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说,你听

                ①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②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③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④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⑤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⑥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⑦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⑧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⑨她大声说“”。

                ⑩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⑪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⑫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⑬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⑭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⑮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⑯“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⑰“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⑱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加直线句子和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文中“我的眼泪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老师很能说,也善于说,曾经微笑地声情并茂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
              B.“我”在上课时走神,语文老师拿我的头发当例子,让“我”认真听课,然后老师又想办法鼓励“我”大胆发言。
              C.临退休前,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D.老师得了严重的脑梗,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可是当“我”把当年那节课上她教育“我”的情景说出来的时候似乎唤醒了她的记忆。
            • 2.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有删改)

              (1) 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语段

              事情

              我的心理

              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母亲。

              C

              A

              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B

              D

              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

              痛苦深重

              (2) 选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③段A句中“无限地拉长”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的B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谈谈你对第⑧段龙应台这番话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C.第愚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增添语言的趣味性,揭示文章的主旨。

              D.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 3.

              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 4.

              丑娘 

              李兆权

              ①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②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③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④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⑤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账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⑦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⑧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⑨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与丑娘之间的三件具体的事情。

              (2) 请你在文中划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过渡自然,连接紧密。

              (3)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账似的默默地把我在她胸前。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5) 有人主张将本文的标题改为“我的母亲”,请你说说是改题好还是原题好,为什么?

            • 5.

              洋 葱

                       潘 格

                  ①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   
                  ②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 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A】

                  ③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外,母亲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忽然觉得母亲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

                  ④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办。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

                  ⑤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

                  ⑥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

              ⑦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亲依旧冷漠,,什么也不追问。执拗的小米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

                  ⑧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日子总是要过的。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会,中年女人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

                  ⑨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

                  ⑩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每每眼泪汪汪。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

                  ⑪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碱:妈!刚生了!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桌上,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

              ⑫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

              ⑬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子都没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

              ⑭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

              ⑮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B】 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哭上一会儿……

                                                                       (略有删改)

              (1) 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中多次都提到了母亲“剥洋葱”的动作,请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任选一题作答)


              【A】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1) 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2) 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 7.

              春送僧

              贯休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注释]蜀魄: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鸟)。后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为杜鹃鸟的别称。 冲雨:冒雨。 江浔即江边。

              (1) 这是一首贯休和尚为僧友送行的诗,请你从诗中找出相关信息加以说明。

              (2) 诗人用“松柏心” 来表达与僧友的互相期望、互相勉励,你认为“松柏心”象征意义是什么?

            • 8.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1) 细读全文,标题“那年的欢喜”中的“欢喜”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 联系文章语段,品析语句。

              (1)我就在街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什么美食住了。(品析加下划线字含义)

                                                                                             

              (2)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 文中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结合提示从文中选一例进行分析。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可以是环境、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

                 提示:“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从“捏”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知道家里的难处,深知两毛钱的作用。“背对着”写出了“我”叫不动弟弟们的无奈和自己努力去克制炒凉粉的诱惑,表现了当时物质生活的匮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对母亲着墨不多,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电话那头的牵挂

              ①那天,和几位文友相约喝茶,喝得气氛正浓,父亲从千里之外打来电话。“爸,等会我给您回过去。”不等父亲开口我便抢先说。
                ②“好,好,我知道你忙。”父亲在电话那头很小心地应着。
                ③第三天,我正抱着手机和几位老乡斗地主,父亲又打来电话,他“儿子”刚出口,我便打断他的话说:“爸,我正忙着,过会给您回电话。”
                ④“好,我等你电话。”父亲挂的比我还快。
                ⑤这半月来,这是父亲第五次打来电话,而我总是找着不同的理由说着“回电话”的话,最终抛到脑后忘得一干二净。
                ⑥昨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翻阅《读者》,看着看着,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沉思,尤其有这么一句话“出门在外的游子,别忘了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回个电话,因为你在外一天,父母的心就在你身上多停留一天”。我猛然想起给父亲回电话的事,当时,时针已指向12点,平常父亲早已进入梦乡。拿起手机翻阅父亲打来的电话,最近也过了两天,通话记录显示6秒钟。要不明天给父亲回电话?我正这样想着,手却不由自主地拨了过去。
                ⑦电话通了,父亲接的比我想象的还快,惊喜地叫着:“儿子?”“爸,这么晚了还没睡?”我“嗯”了一声轻声问道。“怕你回电话过来,就一直守着电话,免得让你担心。” 父亲如实地说,接着不等我问,继续说:“其实,也没啥。快过年了,你又回不来,怕你一人在外孤单,我就想打通电话和你唠唠嗑、说说话,这样你好有个‘伴’。”
                ⑧五年前,自大学毕业在外参加工作后,父亲便成了孤单、牵挂的留守老人,有时想我了就打打电话,又怕耽误我工作,只好简简单单问候几句便匆匆挂掉。记得有一次,父亲在电话里说:“勤打电话,爸就放心了。”起初我还打的多,后来没啥事我就懒得打,反而是父亲给我打的多。由于家里没多少收入,大多都是父亲打来电话我压掉,然后在方便的时候回过去。那晚,回想起父亲打来的电话,我大半夜都没睡好觉。
                ⑨第二天下班,我主动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电话刚响了一声便通了。“儿子,你怎么打电话过来?”父亲惊喜又有些意外,不等我回话又焦急地问起来:“是不是出啥事了?”“不是。”我说道。“不可能,没啥事你从来不会打电话的,一定是遇到事了?”父亲言语肯定地说。“爸,真没事。”我一字一句地说:“我就想和你唠唠嗑、说说话。”哪知,话一出口,父亲丢下一句“长途挺贵的,我先挂了”的话,让我傻愣了好一阵都回不过味来。

              (1) 阅读全文,说说标题中“电话那头的牵挂”中的“牵挂”的双方。

              (2) 第⑧段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 结合加下划线的词语,说说下面人物行为的原因。

              (1)“好,我等你电话。”父亲挂得比我还快

              (2)第二天下班,我主动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电话刚响了一声便通了

              (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读了本文,对你有何启示?

            • 10.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