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 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文中划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

              乡间的荷塘   钟 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折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折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1) 这篇散文以______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展现了家乡荷塘风雨荷叶、________、_______三幅荷塘美景图。

              (2) 有人说,第④段文章显得多余,应删去。你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⑦段描写风雨荷叶,是从哪两方面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

              “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水上的绍兴

              叶文玲

              绍兴和水难解难分,追史迹,听传说,莫过于“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将水对于绍兴的弊与利,尽道其中矣!这是说过去。在崇仰现代文明的当今,一个地方,若被指认为“东方的……”往往也最能成为评价的一种时尚。因此,在很多时候,最教绍兴和绍兴人中听受用的,还是这句话:“绍兴是东方威尼斯”!  

              毋庸我细细描述威尼斯,如今出国旅游已然成为国人生活中的寻常事。一到威尼斯,那片浪漫的汪洋便和原先的想象一起在我心中潋滟激荡,而一旦亲见那一艘艘船头尖尖船尾翘翘的“郎多克”载着狂喜的游客们,在座座高楼深巷下的水道中往返穿梭,那穿着十六世纪服装的水手们是那样整齐地划着木桨,在一浪高一浪的欢声笑语中悠悠来去时,我只觉得一颗心完全溶入了欢乐之海。此时,即便你只是个威尼斯的匆匆过客,即便你在整个游程中只是稍稍“蘸”了威尼斯的那么一点点水,我敢说,从今以后但凡梦到威尼斯,你所做的,准是一个湿淋淋的香梦!

              话说回来,我虽不敢说自己非常熟悉绍兴,但我知道,绍兴在古往今来的许多年月里,也教绍兴人和许多来过绍兴的人,做过同样湿淋淋的香梦!

              我更知道的是:①绍兴为永远保持这个“水城”的形象,为教人们香梦永久,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努力。我记忆最深切的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来去路经绍兴时,眼帘中虽还掠过几座粉墙黛瓦,可在这越来越低矮的黛瓦粉墙中,总看到那条冒着油光散着恶臭的河水,就如早年绍兴人头戴的那顶乌毡帽——灰瘪而漆黑!

              我这篇小文,无法细细记叙绍兴人既为发展也为和环境污染作斗争所作的种种努力。我只想说:当年历翻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伢绍兴人”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又重现了这个比喻——她还给了绍兴人和来绍兴游历的人一城清清亮亮的水!

              有滋有味地重温这个比喻,有滋有味地重见那汪清清亮亮的水,都是在夜里头。

              是夜,当我披着一袭云烟似的小雨,下了环城河边码头的石台阶时,便见一艘艘远比乌篷船神气得多的游艇,鱼贯而来;于是,当我在灯影中望见这烟雾迷离的环城河,竟然波光粼粼水涨船高地恢复了水城河道的气势时,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

              这一口长气,竟然沾雨带露,如此清凉!

              令我分外惊喜的是:这口清凉气中,果然又有了欢鱼活水的精灵之气,有了樟柳相接草木交替的沁脾之香!

              却原来,这几十里之长的环城河边,夜花如燃,草地如毡,茂茂密密的大树三步一岗;亭台楼阁旁,那盏盏髙悬的红灯笼,更与酒挑子一起招摇出绍兴老酒的芬芳。

              灯影中,游艇波起浪伏地前进,只见这既是蓬勃发展的浙江要地、又保留了古老风貌的历史都城,那古今交融的“双重”景致,在烟雨迷离中越发妩媚。

              灯影中,逶逶行过一程又一程,蜿蜒三十里的绿荫水路,忽儿是河,忽儿是岸,曲曲弯弯的河岸上,自然皆是一派幽幽的绿;灯影中,忽儿是黛瓦粉墙的城,忽儿是粉墙黛瓦的屋;在轻轻的乐声和水声中,城中的屋,屋中的人,俱在隐隐绰绰的朦胧诗意里……

              灯影中……

              哦,如若一一说来,太漫长也太琐屑,一句话——夜游的感觉鲜明不过地告诉我:一个融和着历史和当今文明的新城绍兴,正以重新焕发的光彩,展示了一个鲜鲜亮亮的现实——他们已经还给了世人一个更美更靓的“水上的城”!

              那么,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灯影中,这个问题也已在游程中被我拋在脑后。                                             

              (本文有删改)

              (1)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头,有什么好处?

                                                                                           

              (2) 作者在写绍兴的文章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她游览威尼斯的见闻感受?

