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世界因互联网而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讲话,重申了我国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四项原则”,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他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加强合作,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

              材料二 自2016年的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全球首部为互联网+、分享经济立法和正名的法规,网约车在我国的合法地位得以明确。在互联网以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专车与拼车服务快速崛起,因其等待时间短、经济实惠,在较短时间内赢得市场,填补了传统出租车和公共交通未能覆盖的短途出行需求空白。《暂行办法》明确将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也受到鼓励。

              材料三 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络大国。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但现实的网络环境十分堪忧,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网络入侵比比皆是、个人隐私屡遭肆意泄露。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遭泄露,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导致的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但此前其他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规定,大多分散在众多行政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因此无法形成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法律体系。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在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确立网约车合法地位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明国家制定《网络安全法》的哲学依据。

            • 2.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 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崇尚正义。追求进步的人类的共同财富。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 3.

              近年来,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与不普通的前缀连在一起:“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他们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在张丽莉的心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恪守基本职责;在吴斌眼里,保障乘客安全是应尽的义务;在高铁成看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必须担当的使命!“最美”的称呼,表达了大众对道德楷模由衷的赞誉,体现了社会的道德认同。但也有一些媒体在宣传报道上自觉不自觉地往“高大全”方向靠,似乎这些“最美”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只能出现在不平凡的人身上,体现在不平凡的事上。我们确实需要、也愿意歌颂所有的“最美”,正是这种 “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什么都没想就扑上去了”的朴素情感,彰显了真善美的光辉。为了生活更加温暖,为了子孙能享受到社会和谐的幸福生活,我们大家有责任和义务一起呵护我们心中那份平凡的善良,给善良的“最美”们以支持与鼓励,让“最美”现象成为常态!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最美”就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请你用辩证法知识评析该观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我国大力弘扬“最美”精神的原因。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以“弘扬最美精神,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条理清晰,至少三个层次。)

            • 4. (26分)材料一:“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而落入陷阱的例子不可胜数: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和斯巴达,19世纪末的德国和英国,20世纪发展起来的日本,最终都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甚至是世界大战。

                  如果从历史上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崛起大国与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之间的战争似乎“难以避免”。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访美期间发表演讲说:“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材料二   不同的文化因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在相互交流时,容易产生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现象叫做文化冲突。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家庭使用中医方法为感冒的小孩治疗,因文化的差异而被政府剥夺了抚养权。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此前屡次刊发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争议漫画,触怒穆斯林,在世界各地引发诸多游行示威。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要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中美双方怎样才能成功逃脱“修昔底德陷阱”?(12分)

              (2)针对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冲突?(10分)

              (3)有同学从文化冲突事例中得出结论:“不同的文化心态必然带来文化冲突。”请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知识提出两点反对的理由。(4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习近平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他强调,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说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必要性。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3)有人说革命传统教育已经过时,请列举两条理由加以反驳。

            •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普通低端农产品产能过剩,优质高端农产品紧缺;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较低,农药和添加剂滥用现象突出;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导致成本高,农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


              材料二   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发布,将进一步落实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用益物权,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这将切实保障农业用地面积,解决目前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种植意愿下降、农村粗放经营、耕地自然抛荒等问题。同时,在土地流转执行过程中,更加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界限,有利于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防止集体土地流失。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农村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要坚持的底线,并结合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 7.

              2016年9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满1000天,依照开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跟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改革不断释放的红利,正悄然影响着你我的生活。

              材料一 截至今年8月,全国31省份均在公立医院开展了医药价格改革,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而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一系列医改举措正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今年5月,贵州省排调镇排晒村村民李安彬13岁的儿子患上了“肾病综合征”。9月,帮扶干部杨再华主动联系李安彬,带领他进行大病救助的报销,住院总金总金额为76291元,救助后个人支付金额仅为8466元,救助比例80%。李安彬的经历是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从每个人身上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民生状况,都能读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

              材料二 我们正在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一大波红利。作为改革的“先手棋”,简政放权“含金量”十足。2016年,简政放权的力度比往年更是只增不减。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有了行政许可,就有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也就有了公职人员“变质”的可能。通过减少审批事项,不仅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同时,在制约政府的权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建立公信力等方面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

              (1)结合材料一,从“劳动者、分配、财政”的角度简要分析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全覆盖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转型离不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是突破口”的依据。

              (3)“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跟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简要分析这一要求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只答出三点依据)

            •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1998年四次启动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但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民法典的制定始终未能完成。从2016年6月下旬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先后召开了四场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代表对立法的建议意见,并深入农村、社区进行调研。在一年内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每次审议后,都将草案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上进行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它的通过有力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结合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启动到通过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出台过程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道理。

            • 9.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15大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为全面深化改革“立柱架梁”。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等多年想改而未改的“硬骨头”终于破题,司法体制、公车制度、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等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得以有力推进。柱立则墙固,梁横则屋成。改革,释放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在国际环境云谲波诡、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成功换档,经济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强。

              材料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强调,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立柱架梁”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文化自信引领教育改革。

              (3)请就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建议。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广西南宁一名青年录制了一段视频,说自己“难受”“想哭”,却因口音之故,听起来像“蓝瘦香菇”。结果,这两个“新词”一夜爆红,在很多新媒体上刷了屏。

              网络热词,折射网络时代对语言的冲击。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这20多年,尤其是社交媒体兴起的这几年,可能是汉语变化最为集中、最为巨大的时段。很多发端于网络的词语,展示出汉语的不同可能性,也赋予了这种古老的语言以现代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就曾使用“蛮拼的”“点赞”等网络语汇。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对于“野蛮生长”的网络热词,可以一意纵容、乃至培土助长。有不少词汇起源低俗、意义恶俗、表达粗俗,已经可说是“网络脏话”了。对于这类新词、热词,就不能听之任之了。

              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不排斥不同的溪流汇入,才能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但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所谓“时尚热词”,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流行风潮”,只是河流里激起的污浊。新词汇的形成,需要对既往的古典进行再认识,让更多的新词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独有孕味;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时间洗礼,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网络新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