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爱的下策          王举芳 

                  ①天空明净,秋风清爽,校园里又迎来了一批新生。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脸上充满着愉悦和期许。

                 ②等本班最后一个学生签到走进教室的时候,王老师也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王燕,我们大家来认识一下吧,我点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含笑伫立一分钟,让我看到你的魅力,可好?”教室里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

                 ③点名完毕,王老师安排学生们互相交流、熟悉一下,便走出了教室。当她再次回到教室的时候,有些惊讶。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没有按照她的吩咐“交头接耳”,而是缄口不语,各自摆弄着各自的手机。王老师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④在课间休息间隙,王老师说:”学生要以学习为重,不要做‘低头族’,把手机都放到我的办公室好不好?”同学们恋恋不舍,极不情愿的交出了手机。

                  ⑤“王桐、林纾、邱华,你们仨神神秘秘的,在做什么呢?”王老师看着他们三个围成一团,低着头,不知道在嘀咕什么。

                 ⑥“老师我想请个假,我忘记带生活用品了,我想出去买一些。”王桐站起来说。学校不允许住校生随便出门,但王老师还是准了王桐的假。

                 ⑦一天开完班务会,还不到下课时间,王老师拿出手机说“同学们你们都加入咱们班的QQ群了吗?”同学们大多回答已加群。“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此言一出,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手机,准备抢红包。5元钱刚投放到QQ群里,立马被一抢而光。王老师翻看着抢红包的记录,笑得意味深长。是谁抢的一目了然,她按图索骥,让带手机的学生把手机交出来,没一会功夫就交了十几部。

                ⑧“抢到了一分钱,手机却被没收了。”被没收手机的同学一脸懊悔。“老师,您这是‘钓鱼执法’啊,不公平。”有同学嘻哈说。“我这样做只是不想让手机变成你们的精神牢笼。”说着,王老师拿着没收上来的手机,走出了教室。

                ⑨王桐摸摸口袋里的手机,暗自庆幸:幸亏在QQ群里没有把网名改成真是的名字。

                ⑩奇怪的是,每天都有三五个人在QQ群里发红包,都用的是网名,不知道是谁发的红包,王桐不敢抢,他害怕又是王老师“钓鱼执法”。

                ⑪“王桐,你的手机不是没有被没收吗?快去群里抢红包啊,那么多红包,多诱人,可惜我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王桐的死党邱华说。“会被老师发现吗?”“不会,这几天快考试了,老师没时间进群了。”

                ⑫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有拆包,他打开,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又拆开一个红包,是100元!他激动地心砰砰的跳,但没再点别的红包,他怕被王老师发现,没收他的手机,那就耽误大事了。

                ⑬周末,王老师把没收的手机还给了同学们,说:“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当当‘手机控’,也可以用手机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⑭王老师的话音刚落,红包雨就开始了。王桐这下抢的心安了。

                ⑮发红包的人越来越多,抢红包的人越来越少,王桐查看着别人的手“手气”,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眼里却盈起点点泪光。

                ⑯“王老师,谢谢您!”下课铃声刚响过,王桐走上讲台,给王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身,面对同学们,说:“谢谢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发的红包。这些钱给我们家解了燃眉之急。我的妹妹患了自闭症,爸爸妈妈已经坚持治了好几年了,不瞒同学们,最近我们家的经济十分拮据,因为妹妹的状况出现了好转,爸爸妈妈想快点让妹妹好起来,把家里的钱全都拿到了医院,还借了亲友一些钱,我的生活费已经成了问题。但我宁愿自己饿几顿,也要妹妹走出那个寂寞的世界,早点融入温暖的大家庭。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⑰“王桐,王老师向我了解了你们家的情况后,一时不知道怎么帮助你,王老师就出了这个下策。”邱华说。

                ⑱“老师是想帮忙你,但又怕你碍于面子,只好出此下策了。”班长说。

                ⑲“这是爱的下策!谢谢您!”王桐望着老师,感激之情濡湿了眼睛。

                ⑳同学们鼓起掌来。窗外,阳光明亮,多么温暖的世界啊!