                                                                                            

              (3) 画线句子①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句中“非同寻常的努力”具体指什么内容?

                                                                                           

              (4) 画线句子②中的“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这些问题,作者说已被她抛在脑后。你读了这篇文章,请作出你的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5) 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两次写到“粉墙黛瓦”“黛瓦粉墙”分别有什么作用。

              【甲】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来去路经绍兴时,眼帘中虽还掠过几座粉墙黛瓦,可在这越来越低矮的黛瓦粉墙中,总看到那条冒着油光散着恶臭的河水,就如早年绍兴人头戴的那顶乌毡帽——灰瘪而漆黑!

              【乙】灯影中,忽儿是黛瓦粉墙的城,忽儿是粉墙黛瓦的屋;在轻轻的乐声和水声中,城中的屋,屋中的人,俱在隐隐绰绰的朦胧诗意里……

            • 4.

              阅读《卖伞姑娘》完成下列各题。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松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 “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但那个雨夜及时出现的那把雨伞却罩着我。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却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就太富有戏剧性了,而且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报纸上没有她就读的校址,只有她的很美的名字。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⑪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⑫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选文有改动)

              (1) 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 文中第⑧段写道:“我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第①段画线句炼词准确,富有表现力,请从词语或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4) 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 5.
              阅读《幽径悲剧》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 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1)“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2)①作为一种植物,古藤萝本是不会哭泣的,然而作者却说“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②“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在作者心目中,幽径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从文段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蹐局缩缩的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见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下面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中写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人喜悦的山林自然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
              B、第③段用行动的语言把鸟鸣声写得美妙动听。表达了作者对鸟呜声的喜爱、赞美之情。
              C、最后两段诉说了对鸟悲苦的同情,但井不是反映作者对鸟的关爱。
              D、文章表达了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人生。
              (2)对文章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一段“我爱鸟”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开篇点题,直抒胸臆。
              B、“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运用了反问,袭达了作者对空中霸主“鹰”遭遇的同情。
              C、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但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却没育必要。
              D、将自由翱翔的鸟儿与笼子里的鸟儿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笼中鸟”的同情。
              (3)作者为什么说“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
            • 7.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资*源%库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资*源%库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节选自《老王》)(1)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 ______ 和 ______ 两个字概括。
              (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3)“我们家”对不幸者老王已是关爱有加,文末作者为什么还感到“愧怍”?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4)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如同“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请简要谈谈。
            • 8.
