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填空。
              (1)《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字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        》《          》等。本文体裁是                  
              (2)白杨树象征了                                                                   ,作者写楠木的目的是                                                                    
            • 2.

              雪山向日葵

                 ⑴ 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一群扑腾着金色羽毛的大鸟。 

                 ⑵ 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⑶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⑷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⑸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⑹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⑺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⑻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⑼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⑽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随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雪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⑾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⑿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⒀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⒁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雪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⒂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⒃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⒄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⒅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⒆ 雪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选自《散文鉴赏词典》,有改动。)

              (1)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一句中“秘密”一词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2) 作者在⑽-⒁段中,对雪山向日葵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想,删去这些内容行不行?为什么? (3) 认真揣摩⒃段,并结合全文,说说作者通过对雪山向日葵的描写颂扬了什么精神? (4) 作者发现了雪山向日葵的特性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再认识。作者“发现——反思”这一认识的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5)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文章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 3.

              朵朵生香的夜

              包利民

              ①又是一个如旧的长夜,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种种。不停地打字,不停地在头脑中编织着故事,窗外的黑暗被灯光挡在不远处。忽然心里便无由地烦躁,竟再也写不下去一个字,仿佛平时压抑着的,此刻全随夜色弥漫开来。

              ②这个时候,一个好友在QQ上发来几张图片,全是盛开的花树,在这个时候,我所在的东北之北,依然冰封雪盖,而她那里,却已经春花如锦。一如穿行在季节的缝隙里,顿生天遥地远之慨。而那些花的形象,也穿越了千山万水,在这个寂寂的长夜里,在我眼中,开出了春天的温暖。

              ③在这个依然有些寒冷的春夜,看着那几幅花儿的照片,心里的烦躁也渐渐消散,只余夜的静与美。便也不再写文章,看着屏幕上的那些花儿,便忽然想起曾经的许多个夜晚。记得某年的一个夏天,阳台上的几盆杜鹃开花了,还打着许多骨朵。那个夜里,便突发奇想,想看看一朵花儿到底是怎样开放的。于是,就那样静静地与几盆花对坐,月光把花影印在侧面的墙上,一幅轻轻摇曳的画面。那些尖尖的花蕾,顶部已微微张开,向外微吐着淡淡的香气。于是心里有了浅浅的温柔和温暖,就像窗外远远的月亮。

              ④后半夜的时候,花蕾们的小嘴已经,像一只只倒挂的铃铛,正在一点点释放着美好。那个夜里,我一点睡意都没有,就看着时间用无形的手指一点点  B那些花蕾。当第一缕霞光映红了窗棂,花儿便几乎C   了,仿佛打着呵欠从长梦中醒来,芬芳流动。在无人知晓的夜里,它们就这样默默地努力,把美丽和馨香写进早起之人的眼里。

              ⑤我知道,以后再也难遇见那样静而美的夜了,其实,是我再也难有那样静而美的情怀了。只是,有着这样一份回忆,在这样的静夜里想起,也是难得的温暖与眷恋。

              ⑥有一年,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去一所大学拜访一个老者,从他那里出来时已是星月满天,微凉的风流淌着校园里不知名的花香草气。在这样的夜里,行走在大学校园中,仿佛时光流转,我竟不敢疾走,怕惊飞那些正在苏醒的往事,它们,就栖息在身前身后。天上一轮满月,清辉四溢,片云微度,越发静谧澄澈。穿过那个大操场时,地上如积了一层空明的水。忽然看见两个人站在看台顶端的边缘上,手紧握在一起,抬头凝望那轮圆圆的月。在月光的背景下,如一幅静静的剪影。

              ⑦刹那间,心里便软软地似要滴下露来。多少年前了,酷似眼前的秋夜,在这圆圆的月亮底下,也曾如此宁静而美好。只是,当年执手相望的人,早已散了牵手的缘。也曾有过怨怼,也曾有过失落,甚至好长的时间内,月亮在心里从未再圆过,也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夜晚。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无边无际的美好与温暖。我知道,此刻我的脸上,一定荡漾着最清澈的微笑,一如晚风中流动的花香。

              ⑧一生中有多少那样的夜晚,能让我们心里涟漪如花、能让思绪芬芳如月?

