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故乡滋味

              凹凸
                 ①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②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
                 ③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④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⑤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⑥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⑦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路依旧,山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山路曲折悠长,我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⑧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⑨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1)文章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

              (2)体会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作用

              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

              (3)标题“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

              (4)赏析下列句子
              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

              (5)第④段我说:“ 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这句话运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6)文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 2.

              ①女儿小海伦的生日就要到了,约当茨却高兴不起来。

                  ②妻子小心翼翼地与他商量:“女儿想多邀些小朋友,开个生日‘派对’好不好?”“随你安排吧!”约当茨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小海伦一直把你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大伙也想听你讲海上的惊险故事呢!”妻子柔声细语地说,“呃,对了,还有一位魔术师要来表演,他自己找上门,不好意思拒绝。”“魔术师?哈哈,混饭吃的江湖骗子!”灼当茨放声欠笑,笑声很空洞。妻子惊恐地望着他,不知丈夫发生了什么事。

                  ③小海伦生日那天,来了不少小客人。屋子里,就像涌进一群花喜鹊,热闹极了。

                  ④男主人却不问不闻,衔着雪茄,独自去河边散步了。约当茨这次远航归柬,郁郁寡欢,心事重重。自约当茨从河边回来时,魔术表演己近尾声。看来的确很精彩,院子里不时爆出哄笑声、鼓掌声。妻子嗔怒地瞟了他一眼,连忙让出座位,“哎,你到哪儿去了?到处找不到你。这魔术太奇妙了!你不看,真可惜啦!”“骗小孩子而已!”约当茨鄙夷不屑地哼了一声。

                  ⑤“唷,这位先生刚刚钓鱼回来吧?收获不小啊!”魔术师年岁已老,发须斑白,但精神矍铄。他向约当茨高声喊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呵,说我吗?”顷刻间,约当茨成了全场的焦点。“我帮你把鱼儿放进盆里!”魔术师端来一瓷盆,走到约当茨身旁,果然从他藤椅的前后左右,一把把抓出活蹦欢跳的金鱼来,扔进水里还能游动。“好,压轴戏由我们大明星登场啦!”魔术师用口哨吹奏进行曲,一条漂亮的斑点狗蹦到台前。眼看魔术师扔出礼帽,原来只是虚晃一枪,礼帽急藏身后。斑点狗果真上了当,东嗅嗅,西扒扒,不见礼帽的影踪,最后,竟从灌木丛中,艰难地拖出一只大皮靴来。它一步一趔趄,气喘吁吁地把大皮靴拖到主人的脚边。更加意外的是,魔术师竟从大皮靴里抱出一只红眼睛的小白兔,送给小海伦,作为生日礼物。全场的孩子都兴奋得尖叫起来,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⑥约当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笑出了眼泪,吩咐妻子送上丰厚的酬金。魔术师却不肯收受,只和约当茨干了一杯葡萄酒。他说,年轻时他是名消防队员,火灾中,为抢救医院里的病人,被砸下的横粱压断双腿。他拉起裤管露出金属假肢,寒光凛凛,使约当茨全身一震。

                  ⑦一切都明白了。他是从医院里知道了约当茨的情况,才特意赶来。与这位神奇的魔术师相比,约当茨作最坏的打算,也仅仅将据去一条腿,难道就到了世界末日?

                  ⑧夕阳下,约当茨目送魔术师的汽车渐渐远去,轻轻用口哨吹起了《手手进行曲》。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

              (1)文中妻子说“他自己找上门”,请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约当茨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魔术师持有不同的态度。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双音节词语。

                  约当茨在魔术师到来之前的态度是A         ,他在看完魔术师的表演后的态度是赞扬,最后他目送魔术师远去时,对魔术师的态度是B           。

              (3)文中妻子的言语和动作均不多,但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文中的一处具体的语言或动作描写分析妻子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天空明净,微风拂面,远处的青山更青了”有什么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标题是“神奇的魔术师”,从全文来看,魔术师“神奇”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魔术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形象,正像陆游笔下的梅花,即使被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措撒芳香。请写出《卜算子·咏梅》中含有此意的两句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高贵的“伪证”》,回答下列小题:

              高贵的“伪证”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了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做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到,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⑪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⑫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chuí),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⑭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 请把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 ________________;②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③ _______________;④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2) 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3) 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 标题用“高贵”来修饰“伪证”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 4.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2017年04月20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 

