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罗圈腿的小猎狗

              曹文轩

                 ①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②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③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④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⑤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⑥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⑦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跳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⑧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⑨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⑩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⑪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⑫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⑬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⑭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⑮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⑯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2012年第10期)

            • 2.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做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在手里    得紧紧的,把拳头    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了回去,往腰里    ,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 3.

              到底扶不扶

              臧安民

              老太太倒下的时候,吴明真的吓了一跳。

              只听见背后“咚”的一声,吴明回过头来,就看见老太太在地下躺着,缩成一团,身子痉挛着,手脚不停地抽动着。

              吴明只感觉好笑,这样的诈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竟然骗到自己头上,真可笑。要知道,吴明可是这座城市里的老油条了,这个鸡蛋大的城市里,什么样的骗局没见过,调包的,牵羊的,老头老太没事碰瓷的……

              想归想,吴明还是摘下眼镜,仔细地观察着老太太,只见她全身向一处收紧,再收紧……看着看着,吴明不由得佩服老太太的演技,真像,比不上巩俐,也比得上林青霞了,简直可以去好莱坞竞选影后了。

              时候正是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这座不起眼的边远小城。烫人的柏油路面,马路上空荡荡的,一丝风也没有。白花花的马路上,老人显得特别显眼。她的四肢,紧紧地向身体中间抱着,双眼紧紧地闭着,脸上的皱纹一会抽紧,一会放松,嘴角溢出了一丝丝白色的泡沫。那抽动的四肢,那嘴边的白沫,不断地向吴明传输着这样的信号:这位老太太是真的犯病了,不是装的。吴明的手,本能地向着老人伸出去,伸出去。就在吴明的手将要碰到老人肩背的时候,吴明又想到,这样的碰瓷和诈骗,太多了。想到春晚上演的那个帅哥,只因为扶了老人三次,就由开大奔变成骑自行车了。

              就在吴明的手,不知所措的时候,救星来了。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出现了。那个胡子,不长不短,一看就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对于吴明来说,绝对是光棍做梦娶媳妇——想啥来啥。吴明一把掏出怀里的手机,开启了摄像装置,急急地对小胡子说,快快,哥们帮帮忙……小胡子明显是讨人喜欢的,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连声说,好好,你扶吧。我给你做个证明,放心吧。吴明把手机交到小胡子的手中,急忙扳住老人的肩膀,让老人靠在自己的怀里,同时用力掐住了老人的人中,一双眼睛不停地向马路上的车辆扫描着。

              人群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围了一圈。看着几个人的样子,猜测着事故的情由,指手画脚地议论着。

                “看这小伙子,多善良!”

                “不对吧,这个小伙子,是不是把人撞了,再叫自己的同伙拿手机把这些拍下来,为自己洗去嫌疑呀,你看那个小胡子,就不是什么好人!”

                “不是的,老太太已经昏迷不醒了,要是这个小伙子撞倒的,小伙子早就无影无踪了。反正没有人看见,又何必装模作样呢?”

              吴明哪里有时间去听这些不相干的话,一个劲地掐着老太太的人中。还好,几分钟过去,老太太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吴明也慢慢地出了一口长气,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

              看着吴明额头的汗珠,老太太断断续续地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吧……我的心脏病犯了……药在……老人的手指,指着衣服的下兜,说着老人又大口大口地喘了起来。路边的一个小女孩,急忙把手里的矿泉水瓶递了过来。老人吃了吴明掏出的药,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才终于喘匀了气。

              这世间还是好人多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不可理喻,都会反咬人一口。吴明心里这样想着,不禁为自己刚才见死不救的想法而羞红了脸。

              围观的众人,这时也明白了真相,议论纷纷地说了起来,“这样的小伙子,真是好样的!”

               “这样的老太太,也是好样的。该咋的是咋的,总算没有讹诈别人!”

               “要是都能这样,马路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了。”也有的人扼腕叹息,摇头不已。

              最后,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过来,听说了这件事,也被感动了。自愿带老大娘去医院检查一下,大家更是赞不绝口,感叹着世上还是好人多。

              看着出租车驶向医院,吴明心上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他扫视了一圈,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原来,那个小胡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早已不见了。

               (选自2014年4期《小小说大世界》)

            • 4.

