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②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③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④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象采集技术.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⑤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⑥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⑦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第②节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联系上下文说说“活体指纹”是怎样采集的.写出第⑤节中别人调侃她“被冻得不是‘活体’”的言外之意.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设想指纹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试举三例,表述要清楚完整)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可穿戴技术进课堂后的N种可能
                ①所谓可穿戴技术,是指用户可以随身佩戴的设备,如结合了科技元素的手表、眼镜、头盔、背包等等,它们通过追踪个人的行为模式,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如果可穿戴技术进入我们的课堂会怎么样呢?
                ②体育课上,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爱好各不相同,有身体不好不适合剧烈运动的,有爱好体育体能优秀的,也有身体素质一般但是正值青春期想要减肥的.老师可以给班上的同学都配备一块特殊的手表.这块手表可以测量心率的变化、呼吸的速度,以及身体的疲惫程度.从与手表联网的iPad上,老师可以即时追踪同学们的体能,了解运动的状况,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增强体质.
                ③生物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有趣的内容,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同学们只能先把问题记下来.记笔记好难,而且也影响上课听讲的效果.这时谷歌眼镜就可以大显神通了,它可以通过录音、拍照,帮助同学们有效而完善地记录讲座内容.
                ④室外活动课,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并且为同学们配备了可穿戴的智能眼镜.在动物园里,同学们看到不同的动植物,新奇之余还萌生了好多问题.智能眼镜就可以让大家看到虚拟屏幕上关于这些动植物的科普知识,增强互动学习的快乐体验.
                ⑤你是不是已经神往于可穿戴技术进入课堂后的神奇了?其实,2014年以来,可穿戴设备走进教室的例子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上述的未来课堂成为了可能.
                ⑥Autographer是一种加入可穿戴技术的照相机,同学们可以通过照相,分享笔记,通过协作获得更完善准确的笔记.KeyGlove是一双无线手套,可以配合游戏、设计、艺术、音乐、以及3D项目使用,让同学们在动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发展创新思维.Muse是一个可以跟踪同学们大脑活动的可穿戴头盔,通过数据追踪和分析,可以检测到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注意力更集中.虚拟现实(AR)技术,帮助同学们实现虚拟和现实的转换,完成体验式学习.比如同学们对于大型汽车和飞机的内部结构十分好奇,虚拟现实的装备可以让在教室的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汽车和飞机内部,动手研究机械原理.对于医学院的同学们而言,同学们还可以看到即时的医学视频和手术记录.还有一种电子坐垫,上课时同学们坐在坐垫上所产生的数据被发送到服务器,老师可以通过同学们坐姿产生的数据来判断同学们是否认真听课(听起来还有点小吓人呢,不能在老师背后做小动作了呢).
                ⑦2015年伊始,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教授发表了一篇《可穿戴技术:将创新学习体验带入教室的可能性》的研究报告.其中,关于可穿戴技术应用于学校的数据显示,74%的人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会应用于课堂录音和录像,55%的人认为会应用于记笔记和课堂的信息整理
                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人与人之间更便捷地连接起来.对于教育市场,这些科技也意味着老师和同学们,老师和老师,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互会更加的个性化、多元化.
                                                                                          (有删改)
              (1)通读全文,简要说明可穿戴技术进入课堂会带来哪些便利.
              (2)第⑤段文字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3)阅读第⑥段,从说明方法角度,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从中可得出怎样的结论?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维生素A的是非 
                                             方舟子
                ①有些人一到了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医学上叫夜盲症.我们现在知道,夜盲症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A.不过,古人很早就发现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有效治疗夜盲症.因为动物的肝脏是储存几种维生素的地方,其中一种就是维生素A.
                ②维生素A参与了人体诸多生理功能,除了视力,对骨骼生长、生殖、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也很重要.所以缺乏维生素A除了夜盲,还有其他的症状,例如皮肤干燥.
                ③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吃得过多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历史上,就有北极探险家因为吃了北极熊的肝脏导致维生素A中毒差点死掉的.那么一天摄入多少维生素A合适呢?推荐量是男性每天900微克,女性每天700微克,安全量的上限是每天3000微克,超过了这个量,就有导致肝中毒、畸胎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危险.
                ④对准备生育的妇女或孕妇来说,尤其要注意避免摄入维生素A过量导致胎儿畸形.吃动物肝脏很容易就导致维生素A摄入过量.此外,由于肝脏是解毒器官,重金属、农药、兽药会在肝脏中积蓄,并不是健康食品,孕妇应该避免吃肝脏.
