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材料一: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与新技术、新创意紧密结合,涵盖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网络、视频、艺术品等内容,被誉为“绿色产业”。 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日本为20%,我国为2.75%。文化消费需求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是一次性的,只要有好的文化产品,对它的需求可以天天有,例如,在我国互联网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有3000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正确性。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12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已成为继美、俄后第三个掌握空间自动交会技术的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航天科技已经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自198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搭载试验,已有几十个品系在大规模种植推广,太空蔬菜的营养成分普遍提高了30%以上。卫星上天50多年来,人类的发明创造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航天技术发展的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为何高度重视航天科技的发展。
            • 2. 材料一:社会心态既是社会状态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
              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社会心态是社会状态的“睛雨表”和“风向标”
              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积极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
              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12分)
            • 3. .表一: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表二:我国文化产业格局分布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要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⑴表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2)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8分)
            • 4. (12分)2011年初,“中国国家形象片”在一些国家热播,“中国形象”成为中外媒体热议的话题。“中国国家形象片”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它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国家形象片”在一些国家热播的作用。

            • 5. 材料一、近来,许多地方纷纷掀起传统文化发掘、开发的新热潮。一时间,补天女娲 “遍地开花”,诸葛孔明“四海为家”,甚至出现三地“热争”西门庆的场面。但凡与本地扯上一丝半缕的古人、仿古建筑都粉墨登场,平庸创意和空洞的内容,将文化价值淹没在喧嚣奢华的商业气息之中,文化挖掘缺乏品位。
              材料二、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是争出生地,连墓地也争。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短期而言或许对少数地方知名度提高和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一旦争到名人故里,将会提高地方知名度,并获得客观的旅游收益。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为这些“文化战”背后的推手。
              (1)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形式?请你就各种主要形式,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各举2-3个例证。(8分)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关系以及文化传承角度评析“名人故里”之争。(10分)
                                                                                             
                                                                                              
                                                                                             
                                                                                             
               
            • 6. 材料一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 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根据纲要,我国将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材料二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翻阅我国法律规定的调节制度,包括诉讼中的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民间纠纷调解以及其他方面的调解制度,都可以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进行制度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度,如证券制度等,则是在学习国外立法经验基础上补充完善而成的。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根据国情和实际对传统法制文化、外来法律制度加以改造和创新,大大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步伐。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理论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立法是如何实现不断创新的。(16分)
            • 7. 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但文化又促进社会的发展。”请辨析上述观点。
            • 8. 材料:文化是城市的发展之源、前进之本、立市之魂。文化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原动力位置。
                 2011年的金秋,一道道文化大餐将让安徽的百姓应接不暇。“名城会”、“艺术周”、“牡丹奖”、“百家画展”……在一系列高品质文化活动的背后,是政府坚持“文化为民”,大力推行文化安徽建设的良苦用心。在9月2日举行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今后五年建设“文化安徽”的重点任务——三个“十大”:实施十大先进文化建设工程,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十大重点文化设施。省长说,2010年安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2%,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11位。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10%。在看到差距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必须充分发挥安徽文化资源,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GDP和服务业的目标。
                结合材料,请思考:
              (1)       我省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
              (2)       就当前所学知识回答,怎样提升我省的文化竞争力?
            • 9.材料一: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进行。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尹涛就“亚运经济”话题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亚运会为广州新增投资和消费领域30多万个就业岗位,额外增加消费支出19亿元,为广州带来45.03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旅游业的总收入增收大约为七八亿元。亚运会还大大促进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广告业、现代农业、商业都将从亚运会中获益。 通过举办亚运会,把广东人的优秀传统品格进一步发扬光大,塑造广东人热情好客、文明有礼、开放包容、尊重规则、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等良好形象。
              材料二:在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和会徽的设计上引发了国内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时代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再认识。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有正确的态度。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和经济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分析广州举办亚运会的重要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分)
               
            • 10. (26分)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当前,不少国际朋友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四大发明等很熟悉,而且更希望了解当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这种要求更加强烈。
              2011年1月17日,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正在播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袁隆平、黄永玉、姚明等各界有影响的当代中国人一一亮相。之后要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目前正式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
                   材料二 2010年8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市政府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配套的旅游景点和设施,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景区品位。2010年国庆期间,境内外游客纷纷慕名前往登封,景区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面对“申遗”成功后的旅游大潮,有人认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游客多多益善”;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必须适当控制游客的数量”。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 根据以上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播放《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意义。(12分)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析。(1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