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不同的人,因读书目的的不同,读书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古今中外,读书方法,千差万别,因而采用何种读书方法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而衡量一种读书方法的好与不好的客观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读书效果好不好。如果通过读书,能从中取得很大的收获,那就说明这种读书方法是可取的,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
                  上述材料中蕴含了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什么道理?(10分)
            • 2.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期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诗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 3. 2012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南安一中高二(1)的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交流感悟】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
              甲同学:1860年第一代自行车出现后,就深受富有阶层的青睐,将其当作寻求刺激的冒险玩具。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自行车因其安全、轻快、便捷,倍受中国老百姓的追捧,成为平民化的交通工具。
              乙同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驾车出行舒适、高效、时尚,自行车这种出行工具逐渐 “失宠”。
               丙同学: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因其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重新受到人们的眷顾。
              (1)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6分)
               
              【理性分析】
              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弱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公益性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自行车的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2)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绿色出行难的问题。(6分)
            • 4.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是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的“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四年之后中国首艘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它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中国探月工程也开始启动,2007年
              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从“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飞行成功,再向前发展,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将会越发精彩:从2011年开始计划发射2至3个空间实验室(目标飞行器)进入太空,“夸父计划”拟定在2012年进行发射,2013年则计划独立开展火星探测, 2020年还计划建立有人值守太空站,等等。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
              (1)结合上述材料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会不断深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是1999年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的“神舟一号” 无人实验飞船,四年之后中国首艘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于2003年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它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中国探月工程也开始启动,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从“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飞行成功,再向前发展,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将会越发精彩:从2011年开始计划发射2至3个空间实验室(目标飞行器)进入太空,“夸父计划”拟定在2012年进行发射,2013年则计划独立开展火星探测, 2020年还计划建立有人值守太空站,等等。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中国对外太空 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
              (1)结合上述材料用认识论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会不断深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于2010年12月6日上午在深圳隆重举行。在深圳成立30周年之际,某班同学就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就,进行了一次探究性学习,请你一同参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最初有限制的允许,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1)请你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民营企业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变化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社会评论】《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作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2)请从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据报道,某文工团要排练一个大型表演,有关负责领导在一次会议上确定了各部门的任务后,让大家各自准备。于是大家分别筹划,各吹个的调,等到彩排时,发现表演无法展开,道具、服装、音响、灯光与演员的表演根本无法协调,导致彩排中断。

              ⑴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思维方法?

              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该负责领导决策的错误。

            • 9.

              真理标准大讨论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又提出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应该成为评判制度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

              辨题:生产力标准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否定。

            • 10.

              据说,普鲁士菲特列国王非常喜欢樱桃。因此,他在花园里种植了一大片樱桃树。可是每当樱桃丰收在望的时候,总有一部分被麻雀啄食,国王感到非常恼火,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向麻雀宣战,并规定凡捉一只麻雀,可得一笔奖金。最后,麻雀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但樱桃树叶却被害虫吃个精光,结果一个樱桃也没有收获。这是为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