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画晴

              张晓风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里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宛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以为明灿的阳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陈,就觉得非去拜访她不可。在这种阳光中如果不带有几分醉意,凡事随兴而行,就显得太不调和了。

              转了好几班车,来到陈的门前,才发现她也出去了。

              站了许久,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抬头望去,远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我信步徐行,发现自己正走向一片广场。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草丛中散置着。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灼热的阳光。

              我悠然地望着天,体味着幸福,这不是坐在暖气机边的人所能了解的。如果我们肯早日离开阴深黑暗的蛰居,回到热热亮亮的光中,那该多美呢!

              头顶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叶子不多,却都很青翠,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筛了下来,暖风过处,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

              坐在这样的树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对人品的观察。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浮躁和浅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厌恶、回避。于是在深心之中,总不免暗暗地向往着一个境界——“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却毫不刺眼;是暖热的,却不致灼人。什么时候我才能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呢? 我不禁用全心灵祷求:“不是独步中天,造成气焰和光芒。而是透过灰冷的心,用一腔热忱去温暖一切僵坐在阴湿中的人。”

              渐近日午,光线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调开始变得浓重。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我趁兴而起,在草场上纡回漫步。难得这么静,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依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爱这一刻。我知道有人歌颂朝云,有人爱恋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惯受人们的钟爱。唯有这样平凡的下午,没有一点彩色和光芒的时刻,常常会被人遗忘。但我却不能自禁地喜爱并且瞻仰这份宁静、恬淡和收敛。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我和那看羊的孩子吗?叫我们如何消受得完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连它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辨,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们各自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们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远处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红墙,我望着他们各自走去他们的家,心中不禁怅然若失。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两侧壁立的大厦,人行其间,抬头只见一线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荫的幽谷了。而这里,在这不知名的原野中,却是遍地泛滥着阳光。人生际遇不同,相去多么远啊!

              我转身离去,落日在我身后画着红艳的圆。而远处昏黄的灯光也同时在我面前亮起。那种壮丽和寒伧成为极强烈的对照。

              遥遥地看到陈的家,也已经有了灯光,想她必是倦游归来了,我迟疑了一下,没有走过去摇铃,我已拜望过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有删改)


              (1) 细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可用文中词句)。

              时 间

              景致特征

              作者的心情

              上午

              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

              渐近日午

              陶醉

              日影西斜


              (2) 请品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了下来,暖风过处,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文中两处画线句看出,“我”起先是“非去拜访”朋友不可,最后却决定“又不必再看她了”,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面哪一句与其他三句的语气不同?(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D.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行》)
            • 3.

              石头压不坏一棵草

              ①草遍地开花,有土的地方就有草。草的生命力何其顽强,草籽落下的地方,便是飞草连天,烟花三月。  
              ②某处宅院,蓑草纷飞。主人看不过眼,便命仆人将一大堆的石块倒在草丛里,希冀通过石头的魔力将草的迅猛势头盖住。就好像某个势利小人,看不惯别人的才能,而落井下石。  
              ③开始时是兴奋的,石头们嚣张无比,偌大的石块,顶天立地,就好像某位强者,翻手云,覆手雨。草们哀而不伤,埋头苦干,悄无声息。这位主人长了志气,夸仆人们聪慧无比。  
              ④来年,石头们早已经成了传统,终于,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草们按捺不住性子,挤了出来;有缝隙的地方就有生命,草挤过了石头,不惜伤了腰、闪了身;有一棵草,竟然大摇大摆地从石头的缝隙里钻了出来,不消几天工夫,草的势头盖过了石块,石块成了配角。草在这部自然赋予的电影里,又成了胜利者。  
              ⑤石头压不坏一棵草,草油滑、身体柔软无比,知道拐弯。一个人不会拐弯,保准会碰壁。该硬的时候坚硬无比,该软的时候像条蚯蚓,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完美的。  
              ⑥石头不明白这样的道理,自己几千斤的重量,竟然奈何不了一棵草,草依然沿着自己的身躯伸出嫩小的头颅,这便是生命与生命的区别。有些生命,貌似庞大,但渺小的却是内心。内心强大的人,远比身体巨大的人要生活快乐。  
              ⑦草是否可以压坏一块巨石,答案是肯定的。水滴石穿的道理谁都明白。草当仁不让,草疯长着,像思绪一样感慨万千。草长得高而杂,盖住了石头,远远望去,全是草的天下。草是皇帝,是娘娘,是臣子。草不分阶级,不像人,分三六九等。人有时候远不如一棵草活得潇洒自如。  
              ⑧这时候,最糟糕的莫过于石头了,在草中艰难地生活,慢慢地被时间覆盖,无人知晓。就是多少年以后,被挖出来时,也成了臭石头,又臭又硬,仿佛这世间所有的贬义词纷至沓来。  
              ⑨你跑不过草!天涯何处无芳草?有时候,你就像极了一块石头,想要扬眉吐气,奋斗了一辈子光阴,活得辛苦,你却突然发现,自己活得不如一棵草.  
              ⑩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人活着,要像草。草虽然一文不值,它身上的品质却是千金难换。草芥平凡,人生也不过如此。  
              ⑪你压不坏一棵草。你在草上打滚,草被你折磨得体无完肤。你以为草完了,但潇洒地站起身来,沿着夕阳莞笑。草用了两天,便起死回生了。  
              ⑫草恐怕是这世上最顽强的生灵了。草有腿呀,一步一天涯!  
              ⑬石头压不坏一棵草。岁月压不垮一个人。枪炮压不塌整个地球。