              板凳狗和它的一朵小黄花

              金波

                 板凳狗每天都去郊外的湖边散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这是一个秋天的早晨,他来到湖边,看见一丛黄色的小花,便俯下身来闻一闻,很香。第二天,他又来到湖边,发现那一丛花不见了。“花儿哪里去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时,有一个很柔弱的声音传过来:“是让几个孩子摘走了,都摘走了。”板凳狗俯下身来找一找,发现在原来开满黄花的地方,有一朵很小很小的花还留在那儿。

                 “你怎么没有被摘走呀?”

                 “我太小,不起眼儿,他们看不上我。”

                 那一天板凳狗感到很不安,晚上很久都没睡着。

                 第三天,他又来到湖边,刚刚走近那朵小黄花,她就高兴地喊了起来:“你好,板凳狗!你看我是不是长大了一些?”板凳狗仔细看了看,看不出她有什么变化,但他还是鼓励她:“你长大了一点点。”小黄花很高兴,把身子扭一扭,像跳草裙舞。可是,她忽然又有些担心了:“我长大了,如果也被摘走了,怎么办?”是啊,板凳狗也担心起来。那天,他一直陪着小黄花,天上的星星都出来了,才和她告别。

                 又一天的早晨,当板凳狗再见到小黄花时,发现她真的长大了。“啊,小黄花,你真的长大了。我要好好保护你,不让别人把你摘走。”小黄花马上叫他一声“板凳狗哥哥”,惊喜地问他:“你真的能保护我吗?”板凳狗点点头,就静静地卧在小黄花身边守护着她。“你为什么叫板凳狗呢?”小黄花好奇地问,“是因为你长得像一条小板凳吗?”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卧在小黄花身边,静静地欣赏着她,看得小黄花羞答答的。看着看着,板凳狗忽然也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长一些刺呢?谁要摘你,你就扎他!”“你说什么呀,我为什么要扎别人呢,”小黄花觉得奇怪,“我只希望有人欣赏我,别伤害我,就像你一样。”板凳狗听了,很为自己提出这样愚蠢的问题不好意思。

                 这时候,从小树林里跑出来一只兔子,他想尝尝这朵娇嫩的小花。板凳狗大喝一声:“兔子,你是不是想摘花?”小兔子吓得四条腿直哆嗦:“啊,不是,不是。”说完,掉头就跑走了。那天板凳狗又陪小黄花一直到月亮升起来。

                 从那天开始,每天天一亮,板凳狗就来守护着小黄花,天黑了,才回家。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他们俩眼神不那么好。老爷爷问老奶奶:“你看那是一朵小黄花吗?”老奶奶说:“我也看不大清楚。那儿倒有条小板凳,咱们先坐下,仔细看看吧!”说着,就双双坐在板凳狗身上了。“哎呀,还真是一朵小黄花呀!”老爷爷惊喜地叫了一声。“你可不许摘她呀!”老奶奶叮嘱了一句。他们仔细欣赏着,谁也不说话。“哎呀,这小板凳真柔软,就像沙发一样。”老奶奶先夸了一句。“是呀,这小板凳越坐越暖和。”老爷爷也夸了一句。板凳狗忍不住了,说:“我不是小板凳,我是板凳狗。”老爷爷老奶奶赶紧站起来,直道歉。板凳狗说:“别客气,请坐请坐,我愿意让您二老坐在我身上欣赏这朵小花。”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狗,于是每天都给板凳狗带来一根骨头、两条香肠、三片面包。

                 从那天开始,板凳狗每天让老爷爷老奶奶坐在自己的身上,舒舒服服地一起欣赏小黄花。

                 天气越来越冷了,小黄花要凋谢了。她说:“谢谢你们这么爱我,等我的花谢了,我还

              有礼物送给你们。”

                 秋天来了,小黄花虽然凋谢了,但他们还是每天来看她,守护着她枯萎的花。渐渐地,他们发现小黄花结出了毛年茸的种子。

                 老爷爷说:“这就是她送给我们的礼物啊!。

                 那天,老爷爷采下了小黄花的种子,分成了两包,送给板凳狗一包,自己留下一包。

                 老奶奶嘱咐它:“别忘了明年我们一起来这里种花呀!”