                                                     (原载《奔流》2015年第10期)

              (1) 本文的情节起伏,试分析情节发展经过

              ①王老师点名,师生初次见面             ③ 王桐私藏手机,冒险抢红包④王老师发手机,同学们发红包雨 ⑤ ________

              (2) 想一想王老师想帮助王桐在全文里伏笔重重,试找出一处。

                                                                                     

              (3) 请赏析第⑳段中划线的句子。

                 窗外,阳光明亮,多么温暖的世界啊!

                                                                                     

                                                                                     

              (4) 你觉得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爱的下策”的理解。





            • 2.

              品读精妙美文,感知真情意趣

              四十二粒芝麻

              ⑴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⑵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⑶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⑷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⑸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⑹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⑺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⑻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⑼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⑽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⑾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⑿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⒀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⒁看母亲愕然得圆瞪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⒂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⒃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⒄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1) 结合文章⑼-⒂段,完成下表。

              父亲的行为

              母亲的感情

              A.嗔怪

              ②父亲舍不得吃那块烧饼

              B.

              ③父亲诉说他吃了整整七天的烧饼

              C.

              D.感动


              (2) 文中②-⑤段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 请运用描写的相关知识赏析第⑿的划线句。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 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
            • 3.

              课堂的温情

               邰 霞

              这是一堂比赛课,时间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我们不能忘了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情。

              ②这是一个正在讲授“组织行为学”的大学课堂。讲课的是一位穿着黑色T恤、牛仔裤,戴着眼镜的67岁的老教授。听课者年龄层次不一,有很多已经走上社会的人也来学习。就在大家听得入神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孩子的妈妈很是尴尬,正准备抱着孩子离开。老教授一边继续讲课一边走到她的身边,很自然地抱过了正在啼哭的孩子。那是一个几个月大的穿着蓝底白星星连体衣的可爱男孩。老教授轻轻摇晃着孩子,说也奇怪,臂弯里的孩子不哭了,一只小手放在老教授的胸口上,一只小手垂在教授的左肩上,温顺地伏在教授的怀里,一双大眼睛好奇地跟着教授转动。

              ③画面,在此定格。

              ④传到网上,竟有世界各地超过100万网友点赞。

              ⑤为什么一张照片会感动如此多的人?

              ⑥我想是因为照片让人看到了课堂除了传授知识之外的另一种温情吧!

              ⑦想到了我经历的一件事。

              ⑧那次,我在一个省级英语赛课中做评委,比赛的地点是某学校的阶梯教室。有位30岁出头的女老师,她上的是《How are you?》(你好吗?)一课,预设的情感目标中有一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她的沉着、自信,流畅的课堂设计,让我对她的课很是期待。果然,她的课张弛有度、环环紧扣,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听得很入神。就在这时,会场的前门突然被推开,一个小学生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还说了一句话,好像是在找哪个老师。阶梯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上课的老师停了一下,看了他一眼,但只是几秒的停顿,她选择继续上课,把那个被瞬间安静怔住了的孩子晾在那 里。孩子回过神来,逃也似地跑开了。

              ⑨后来在评课的时候,我提到了这个细节。我说,我知道这是一堂比赛课,时间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我们不能忘了课堂的人文性。所谓人文,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温情。

              ⑩不是吗?现在设想一下,如果那位老师稍微停顿一下,忘了比赛,转而关注孩子,心疼他的尴尬、无助,走到他的身边,问一 句:“What’s the matter? Can I help you?”(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那么,这不就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关心别人”的 绝妙情境吗?只是,很遗憾,我们错过了。


              (1) 通读全文,说说文中讲的老教授上课的故事,属于记叙中的哪种顺序?为什么要这样组织材料? (2) 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 第③段说“画面,在此定格”,请你为这幅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并想一想为什么这幅画面有那么多人点赞? (4) 细读第①段和第⑨段的划线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5) 读完全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推己及人”的意思。 (6) 第⑧段中,作者特意提到那位女教师“预设的情感目标中有一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学会关心他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7) 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根本原则。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           ;另一句是         ,己欲达而达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