              (1) 细读第①段,说说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有一棵草,竟然大摇大摆地从石头的缝隙里钻了出来。

                                                                           


              (3)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 在作者笔下,小草的形象是坚韧的、不可抗拒的,顽石遮挡不住它,人压不垮它,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5) 主人命令用石头打压衰草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假如你是文中的仆人,你将用什么办法斩草除根?请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

            • 4.

              黄玫瑰的心(林清玄)

              因为感情的挫折,我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沮丧、疲倦、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昨夜从矿坑灾变中采访回来,因痛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躺在床上不能入睡。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入,我决定为挽回这份感情做最后的努力。我想,第一件该做的事情是到我常去的花店买一束玫瑰花,要鹅黄色的,因为我的朋友最喜欢黄色的玫瑰。

                刮好胡子,勉强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振作起来。”想到昨天在矿坑灾变前那些沉默哀伤但坚强的面孔,我出门了。

                往市场的花店走去,想到在一起五年的朋友,竟为了一点小事要离开我,而我又为这样的人去买玫瑰花,既心痛又心碎,生气又悲哀得想流泪。

              到了花店,一桶桶美艳的、生气昂扬的花正迎着朝阳开放。

              找了半天,才找到放黄玫瑰的桶子,只剩下九朵,每一朵都垂头丧气。“真丧,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我在心里咒骂。

                “老板,”我粗声地问,“还有没有黄玫瑰?”

                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和气地说:“没有了,只剩下你看见的那几朵啦。”

                “每朵的头都垂下来了,我怎么买?”

                “喔,这个容易,你去市场里逛逛,半个小时后回来,我包给你一束新鲜的、有精神的黄玫瑰。”老板陪着笑,很有信心地说。

                “好吧。”我心里虽然不信,但想到说不定他要向别的花店调,也就转进市场逛去了。心情沮丧时看见的市场简直是尸横遍野,那些被分解的动物尸体,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悲苦的世界;小贩刀俎的声音,使我的心更烦乱。

                好不容易在市场里熬了半个小时,再转回花店时,老板已把一束元气淋漓的黄玫瑰用紫色的丝带包好了,放在玻璃柜上。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说:“这就是刚刚那一些黄玫瑰吗?”—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映在我的眼前。

                “是呀,就是刚刚那黄玫瑰。”老板还是笑眯眯地说。

                “你是怎做到的,刚刚明明已经谢了。”我听到自己发出惊奇的声音。   

                  花店老板说:“这非常简单,刚刚这些玫瑰不是凋谢,只是缺水,我把它整株泡在水里,才20分钟,它们全又挺起胸膛了。”

                “缺水?你不是把它插在水桶里吗?怎么可能缺水呢?”

                “少年仔,玫瑰花整株都需要水呀,泡在水桶里是它的根茎,就好像人吃饭一样。玫瑰花的花朵也需要水,但是剪下来后就很少人注意它的头也需要水了,整株泡在水里,很快就恢复精神了。”

                我听了非常感动,愣在那里:呀,原来花朵需要水的拯救,人要活得抬头挺胸,也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这样才能摆脱困境。

                当我告辞的时候,老板拍拍我的肩膀说:“少年仔,要振作呀!”这句话差点使我流着泪走回家,原来他早就看清我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