            • 5.

              宿敌

                 ①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去见见我的敌人。

                 ②不怕大家笑话,这个人其实是我的父亲,虽然他从未像个父亲那样对待过我。

                 ③我小心翼翼地开着路虎,尽量不让路上的牛粪弄脏自己的新车。想想,当初就是在这里,我愤然离家出走,他竟然毫无挽留之意,后来,是母亲半夜搭着别人的拖拉机跑到县城把我硬拉扯回来。

                 ④我不敢说父亲毫无感情,但至少他对待我是极不公平的。明明是我的语文课外读书,他硬是要宣布,这本书供班上所有同学阅读。结果,当那本书转了一圈回到我手上时,已经破烂不堪,上面甚至还沾着牛粪。

                 ⑤我认为自己是比别的伙伴聪明,这是我的努力所得,但父亲一次次把我说得一无是处,认为我那点所谓的长处,根本算不上什么——别的孩子平时都无暇读书、做作业,只有我因为有个教书的父亲,才不需要每天去田地里劳作。

                 ⑥他不以我为荣,即便后来我考上大学,他也只是点点头,说:“去吧,毕业再回来。”我确确实实无法接受,等我毕业那天,他竟然真的要求我回家,接他的班。

                 ⑦我是狠了心离开的,尽管在外面打拼的日子很辛苦,尽管这二十年基本没有给父亲打过电话,但我发誓,总有一天,自己会成功。当再次回到家乡时,一定让这个生命的宿敌低头,让他看看到底是回到家里教书好,还是去外面的收获更多。

                 ⑧羊肠小道还是和以前一样,但眼前的人,我却一个都不认识。物是人非,我这一出神,却发现车子陷进了一个大水坑。我略带兴奋地喊:“老乡,来帮帮忙吧。”这个世界变化真的很快,无论我怎么喊,竟然没有人回应,他们甚至投来鄙夷的眼光。

                 ⑨没有办法,我只能大声询问,能不能帮忙叫一下彼得耶夫老师。彼得耶夫老师就是我的父亲,虽然他在我心目中仍是宿敌,但今天我回来了,他其实是我最想见的人。

                 ⑩“什么?你找彼得耶夫老师?”那个村民扬臂大呼,“大家快来帮忙,他是来找彼得耶夫老师的。”不过片刻,我的车子就被他们从深坑里推了出来,几个小孩已经前去找彼得耶夫老师报信,而我则在村民的指引下,慢慢驶向那熟悉的家门。

              (选自《知识窗》2015年第2期,有删改。作者:谢盖尔·彼得耶夫,俄国作家)

            • 6.

               醉太阳 

              丁立挴

              ⑴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⑵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⑶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⑷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 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⑸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⑹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⑺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

              ⑻“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她有些得意了,响亮地告诉我。

              ⑼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

              ⑽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⑾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 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⑿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 7.

              父亲不敢老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②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③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④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⑤大学时,远离家乡学费的压力更是压弯了父亲那已不挺实的脊背。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⑥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幺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回想当年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⑦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而叶脉上却隐约刻写着我还年轻……”的字样,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是啊,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看见我:父亲高兴地坐起来: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我多担心自己老了啊.可我还是……”

              ⑨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⑩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 8.

              老屋

                 ①村东头刘老汉的老屋,历经百年沧桑,显得破旧不堪,与创建文明村镇格格不入,特别是老屋的山墙外便是205国道,让路人感到老屋很扎眼,与时代不合拍,很丢村里的面子。为拆除这老屋,村干部没少操心。

                 ②这天,村委终于得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省电视台电视剧摄制组需要几间破屋为道具,赔偿很高。村委刘主任兴高采烈地带导演一起到刘老汉老屋。导演一看,正中下怀,立马拍案定夺。

