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课外文言文阅读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白小刻本《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利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然随喋随/者如斯夫
              B.唾之/主人日
              C.丈之外/病终
              D.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之/国怀乡
              (2)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久 乃 知 凡 下 食 者 皆 将 有 钩 矣 然 则 名 利 之 薮 独 无 钩 乎。
              (3)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 2.

              【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客路青山外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悲守穷庐          顷刻两毙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 【乙】文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着重围绕哪一个字加以论述?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 【丙】文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 3.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语。

              ⑴今齐 地方千里(         )           

              ⑵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

              ⑶使烛邹主鸟而 之(         )      

              ⑷请之以其罪而杀之。(           )

              (2) 下列加画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时时而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

              B.臣知不如徐公美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C.皆以美徐公                  舜发畎亩之中

              D.使烛邹主鸟而亡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___________,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_____________,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 4.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乎众矣。
              (1) 解释加横线的字词。(每空1分,共8分)


              ① 蕃:______    ②濯:________  ③染:________

              ④妖:________  ⑤益:__________⑥植:              

              ⑦鲜:_______________⑧宜:___________ .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______;“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__________。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每空1分,共3分)






              (3) 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以 为正者
              (2)贫贱不能
              (3)是亦不可以

              (4)所识穷乏者我与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居而天下熄     求其能千里也

              C. 得志,与民由 今为宫室之美为   D. 一怒而诸侯惧     乡为身死不受

              (3) 翻译下面句子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景春和孟子对“什么是大丈夫”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区别。

              B.乙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C.乙文前两句话讲述的事实及道理可用“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概括其内涵。

              D.甲乙两文都用正反对比手法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5) 读了甲乙两文,分别概括孟子所要表达的观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1.甲文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文作者以莲花自喻,这两位作者所表达的志趣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甲文中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4.解释加横线字 

              素琴________________                       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

            • 7.

              【甲】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

              (1)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数小舟,曳铁钯

              (3)沿河求之,不亦乎      (4)一日书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子曰:“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

              (1)不习乎

              (2)思而不学则

              (3)人不其忧

              (4)好之者不如之者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 选文中谈学习态度的是哪几则?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任选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4) 结合下列句子,谈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哪些品质?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9.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孝文帝初立,平病(      )(2)天下一岁决几何(     )

              (3)孝文帝乃称  (      )    (4)丞相陈平(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