                回到家,我放了一缸水,把自己整个人泡在水里,体会着一朵黄玫瑰的心,起来后感觉通身舒泰,决定不把那束玫瑰送给弃我而去的朋友。

                那一束黄玫瑰每天都会泡一下水,一星期以后才凋落花瓣,但却是抬头挺胸凋谢的。

                这是在几十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从那一次以后,我知道了一些买回来的花朵垂头丧气的秘密。最近找到这一段笔记,感触和当时一样深,更确实地体会到:人只要用细腻的心去体会万象万法,到处都有启发的智慧。

                一朵花里,就能看到宇宙的庄严,看到美,以及不屈服的意志。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会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是很难有志气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

              让我们来体会这有情世界的一切展现吧,当我们有大觉的心,体贴一朵黄玫瑰,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在最近、最平凡的一切里,就有最深、最奇绝的睿智呀! 

              (1) 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表现我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请分点简要概括。

              (2) 买黄玫瑰前后,我的心情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 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赏析下面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真丧,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我在心里咒骂。

              (2)联系全文,理解下面句子。“人要活得抬头挺胸,也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这样才能摆脱困境。”

              (4) 针对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联系全文,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我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我放了一缸水,把自己整个人泡在水里,体会着一朵黄玫瑰的心,起来后感觉通身舒泰,决定不把那束玫瑰送给弃我而去的朋友。”

              (5) 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联系全文主要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 5.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字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③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④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自己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⑤我还和姓毛的女孩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⑥这样当了半个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借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⑦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⑧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离、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着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着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⑨可惜,事与愿违,因为一件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开口向母亲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⑩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觉得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请什么贵宾。

                ⑪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做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⑫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禁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⑬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⑭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⑮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的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⑯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永远是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

              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阅读文章第④-⑭段,看看从“我”开始独立生活到最后一家人又共进晚餐,“我”的心理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

              心理变化:自得坚定→__________________

              凄楚心酸→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第⑨段的“事与愿违”是什么意思?

            • 6.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_   

              (2)未果,病终 寻________        

              (3)豁然开朗           开朗________             

              (4)便还家 要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寻 春

                                                         韩少华

              ⑴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⑵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⑶“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⑷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⑸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⑹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⑺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竞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竞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⑼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⑽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问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⑾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⑿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

              (1) 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2) 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3) 第⑨段和第⑩段都引用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其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

              (4) 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5) 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___________→ 遥见草色:_____________

            • 8.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 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经 博士耶     为:成,当        
              B.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 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 9.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③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 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④。 

              【注释】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赀:通“资”。④没(mò)世: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 以 陛下平明之理: ___________                ② 随命仆 棉花斤余: ___________

              ③  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_______________   ④  不能改矣: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
              ①陟罚臧吾,不宜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

            • 10.

               年灯

              肖复兴

              ①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

              ②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过年的时候,家里如有亲人还没有赶回来,要点亮这样一盏年灯,等候亲人的归来。什么时候亲人回来了,这盏年灯才可以熄灭。如果亲人一直都没有回家过年,这盏年灯每晚都要点亮,一直要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年完全过后,才可以将灯取下。

              ③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

              ④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

              ⑤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80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

              ⑥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

              ⑦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它像礁石一样立在那里不动。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

              ⑧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

              ⑨一天半夜里,我起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

              ⑩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

              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10天,年还没有过完呢。

              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2月02日)

              (1)初读全文,围绕“年灯”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人物心情

              年轻时

              母亲为“我”点灯

              (1)

              老爷子从美国回来后

              (2)

              老爷子盼望

              (3)

              “我”瞥见年灯仍亮着

              “我”感慨

              大年初五的早晨

              年灯没有了,儿孙回来了

              (4)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小见大,借助对满北京城都不多见的坚持点年灯的“老爷子”的刻画,表现出许多中华传统文化都在受到严重冲击。

              B.老人难以去看远离家门的晚辈,晚辈们又很难陪老人过春节,本文看似内容平淡浅显,却真实地反映出当代中国的社会风貌。

              C.全文将“年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成整体,写出了老爷子每年点年灯,盼儿孙回家团聚,突出他内心的守望。

              D.文章从“去年的大年夜”写起,以“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结束,首尾呼应,含蓄的结尾令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 本文构思巧妙,借助“我”的视野来写“老爷子”点年灯盼望团圆,老爷子的孩子和孙子初五才回家,作者以此批评生活中不孝顺老人、忘本的人。

              (3)文中老爷子年年亮灯期盼儿孙回家过年,我们应该如看待“回家过年”?请结合全文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下面是某社区工作人员就“我们是否应该回家过年”的100份抽样调查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