              ⑨那个遥远的冬天,刚读高中的我们,决定去参加班主任的婚礼。我们出发的时候,已是下午,当时天还很晴,虽然很冷。我们坐在车里,在旷野的公路上,看到一轮极美的落日。在一个小镇下了车后,我们一时茫然,只记得一个村庄的名字,却不知路径,只好找人打听。然后,便步行踏上一条铺满白雪的小路。

              ⑩十八里的路,冬季天黑得早,五点多钟,夜幕就垂了下来,如哪个女神的长发。又飘起了雪,我们跑跑跳跳的,大地上的雪将夜色映得如梦如幻。有个同学肩上扛着录音机,放起了歌曲,于是我们全跟着大声地唱,声音附着在飘飞的雪花上,送入未知的遥远。每次回忆,那朵朵的雪花,就如我们圣洁遥远的青春岁月,在时光深处,恋恋地飞。

              ⑾在这样一个依然寒冷的春夜,我却走过了从前的每一个在心底生香的晚上,困扰着的种种,全在氤氲的芬芳里融化,流淌成春天在我心里驻一片芳华。心里开着花儿,不管与怎样的夜相逢,都会许我一枕香甜的梦境,然后,再许我一个明媚的早晨。


              (1) 文章最后写道:“在这样一个依然寒冷的春夜,我却走过了从前的每一个在心底生香的晚上”,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作者写了哪些“心底生香的晚上”?
              (2) 作者在回味“朵朵生香的夜”时,情感也随之波澜起伏,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无由的烦躁——(①)——心里涟漪如花,思绪芬芳如月——(②)


              (3) 根据第三段内容的需要,把下面三个词语正确地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词语:打开   绽开  张开

              A:     B:     C:     

              (4)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5) 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 4.

              想起家乡的艾米果

              谢莹

                 ①“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年春天,欧阳修《蝶恋花》中的这一词句便会无端地敲开我的心房,让我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忧伤中。心,被乡愁缠绕着;思念,却像长了翅膀。

                 ②在我的家乡。阳春三月,暖风微熏,乡野田埂随处可见一大片一大片的艾草,嫩绿嫩绿的,蓬蓬勃勃地簇生着。艾米果就是以这种艾草为主料,经过几道复杂的工序做成的季节性的家乡糕点。

                 ③童年时,每到清明前,最喜欢做的便是一放学,几个伙伴相约一起,挽着竹篮子到野外去采摘艾叶。采摘艾叶的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在一起最开心的时刻。大家一边满田野地找寻,一边谈笑风生,聊自己老师的趣事,说同学之间的笑话,不一会儿,艾草便装满一篮子,高兴劲儿不言而喻。当自己提着绿绿的一篮子艾草回到家时,母亲总会在别人面前笑着夸奖我一番:“还是我家大女儿采的艾叶好,又嫩又绿又干净。我这个女儿做什么事都认真……”母亲就是这样,从不吝啬对我的赞美。

                 ④后来上师范了,同学来自赣南各地,有些同学一学期都回不了家乡一次,而我家离学校近,因此每逢吃艾米果的时节,同学们总喜欢周末到我家住上一晚,吃母亲做的艾米果。那时,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放下所有的农活,特意到野外采摘艾草。她喜欢热闹,也乐意不辞辛劳地为我们这群馋丫头的到来做上美味的艾米果。等到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她还不忘千叮万嘱:“路上小心,下次再来。”母亲就是这样,脸上常常挂着微笑,极其平易近人。我兄妹几个的同学都特别喜欢母亲,见了她左一句阿姨右一句妈妈地唤着,【甲】母亲这时便开心得像一朵盛开的百合花,那贮满花房的,满是温暖的阳光。而每到这时,我也总是像阳光下昂首的向日葵,挺立绽放。

