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综合性学习

              (1)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

              ①  山清水秀—(             ) 

              ②粗茶淡饭—(             ) 

                【材料】 

              (2)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财主李富贵赞助了资金,就要给亭子取名——富贵亭。李渔觉得不好,阻拦道:“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你有更好的名字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名字了——(A)。” 


              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B) 。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①【材料】讲述了李渔为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请你根据文意,在A、B各填入恰当的三个字。

              答: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② 于丹欣赏李渔所取的亭名,其实是欣赏李渔的一种人生态度,请用【材料】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概括这种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

            • 2.

              A.

              气候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结合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连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减排”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月7日电,《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终于落幕,上海复旦附中16岁高中女生武亦姝冠军武亦姝连创三关,不负众望,夺得冠军。武亦姝凭借在节目中的吸晴表现,获得了“满足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的荣誉。随着该节目的热播,社会上掀起一波品读诗词的热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以多种诗词竞赛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热爱诗词者的目光。雅俗共赏的题目设置使受众更为广泛,而王立群等专家的精彩点评,透过诗句挖掘出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引发更多观众特别是学生群体的关注。

              材料二:最近,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这是一档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嘉宾运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可以说,该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

              (1)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25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探究两档节目走红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题目。

              (1)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一些家长节假日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请根据画面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如果你的父母也像漫画里的人物,也想给你报某兴趣班,可你并无兴趣,你如何委婉拒绝父母的要求。

            • 4.

              综合性学习。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学校团委开展了“传统文化嘉年华”活动。下面是此次活动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1)【走近汉字】汉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文字。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比较明显。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任选一个,用楷体规范书写这个字,并根据图画推测它的意思。

              选择:___________书写这个字:推测它的意思:___________

              (2)【遇见对联】“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的对联。传说清代名士纪晓岚一次出游,见清泉汩汩,小溪潺潺,风景甚是怡人,便驻足欣赏。又见一位老樵夫在溪边休息,恰逢其小女送饭而来。如此情景令纪晓岚心头一动,随口吟出一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没想到老樵夫听了也应声对出一联:“山石   ① 下古木   ②  ,此木为   ③  。”纪晓岚听罢,与老樵夫相视而乐。

              请根据对联与汉字的知识,将老樵夫对出的一联补充完整。


              (3)【文人墨客】小方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活动。请你分别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并说说自己对这个故事或者成语的理解。

            • 5.

              综合性学习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七年级(1)班开展“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

              ⑴         古代文人墨客面对黄河都有万丈豪情,留下了许多描写黄河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⑵         假如你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想做一个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你该怎样设计广告?

            • 6.

              修改文中的错误。

              “低碳生活,远离雾霾”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就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最近一年以来,大半个中国百余座城市连续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之中,PM2.5居高不下,空气呈现重度污染状况。屡屡发生的雾霾天气,不仅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更影响着我们的出行。为此,我们八(1)班全体同学向全校师生郑重倡议:

              1.尽量减少在雾霾天气中停留时间,外出要戴上口罩加以防范。

              2.选择步行、骑车、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使用私家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携手,低碳生活,远离雾霾。

                                                 八(1)班全体学生

                                                         2018年4月18日

              ①  文中有一个关联词使用不当,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句子语序不当,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倡议书格式局部出现问题,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你在第3点的横线上再补充一条倡议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