                 ③刘老汉蹲倚在国道旁树干下观景,突然听有人喊:“大叔,财找咱了。”刘主任一行人走到刘老汉跟前。刘老汉手指间夹着自卷的坦埠柳子旱烟卷,深吸一口,冲着满脸堆笑的刘主任问:“啥财?”“你看这伙拍电视的人想用你的屋,你开个价吧?”刘主任说。“这样的便宜,俺不敢捡,还是让给别人吧!”刘老汉掐灭烟头,起身往老屋走去,生怕老屋让人抢去一样。

                 ④导演愣了一下,认为刘老汉嫌没说具体钱数,忙追上刘老汉说:“赔偿九千元总可以吧?一间三千元,嫌少了再商量。”在山村这是很可观的一笔钱。盖一间如此面积的新房也就二千余元。刘老汉头摇得似拨浪鼓:“你就是给座金山俺也不换!”

                 ⑤刘主任无奈何地嘟嚷着:“不开窍的死榆木疙瘩,整天耷拉个脸,像谁欠他200块钱似的。”说完便于导演一起悻悻离去……

                 ⑥老屋是刘家的祖业,当年在村里也是头一份儿。老伴早逝,刘老汉硬是凭孤身一人和三间老屋,将孩子5男3女拉扯成人。5个儿子不但相继成家,而且都盖上石到顶、水泥抹面、前出厦沿的平房。村民在赞叹之余,也生出许多疑惑。刘老汉祖上是大地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肯定老屋里藏金埋银,所以5个儿媳都是求亲托媒自愿嫁到刘老汉家。刘老汉留着老屋摆穷谱,为的是哭穷,多得救济……不管众人怎么猜测,儿女们怎么好奇地打听,刘老汉充耳不闻,仍然我行我素,守着破旧的老屋,吃喝着儿女们孝顺的酒、肉、菜,悠哉!乐哉!村民说刘老汉:屋儿破,衣裳破,酒肉穿肠过,是全村老人中最滋润的一个。可村民很难见到刘老汉的滋润脸色。

                 ⑦刘老汉踏过八十岁门槛,总感心慌气短,胸口憋闷。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便让长子操办自己的80岁寿宴。长子对父亲摆寿宴很高兴。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一定是敞包分财产了。长子积极张罗,其他子女争先恐后地配合。

                 ⑧这天到了,刘老汉家院子里摆了四桌酒菜。刘老汉破天荒地理了发、刮了脸,穿上逢年过节才穿的新衣,端坐在正位。刘主任一行村干部左右相陪,长子坐到副主陪位子上,其余五个儿子三个女婿在其他三桌上领酒行令。酒过三巡,刘老汉呷了一口茶开口了:“为我这座老宅子,让在座的操了不少心。其实这宅子早已不是俺老刘家的了。”一语惊四座,长子忙站起来说:“老爹喝多了,净说胡话。”

                 ⑨刘老汉瞪了一眼大儿子,便把新褂子扣解开,露出一年四季不离身的破马夹,用力撕开一道缝,掏出一个塑料纸包裹的小包,他用颤抖的手一层一层地剥开。最后露出来老式油布包的一卷皱巴巴的黄裱草纸:“我人老眼花,让老大念念吧。“

                 ⑩“借契……刘正先三间正屋、两间锅屋已输给何兴魁,念其子尚幼暂借给刘……民国二十一年……立据人……证明人……。”刘老汉的大儿子磕磕绊绊地将这竖行的繁体字的纸条念完,众人惊愕地看着刘老汉。

                 ⑪刘老汉布满皱纹的脸红通通,腮上松弛的皱皮哆嗦着,大声喊:“明白了吗?我家祖业全让上辈人赌光了,这老屋也是赌掉后借住的。何恶霸1947年被镇压了,我现在儿女都成家了,没什么可牵挂的了,将这老屋交给政府,我死也闭上眼了。”刘老汉将借契塞到刘主任面前,满脸的皱褶舒展开了。

                 ⑫刘老汉久久压在心底的憋闷气,酣畅淋漓地释放出来,他感到空前地痛快,他情不自禁地又端起一杯酒站起来,一扬脖灌进肚里,身子慢慢地从椅子上滑倒在地上。脸上露出了坦然的笑容,显得那样灿烂、滋润……

              (选自“青藤文学”网,有删改,作者:戴建涛2008年6月写于“秋实斋”)

            • 9.