                 ⑤工作后,我从家乡的市直学校调到了广东江门的一所镇中学教书。内心除了些许失落之外,更多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碎碎念。可那时苦于路途的遥远、交通的不便,回家成了我最奢侈的向往。家乡,就是我梦中的一颗明亮的星,只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我微笑。对着我微笑的,还有母亲的那一双深情的眼睛。有一年春天,同在这个城市打工的一位远房亲戚找到我,递给我一包沉甸甸的东西,说是母亲特意托他带给我的。当我拆开这份沉沉的爱时,呈现在眼前的,竟是码得整整齐齐的色如翡翠的艾米果!倏地,我的心头一热,眼睛模糊了。恍惚中,我看到了________。知女莫如母,我的母亲知道我,懂我。当我细细地咀嚼艾米果时,品出的,不仅仅是艾草的清香,还有母亲的味道。

                 ⑥我清楚地知道,做艾米果的程序精细而繁琐,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可母亲却乐此不疲,不厌其烦。那是一个母亲向子女们表迭爱的一种特殊方式吧?每到这个季节,母亲总是头一天晚上就把黏米浸了,天不亮就用石磨磨成浆,然后用麻布袋子吊起来,滤去水分。随后将采摘到的青青艾叶洗净,放在锅中煮熟到叶梗一捏便碎的时候,捞起来使劲揉搓,去苦味后再按一比一的比例,掺进黏米粉中揉。揉得艾叶与黏米粉完全融合了。再做成一个个圆饼状。最后在里面包上些用腌菜、腊肉、藠头等配料制作的馅,做成艾米果,放在锅里蒸熟。母亲做的艾米果可好吃了,轻轻咬一口,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软中兼韧,滑嫩而不腻,让人口齿留香,久久回味。

                 ⑦那天,我惊讶地发现,在我家小院子前的绿化带里,竟然挨挨挤挤地生长着一簇簇嫩绿的婷婷的艾草!【乙】它们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踩着春天的旋律,在绵绵的细雨中舞蹈呢。我生怕惊扰了它们的美梦,俯下身来轻轻地抚摸着它们,一股淡雅的艾香扑鼻而来,对!是艾米果的味道!我魂牵梦萦的味道!喜悦的心情不亚于见到了多年失联的老朋友。我赶紧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做艾米果了没有?我看到艾草了……”

                 ⑧岁月翩跹,韶华易流。眨眼间,我离开家乡已二十三载,早已把青春献给了钟爱的事业。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那艾米果所凝结的情愫。

                 ⑨“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此刻,轻吟着《诗经》里的《采葛》,思念,就像三月的艾草,疯长。

              (选自《华夏散文》,有删改)

              (1)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文章以充满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我”与艾米果有关的经历:童年时,每到清明节前“我”都喜欢和同学们去野外采摘艾叶,内心________;________,心中充满自豪;________,心里满是感动;那天,“我”因在绿化带里发现艾草而给母亲打电话,引发________之情。

              (2)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选择:________

              赏析:________

              (3) 根据上下文,请你发挥想象,在文章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段话描述作者“恍惚中”看到的情景。(80字左右)

              答:________

              (4) 文章第⑧段写道:“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那艾米果所凝结的情愫。”请联系全文,说说艾米果凝结了哪些“情愫”。

              答:________

            • 5.