              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父亲的歌

              (1)父亲去世了,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冬天的寒风吹过烟囱,发出“呜呜”声,又令我想起那个晚上父亲教我听歌的情景。

              (2)那时我大概有五六岁吧。那天夜幕降临后,我便爬上床。这时,一道微弱的电光透过窗帘划过了漆黑的天空,接着当那长长的、低沉的雷声滚滚而来,挤进窗缝的风就像挤进窗缝的魔鬼一样吼叫着。然后整个房间被电光照亮了,随即好像有千万只鞭炮在耳边震响……我吓呆了,大声哭喊起来。

              (3)很快,父亲来到了我的床前,紧紧地抱着我。他说:“你听!暴风里有一支歌,你能听到吗?”我停止哭泣听了起来。又一道电光,又一声炸雷。“快听那鼓声!听它的节奏!”父亲说。接着又传来鬼叫似的风声,他小声道:“我觉得咱们已听到了悦耳的口琴声,你听到了吗?”我仔细谛听着,“没听到。”我轻声答,“我听这声音像竖琴。”父亲抚弄着我的脸颊:“好,很好!现在,你闭上眼,试着爬上音符并骑到它背上去,它将把你带到一个神奇的地方……”我闭上眼睛,非常非常细心地听起来。我真的骑上竖琴的音符,一直跨进了清晨。这一觉睡得真香!

              (4)父亲是个古板的人,整天只知道工作,他没有演奏过乐器,甚至连一个音符都不识,但他喜爱音乐。他有时会坐在日光室里,用那台古老的留声机摇出轻音乐来,但几分钟后,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一天,我问他音乐停止后他做了什么。“噢,”父亲回答,同时用手捂住胸口,“当真正的音乐开始时,我在听自己的歌。”那时我对此还不太明白,疑惑地看着他。“宇宙间的一切都有音乐。”父亲说。“音乐存在于季节变换中,存在于你心脏的搏动里,存在于快乐和痛苦中。不要抵制它,要顺其自然,使它成为它自己的乐章。”

              (5)不久,我就听到了自己的乐章。我在一所聋哑学校任教,遇到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有点儿耳聋的莎莉失去了学习听力的信心。一天,当我和她一起练习听音乐时,我想起了父亲在日光室里说的那些话。“莎莉,”我说,”我要把音乐关掉,但我希望你继续听。”她有些不解。“我不是要你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当你的心里响起音乐时,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听到美妙的乐曲。”此后,我和莎莉每天都先听一段音乐,然后关闭录音机,双手抱拳放在胸前,来倾听自己心中的歌。她非常喜欢!从此,在操场上,我总能见到她把双手放在胸前,闭着眼睛,头高高地仰起,她的脸像阳光一样闪着光。我知道她在听那支心中的歌。不久,她真的能听了,甚至还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了。

              (6)后来,父亲教我的歌也帮我渡过了难关。记得那是个严冬之夜,我的儿子保罗因车祸生命垂危。抢救室外,我内心的恐惧不断涌起,整个人快要崩溃了。忽然,我脑海中闪现出父亲第一次教我听歌的情景。我冷静下来,开始用心聆听,原来听到的抢救室记录器传出的的呼呼声慢慢变成了大提琴的音调,又慢慢变成了微弱的短笛声。我闭上眼,爬上短笛之音的脊背直到黎明。保罗得救了——我的歌和他一起获得了生命。

              (7)几天前,我突然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我一下子倒在床上,眼前只是一片黑暗。我躺了许久,希望醒来时发现这是个梦。但父亲真的去了,他坟上的纸幡还在冷风中飘动,

              (8)今天,我正独自坐在起居室里,吹过烟囱的悲凄的“呜呜”风声引起了我的回忆,一种无形的力量督促我去倾听……我感觉自己在微笑,我知道,在天上的某个地方,父亲也一定正倾听着同一支乐曲——他的所有人间生活的回声……(作者 玛丽 黑尔格 有删改)

              (1)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父亲的歌”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父亲的歌”给了“我”哪些帮助?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任选一个角度,对第(2)段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在记叙的顺序方面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 7. 请你给这个小故事拟一个标题。
                  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他每逢星期天就带着新习作去聆听老师的点评。有一次,莫泊桑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只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是空白,莫泊桑不解的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早已养成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第一行,其它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