              一元钱

                 从长途车站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淅淅沥沥的雨点夹杂着深秋的寒意,随风扑面,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街道两旁的霓红灯泛着淡淡的光,冷冷地打量着我这位不速之客。

                 5路公共汽车的站牌旁,已挤满了翘首张望的人们。我攥紧了手上的提包,一个箭步窜入了他们的队伍。

                 车子终于在人们焦急的目光中缓缓地驶来了。潮水般的人流前呼后拥地将我挤到了车上。刚一站稳,就听到司机急促的声音:“快点上车,自觉买票!”一口地道的黄州腔。

                 我连忙掏出钱包,迅速地翻看着那仅有的几张钞票,刹那间,一种莫名的恐慌涌上了心头。

                 “糟了,我没有零钱了……”慌乱中我瞟了一眼车门旁的那个无人售票箱,自言自语地说。钱包里,那几张100元面值的钞票若无其事地横躺着。我又赶紧摸遍了身上所有的衣袋,却仍一无所获。

                 “没零钱下去!”司机冷冷地说,一副极不耐烦的腔调。

                 我一下子怔住了,这突如其来的尴尬让我有些惊慌失措。车上的乘客,有人在冷笑,有人在埋怨,有人在催促,有人在帮腔。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一个陌生而清脆的声音,打断了车上所有的躁动。我赶忙回过头去,就在我身后,一个约摸二十来岁长发披肩的姑娘正举着一枚硬币。

                 激动?尴尬?羞涩?刹那间流遍了我的全身。我默默地接过她手中的那枚硬币,朝她点了点头。或许,那就是我对她的谢意。

                 她会意地朝我笑了笑,那笑脸,清纯而美丽。

                 不经意间,车子到站了。汹涌的人群迫不及待地将我推下了车。刚走几步,我突然想起,我是不是该对她说点什么,哪怕是道谢也好,道别也好。

                 回头看时,霓红灯下,那长发披肩的背影和一把张开的花雨伞,已在濛濛的天际中渐行渐远。

                 巧合的事情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时隔不久,一个大雨倾盆的下午,我和几位同事去外地办事。客车在中途站点停靠时,一个腋下夹着书包的小男孩跳上车来,他的衣服已经全部淋湿了,头发紧贴着额头,那模样,也许用“落汤鸡”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师傅,到朱店多少钱?”小男孩用手擦了擦脸上的水珠,急切的问。

                 “三块。”司机懒懒地回答说。

                 小男孩迅速地摸遍了身上的衣袋,终于,他从上衣左边的一个口袋里摸出了两张1元面值的纸钞。

                 “我……我只剩两块了,”尴尬的小男孩有些结结巴巴地说,“两块行吗?”

                 “不行——下去!”是司机冷冷的声音。

                 小男孩紧攥着那皱巴巴的两元钱,慢慢地转过身去。车外,豆大的雨珠正在拼命地击打着地面,让人望而却步。

                 我有。我不假思索地从钱包里取出一枚硬币,递给小男孩,说。

                 “谢……谢。”小男孩望了我一眼,低着头怯怯地说,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却记忆犹新。美丽的笑脸,花雨伞下长发披肩的身影,还有诚惶诚恐的小男孩,筑成了我终生难忘的风景。让我在每个马不停蹄的日子里深受教诲,倍感温馨。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尽管我和那位姑娘,还有那个小男孩,只是萍水相逢的生命过客,却因为一元钱的车费,让我们拥有了人生美丽的邂逅。

                 或许,一元钱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目,是许多人掉在地上却不愿去弯腰拾起的小东西。然而,当一元钱来自援助之手时,却是人世间真情的流露,也承载了无限的温暖和感激。

            • 10.

              老人与壶

              张正旭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在店门前,有老人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得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店面虽然不大,书摆放的整整齐齐,大都是一些学生学习资料。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稚,紫黑中进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因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语,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倖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

              (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緣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敗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事情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脱掉,磁撞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壸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