              宁波人家的水磨粉 

                 ①我小的时候正值“文革”期间,在“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号召下,所有的年俗礼节都被冲掉了,只有年前家家人家磨水磨粉时,还能让孩提时代的我们,跟在大人后面,无比的兴奋,感受到一些年味。 
                 ②这项“活动”的前奏是从拿着购粮证去米店购买春节配给每户的糯米开始的。等到离春节只有两三个礼拜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与邻居们商议借石磨的事了。石磨往往是转了好几层关系,从较远的街区用黄鱼车驮来的。说好借磨的日期后,还要根据邻里间用磨的户数,确定使用的天数。一般来说,一架石磨上午、下午、晚上,能供三家使用。当时借磨不用花钱,也不用书面登记。母亲与阿姨、婶婶们串联后一合计,掐着手指,就把各家的使用时间定下了,从来也不会发生争先恐后的事情。 
                 ③我家那时楼下开了个烟杂店,店后的客堂间在弄堂里是最大的,石磨借来后就放在那里,左邻右舍依次拎着用水浸好的糯米来用磨。母亲只要没事,都会待在客堂里,热情地招呼大家。那几天,客堂间里磨声不断,伴着欢声笑语,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④母亲是正宗的宁波人,她对磨水磨粉这事特别讲究。临磨一周前,她就让我姐姐把糯米淘干净,用水浸在家里那只翠绿色的瓷缸里。轮到我家用磨时,她会带领我们兄弟姐妹全体出动,像完成一件大工程。她先yǎo几勺清水从磨孔里倒下,推着石磨空转上几圈,用水把磨道冲洗干净,最后用一只大缸盛在磨道的下面预备接米浆。正式开磨时,母亲会让我们朝磨孔里放入带水的糯米,她亲自推着磨柄,不紧不慢地推着磨转动,感受一下磨盘转动的节奏。不一会,雪白的浆液从磨缝间渐渐流了出来,母亲用手指沾起米浆,慢慢地捻几下,笑着说:“老细腻额,迭只磨灵光额。”然后她就指挥我们谁捻米、谁推磨,自己则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不时捻捻米浆,觉得粗了,就“警告”我们推得慢一些。有一年,我们叫舅姆的那家磨完水磨粉后,他们拎着盛水磨粉的搪瓷桶刚要走,不慎被那叫“阿三”的儿子给打翻了。后来母亲与在客堂间磨水磨粉的几家一合计,每家都匀了一些出来,才救了急。 
                 ⑤水磨粉磨好后,存放在阴凉处。这时,母亲就到处去觅优质的猪板油了。我家按宁波人传统,包的全是称为黑洋酥的猪油芝麻馅的小汤圆。这个馅做起来挺讲究,先把黑芝麻炒熟后放在石臼里抳成极细的细末,然后把生的猪板油一丝一丝撕下来,不允许有一丁点儿杂质,放进芝麻细末里不断地揉,再加上绵白糖,一直揉到三样东西完全互相渗透为止。这个活儿要求比较高,完全是由母亲一手完成的,几个姐姐只能给她做下手。 
                 ⑥除夕前一天,母亲会把水磨粉盛在一只白布口袋里,吊起口袋,沥出春节里包汤圆所用粉团的量。沥好,每年她都要嘱咐姐姐拿上一大块湿粉团与芝麻猪油馅,送给住在过街楼的“老宁波”的遗孀,从不间断。她说,这是她答应过“老宁波”的。 
                 ⑦年三十晚上,拖完地板,洗好手,母亲就静静地坐在桌边,伴着窗外的鞭炮声,慢慢地包出一排排雪白的小汤圆,供全家在新年早晨享用。有一次,我从外面放鞭炮回来,推开门就看见她坐在窗前的美丽的侧影,衬着外面五彩的礼花, 桌上还有汤圆,玉一般的,简直就是一幅油画。那画面从此一直定格在我的心里———在当时的年代里,母亲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温柔与善良是我们成长的最大的庇护。因为有她在,生活才是有希望的,是欢乐的。

              (1) 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水 粉  (   )yǎo水
              (2) 文章中第⑦段中说母亲是“温柔善良”的,概括她善良的表现:
                                                                                                                       
              (3) 我们除了体会到母亲的“温柔善良”,还可以感受到母亲          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一句体现该特点的描写: “         ” 。 
              (4) 第七段划线句“桌上还有汤圆,玉一般的”若改为“桌上还有玉一般的汤圆”,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6.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夕阴                     (2)前人之述

              (3)野芳发而幽香,                (4)山间之四时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 7.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行文顺序有什么特点?表明行文顺序的语言标志有哪些?
            • 8.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必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撒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 文学常识填空。

              《口技》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1)满寂然________    (2)不能其一处也________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 “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表演者的技艺为什么这样出神入化?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