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

              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1) 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章后,回答下面问题。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剥  豆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盒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角度去领悟,请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笑声、掌声不断)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②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2)概括这两段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在科学家王选身上,表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归纳概括出来。






              (5)你对王选“忽然名气大了,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这种心态是怎么看待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名利观。

            • 4.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 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着笔最多的是 _____描写,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3) 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5)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6) 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 5.

              假币

                  ①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辰这样想。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②终于熬到了下课,辰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的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里。

                  ③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了呢?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东西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他已没有更多的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假币的事抖搂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④辰决定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第二天,辰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的必经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赔礼,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辰想。

                  ⑤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那么多钱,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⑥学习期满,辰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辰从此再也不愁没钱。

                  ⑦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他为老教授准备了一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⑧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恩,这就好。”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三张该死的假币……”他的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老师,那你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老教授说。辰急着问:“为什么?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的孩子该多,艮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⑨“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我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有删节)

              (1) 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第③段划线句能不能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⑦段辰觉得老教授“可怜兮兮”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写老教授在影集中留下那三张假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假币交出之后,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研读第⑨段,再自拟一道题目并给出答案。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1)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居里夫妇哪些可贵的品质?

              (2)本文节选的内容在原作《居里夫人传》中的标题是“伟大的发现”,编者将题目改为了“美丽的颜色”,你更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 7.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 “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____________。


              (4) 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5) 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


              (6) 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


              (7) 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
            • 8.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1) 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2) 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台阶》中的父亲又是个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每年的父亲节,班级都会开展以“感恩父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下面的任务。

              (1)父亲在我们的成长中倾注了浓浓的爱,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要懂得感恩与回报。日常生活中你会做哪些事来报答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教师节祝福短信,给父亲发一条短信。

              示例:您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放;您如艳阳普照,使万木葱茏。教师节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温暖的你

                                                                          钟 蝶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分明还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教育方式。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有一次,她随口讲一个故事,当我们期待她讲下去的时候,她就说忘记了……

              ⑤后来,她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对此,我们愤愤不平,她甩来一句:“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我们上去就一阵疯抢。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就巴巴地问:“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在争抢中,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也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荐去县里参加作文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赛。比赛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姐姐呀。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篇。毫无意外的,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还往她宿舍的窗台上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菜快吃完了,专门拐去菜地里扯一把青菜,有时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疾驰的车,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啼哭。尘土飞扬,黄沙遍地,我们一直追,嘴里大声喊:“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定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出999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虔诚的祝福。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她一直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学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师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我想起最初她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一个弃婴,那个孩子长到10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已相继去世。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的土地,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却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地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5期,有删改)

               

              (1) 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标题中“温暖”一词的含义。

               

               

               

               

               

              (2) 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从中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 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

               

               

               

               

               

               

               

               

              (4) 请结合第⑦段和第段谈谈你对“铩羽而归”这个词语的理解及这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5) 读完全文,结合以下链接材料并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链接材料]2015年12月16日,湖北英山县温泉镇长冲初中徐美容老师带着自己的四名学生穿过马路时,突然看见一辆摩托车快速驶来,她便将学生拦住。不料,这辆摩托车竟直接冲向了五人。两名学生快速跑开,另两名学生反应稍慢,徐美容一把将他们推开,可是,她自己却瞬间被摩托车撞倒,身体向后飞出了四五米。徐美容老师被称为“最美”教师。

            • 10.

              那个春天,很暖                                                         

              (1)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2)那个冬天,很冷……

              (3)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4)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5)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愣了一会儿,孩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6)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7)那个春天,很暖……

              (1)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那个冬天,很冷……

                                                                                              


              (2)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2)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