                ⑤
              ,全世界5岁以下的儿童大约三分之一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每年有几十万名儿童由于维生素A缺乏症而失明、死亡.所以也不能因为担心维生素A中毒而忽视了补充维生素A.要补充维生素A,有比吃肝脏更安全的方式,例如鸡蛋、牛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但是量又不至于高得离谱.此外,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而且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过量的.这是因为人体对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存在负反馈控制,如果维生素A的量够了,就不再转化了.所以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的,如果吃得实在太多,也只是让皮肤暂时变黄色而已,并无害处.
                ⑥除了胡萝卜,还有菠菜、哈密瓜等蔬菜、瓜果也富含胡萝卜素.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大米也能生产胡萝卜素,这样即使不吃别的食物,也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彻底消灭维生素A缺乏症,挽救无数儿童的生命了.
                                                                 (选自《新华电讯》2014年2月,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维生素A的“是”与“非”?
              (2)说说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据估计”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 4.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位名叫“新华”的“红颜知己”
                ①2011年7月4日,一个名叫“新华”的“红颜”同上百万个同胞姊妹一起,刚刚诞生,便占据了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姑娘就是以红色封面亮相的第11版《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这个小小的字典家族就在当代史上影响着数亿中国人,从初版首印至今,《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逾4.5亿册.
                ②2011年夏天,时尚的帽子被史无前例地戴在了“新华”姑娘的头上.人们发现,这个平常总是一脸严肃的女孩儿,居然能讲出不少潮语.她将“学历门”的“门”解释为“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喜欢在电视里看“服装秀”,偶尔会“晒工资”,也会关注“房奴”和“车奴”.
                ③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
                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并不只是要引领时尚语言的潮流,更要普及科学常识于大众.《新华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鹅”被解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一名读者写信向编辑抱怨,由于不知道如何分辨鹅的性别,他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将“头部有黄色突起”的鹅杀掉.没想到,这只倒霉的鹅居然腹中有卵.因此,编辑才发现不管雌鹅还是雄鹅,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突起较大.这一错误在1979年版中得以修正.
                ⑤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早在10版出版前,修订第11版的主持人之一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程荣就注意到了“秀”作为“表演、展示”的新含义,因为担心这些流行词不够稳定,当时她并没有贸然进行修改.直到8年后,“作秀”才算通过考察,正式进入《新华字典》.眼下,已经71岁的词典室前主任韩敬体像年轻人一样熟悉“神马”和“有木有”.但学者们认为,这两个词其实都是年轻人为了图新鲜而使用的错别字,无助于指导语言的规范,所以眼下并不会被收入字典.
                ⑥但人们注意到,“晒”和“奴”等字的新义并没有出现太久,却已经登堂入室.就连常用的“beybey”也真正走进了汉语世界,“拜拜”有了二声读音.“不管这个音译词合理不合理,但是它太常见了.”韩敬体笑着说.
                ⑦有媒体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量、影响程度还是读者的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都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
              (1)文章以“一位名叫‘新华’的‘红颜知己’”为题,有什么好处?
              (2)第③段中划线句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述其“影响”.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请简要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相当”的表达作用.
                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
              漫长的考察期.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雾霾
                ①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百万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多家网站播映后,引爆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在《穹顶之下》发布12个小时候,其点击量已经突破了600万次,评论超过1.2万条,并以每小时新播50万次的播放量迅速增长,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一时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等有关雾霾的俏皮语在网上疯传…
                ②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将两种相似且难以区分的天气现象共同提及的概括性说法.
                ③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轻雾.由于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光的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④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并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由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⑤雾和霾
              相伴出现.区别雾和霾,空气相对湿度是重要依据.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霾造成的,人们习惯上称此时的天气为霾天;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雾造成的,通常被称为雾天;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空气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一般被统称为雾霾天.
                ⑥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其主要来源有多个:一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二是汽车尾气;三是工厂制造出的废气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
                ⑦这些污染颗粒和细菌、病毒等一起附着在水滴上,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大雾一周不散,烟尘废气在低空聚积,期间有4700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于非命,雾散后,还有8000多人因雾死亡.“雾都劫难”震惊世界,人们将伦敦雾灾列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这是显性危害的例子,更多的情况是雾霾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的健康.
                ⑧自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北京甚至曾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于1000.从东北到西北地区,从华北到华中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污染现象.正如环保局长陈吉宁所言:感谢柴静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让全社会对环保问题更重视一些.让今年的“两会”成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环保问题的一个重要会议,让“美丽中国”在今年“两会”之后能够尽快地回到国人的身边.这实际上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原文有删改)
              (1)简述开篇第①段新闻资料在全文中的作用.
