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罗斯福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成为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新”在(  )
              A.使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由三权分立体制向中央集权过渡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调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C.把私人资本大规模国有化,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D.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禁止行业竞争,以防引起生产过剩
            • 2. 史料研读、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研读
                 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断没有袖手旁观,不管那船的好坏,任那舵工水手胡乱行驶的道理。--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1)概括材料中陈天华的主要观点。上述观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问题比较
                  材料一  一种事业者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亦就愈有利于社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首次出版)
                  材料二  (1933年)4月19日,……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条文(引者按: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
              (2)依据材料,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观点的差异?材料二中提出“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的观点,罗斯福新政在“工业复兴”立法中有何体现?
              ★综合评论
                  代议制民主要成为真正的民主制,就应该是代表全体的民主制,而不是仅仅代表多数人的民主制。漏掉少数,全体就出现了空白,就不再是民主。少数和多数一样都应享有充分的代表权,按比例分配。
              --摘编自密尔《代议制政府》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世纪70年代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 3.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 4. 阅读下列材料: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川教版《世界历史》请回答:
              (1)材料中的“他”是美国哪一位总统?将美国置于“危机的深渊”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他推行“新政”的核心是什么?有何显著特点?
              (3)“新政”有哪些历史作用?
            • 5. 法制走向法治,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多年以来,对清未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阳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晕。(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1)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观点,其视角有何不同?
              材料三:当然,这三驾马车即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个政策机关了。(罗斯福总统1937年2月演说,黄德禄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
              表l
              1935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7年5月支持《社会保障法》: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
              1937年7月国会未能通过罗斯福最高法院改组计划
              [根据(美)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改编]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三权分立机制。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 6.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近年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华尔街的震荡,波及到世界各国。美国的次贷危机与其实行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结合所学的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并对这一体制进行评价。(11分)
            • 7. 材料一  在20世纪来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天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葭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遵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1)举例说明王安石如何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的?并予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政”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
            • 8.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 9. 世界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探寻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以下三次改革都力图将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请依据表格中内容填写以下空白处
              三次改革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作用
              罗斯福新政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恢复,稳定苏维埃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 18岁到25 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 25 万人,在遍及各州的 1500 个营地劳动。
              --节选自百度网
              材料三 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 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本质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项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中央重视水利改革发展的原因。此项文件的发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