥善处理,对话与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流。在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关关系不是零和游戏,只要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拓展合作,就能实现共赢。这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材料二:当地时间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该宣传片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在短短60秒钟时间内,展示了包括袁隆平、吴敬琏、杨利伟等在内的,涵盖文艺、体育、商界、智库、模特、航天等各行各业的数十位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片》的播放正是中国对中华文化的自信的展示,这种自信源于中国“软实力”的日益提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中蕴涵的《政治生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2011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 4. 材料一:2011年在北非中东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荡(西方媒体称之为“阿拉伯之春”)。在政治乱局发展过程中,反政府力量往往借助“脸谱”、“推特”、“谷歌”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联络、策动。西方国家也自觉主动利用新兴媒体引导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变化。2011年8月初,英国发生严重骚乱,其中许多人被控在骚乱期间利用脸谱、推特和黑莓通信服务煽动暴乱而被司法部门逮捕。     
              材料二: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11月5日,新浪政务微博总数已达       18694个。有人认为政务微博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新渠道。但也有人认为,政务微博不宜提倡。理由在于:①微博的关注者主要是青少年,社会影响力不如主流媒体。②微博中常有一些过激、虚假言论,难以控制,因此不应作为政府信息的发布渠道。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赞同材料二中“政务微博不宜提倡”这种看法吗?运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6分)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当前,不少国际朋友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四大发明等很熟悉,而且更希望了解当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这种要求更加强烈。
              2011年1月17日,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正在播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袁隆平、黄永玉、姚明等各界有影响的当代中国人一一亮相。之后要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目前正式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
                   材料二 2010年8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市政府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配套的旅游景点和设施,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景区品位。2010年国庆期间,境内外游客纷纷慕名前往登封,景区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面对“申遗”成功后的旅游大潮,有人认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游客多多益善”;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必须适当控制游客的数量”。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 根据以上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播放《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意义。(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析。(1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