              (2)认真阅读②-⑦段,这一部分按照什么说明顺序依次说明了什么内容?
              (3)仿照①段中网上流行着很多有关雾霾的俏皮语“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你能不能也写一两句呼吁防治雾霾的宣传语.
              (4)正如环保局长陈吉宁所言:感谢柴静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让“美丽中国”在今年“两会”之后能够尽快地回到国人的身边.这实际上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面对雾霾天气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我们该如何应对?请根据文意和你对雾霾的认识简要回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埃博拉病毒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②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到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⑥2014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为什么要介绍病毒的得名?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据、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说说“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在该句中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说明顺序. 
              (4)第⑤段“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
              给自己判了死刑”一句中,加点的“几近”能否删去,为什么?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
                                                        卢国斌
                ①上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②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词的答案:自然条件优势哪怕极微小,经过上百万年的复利累加,也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巨大红利.如此优越的条件,热带民族不抢先发展,难道躺在家里等着抢劫犯和人贩子上门?
                ③戴维.S.兰德斯对此给出了三个答案:
                ④首先,炎热带来的不适大于寒冷.人类很早就学会了通过生火和狩猎获得动物毛皮取暖,这使得他们即使在温带寒冷的冬季也能过上相对容易、舒适的生活.
                ⑤热则是另一番情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量,其中
              3
              4
              以热能体现出来.人体必须释放多余的热,才能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脏器和大脑被高温烧坏.排汗是最重要的散热方式,而热带普遍闷热潮湿,降低了出汗的降温效果.所以,在热带地区,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必须不时停下来休息散热,人类更发展出一种社会化的适应方式:午睡,即中午不活动.印度有句谚语;只有疯狗和英国人才在中午的骄阳下外出.
                ⑥一名孟加拉外交官访问温带地区时深有感触:“我看到,在印度和其他热带国家,几乎所有体力劳动者和机关工作者的工作节奏都很慢,稍一用力或用脑就感到四肢乏力,经常休息很长时间.而在温带国家,工作节奏非常快,人们充满了活力,很少休息.”
                ⑦其次,高温环境,特别是全年炎热,大大加快了害虫及寄生虫、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热带国家常年肆虐的血吸虫、疟疾、锥虫病等,使当地人的健康和经济水平长期低下.
                ⑧如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采采蝇,这是以吸食哺乳动物的鲜血为生的小飞虫.即使今天有了强效杀虫剂,飞虫仍大量繁殖,使得牲畜无法在非洲热带的大片地区存活.人类的生存也步履维艰.在热带医学和药理学出现以前,经济曾长期被这种灾害破坏,家畜养殖和运输都难以为继.且不管诗人如何评判冬季,冬天确实是人类的好朋友;寂静的白色杀手,害虫和寄生虫的天敌.中国北方的谚语说得好;瑞雪兆丰年.
                ⑨最后一个大问题是水.热带地区降水充足,但降水往往没有规律、无法预测,且多为暴雨.计算平均降水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里的降水会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每年每季都相差悬殊: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90%的降水是25毫米每小时的暴风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25毫米)等于伦敦郊区皇家植物因平均半个月的降水量.爪哇的降雨更为急迫--全年114的降水为60毫米每小时.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丛林和雨林杂生,种植颇为不易:这些物种多样的宝库滋养着各种生物,却偏偏不利于人类及农作物的生存.结果,人和自然都成了这场战争中的失败者.倘若人们砍伐了丛林,种植农作物,炙热的阳光直射而下,因为没有枝叶的阻隔,倾盆大雨便会冲走土壤的营养,造成土地大面积荒芜和沙漠化.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此很快休耕,不久,藤蔓和卷须爬满了住宅和寺院,沙漠则吞噬了废弃的干旱农庄,而依赖周围地区食品供应的城镇也因此难以兴盛.大自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把天使的福音变成了文明的诅咒.
              (1)仔细阅读全文,概括说说为什么穷国大多位于热带?
              (2)第⑨段中短语“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具体指什么?
              (3)第⑨段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本文的语言很讲究分寸.请以第⑥段为例,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请简要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2)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说其表达效果.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这时部分
              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②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
              比较深.
              (4)读完此文,你觉得海啸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 9.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通过对大量的猪、羊和鸡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使用的有机砷制剂多数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
              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了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1)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
              (2)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
              (3)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⑦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10. 读《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得更具有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他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账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账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账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账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账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账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件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大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 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1)阅读全文,“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具体指什么?
              (2)文段④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3)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⑥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
              (4)根据文义理解⑧中画线句子“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中“神器”的含义.
              (5)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