              阅读文章《满眼梧桐》,完成下列各题。 
              满眼梧桐
                   ①置身寓所房间眺望窗外,映入眼帘尽是满眼梧桐。住宅前后的梧桐树是小区兴建时栽种的。眨眼七年,成排的齐整梧桐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知不觉已成为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②留意梧桐是从冬季开始的。那是两年前的十二月五日,股市异常低迷,四年累计投资损失已近八成。年关将至,烦恼中踱步阳台,悔当初迷恋价值投资,没果断斩仓出局。此刻,只能心焚于解套无望之中……
                   ③眼望窗外,西北风在呼啸,一棵棵细高躯干、光秃枝桠在摇摆抖颤中倔强挺立着。 啊,那就是坚韧的梧桐树!我久久出神凝视着。她们挺着胸膛,无所畏惧,顶风斗寒,迎接美丽的春天。一股热流顿时涌遍全身。
                  ④此后,吾每天守望着排排梧桐,越发坚强自信。执着地坚守,终于迎来了股市的春天,吾对梧桐树敬仰炽爱也油然而生。
                  ⑤初春,朴实梧桐是在静谧中成长的。先是和风微抚,嫩芽萌发,渐渐鹅黄浅露,含苞满枝,忽地一夜间珠珠点点翠绿了。树枝错落有致地伸展分开,历经严冬,饱经沧桑的躯干愈发挺直,灰褐树皮间透出朴素庄重之气息。经受严冬的风雪磨砺,此时的梧桐焕发出无限青春活力,给人一种祥瑞与憧憬。
                  ⑥看着这样的梧桐,我的心境已彻底超脱,开始潜心玩味文学,圆儿时写作幻梦。写下五十多万字原创小说《苍天为证》初稿,并整理发表了近百篇诗歌、散文,立志三十载磨锐剑,追寻读者之感动。梧桐精神真的在吾心中生根发芽了。
                  ⑦盛夏,茂盛梧桐送来舒心与灵气。阳光充足、雨水丰盈的盛夏,排排梧桐竟象稚童,比着个儿阔胸蹿高。首尾互连牵叶相依,张张叶子形似绿色巴掌,层层叠叠、葱郁翠绿,很快各楼距间悄悄撑起一把把漂亮的翡翠遮阳伞。晴空骄阳似火,伞下清风习习,人们或坐或卧避暑纳凉,尽情享受着梧桐的恩惠。细雨霏霏,树下长椅上的老人们欣享清新舒爽,陶醉于童年美妙的回忆中……
                   ⑧“喳喳喳……”小鸟在枝头上欢快跳跃歌唱。“呷呷呷……”喜鹊飞来报佳音,在树杈上安逸做窝了。“看哪,才几天,孵出一群可爱的小喜鹊!”“一共五个,我看到了,真好玩!”住在六层的老奶奶、小孙孙惊喜热狂、手舞足蹈指点诉说着。“唰唰唰……”起风了!“沙沙沙……”下雨了!只凭听着声音,住户已敏锐感觉梧桐在发出气象预报。
                  ⑨为舒缓长时间创作构思的疲惫,吾观察梧桐每日的变化渐成习惯。从南阳台经书房、客厅到北窗整整三十大步。来来回回踱步,既锻炼着身体,也使“卡壳”的脑筋得到充分休憩。从梧桐每时每刻变化中,屡屡找回灵感,顿觉心旷神怡、豁然开朗。梧桐已是吾不可或缺的精神调节剂。
                   ⑩金秋,多彩梧桐更彰显着迷人魅力。“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桐叶已秋声”,大诗人朱熹伤感咏叹,已经成为千古吟唱。历经风雨洗礼,今秋之梧桐,树叶由墨绿悄然浸染成庄重古铜锈色,分外妖娆浪漫。时至深秋稍不留神,忽变幻得金光灿灿。夕阳下,漫步甬道,享受着惬意悠闲,仿佛融在诗情画意中……
              ⑪天籁之音回肠荡气,一夜秋风,推门满眼遍地铺金。简直太漂亮啦!金黄落叶预示着丰年吉兆,成熟秋声已默默相和了。金秋梧桐多彩多姿,更让我们在喜悦中盘点丰盈硕果。
              ⑫其实,最震憾心灵的莫过于梧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
              ⑬晚秋,吾离家月余,返回家中顿时惊呆了!小区所有梧桐树皆被拦腰斩断,只剩下排排光秃树干。细问缘由,才知是物业怕枝干过高,风大伤人。面对满目凄凉场景,吾无奈中只能与众业主祈福梧桐生命顽强蛰伏、渴盼来年好运重生。
              ⑭今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再细瞧梧桐,竟倔强滋芽,格外茂盛。新枝憋足劲地上蹿,盛夏又顽强地创出新高,排排梧桐更加雄伟壮观了。在感受酣畅淋漓喜悦的同时,我更读懂什么是千锤百炼、生生不息;凤凰涅檠、欲火重生!
              ⑮梧桐激发人们的斗志,梧桐见证人生奋斗旅程,梧桐使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梧桐是吉祥美好之象征。吾为与梧桐朝夕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倍感自豪荣光。
              ⑯满眼梧桐,吾热盼着未来理想之梦!
              (原文有改动)(1)在不同时期梧桐给作者不同的感受,阅读全文结合所给示例加以概括。
              ① ______
              ②初春,经历寒冬的梧桐活力无限,让作者心境超脱,潜心创作。
              ③ ______
              ④ ______
              ⑤ ______
              (2)文章对初春梧桐的描写非常优美,“先是和风微抚,嫩芽萌发,渐渐鹅黄浅露,含苞满枝,忽地一夜间珠珠点点翠绿了。”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这时你会联想到哪句古诗词来形容其中的某一景致。
              答: ______ , ______ 。
              (3)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也有可以讨论的地方。请你从⑦-⑩段中找出你欣赏的语句进行赏析;再从⑦-⑩段中找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地方(字、词、句皆可),并写出你的讨论题。
              答:你的赏析: ______
              讨论题来自: ______
              你的讨论题: ______ 。
            • 9.
              《济南的冬天》选段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第①段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具体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2)冬天的济南即使下雪,也孕育着朦胧的春意,请选第①段中的一个句子加以分析。
              (3)第②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的“卧”字能否换成“躺”字?为什么?
              (4)第③段主要写济南冬天的水,请概括出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点。
              (5)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 10.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 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划线处“悄悄地”一词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2)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抄写下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4)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