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朱熹 ,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 ,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 之。就傅 ,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 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 ,讲求荒政 ,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选自《宋史•朱熹传》)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异 ____________    ②雨 ____________    ③ 除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二)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③彼,跑④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⑤,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致:使。③趋:快走,这里是“跑向”的意思。④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⑤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 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1)一狼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去     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 甲已两文都写了狼,但描写的角度完全不同。对甲文中的狼,你有什么看法?对已文中的狼,你有什么看法?


              (4) 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 3.
              (1)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 解释下列加点横线的意思。         
              ​     (    )       暇甚(    )





              (3) 翻译下面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 4.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

              (1)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语:

              (1)顾亭林居家恒布衣         服:_________

              (2)《诗本音》卷二稿再鼠啮    为:_________

              (3)略无色 愠:_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说明顾亭林生活上追求________________;“鼠啮我稿,实勉我也”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 5.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小石潭记》)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láng):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 解释加线的词语。

              (1)心之__________________     (2)皆若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句子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语。
              ①故人不独其亲:________    

              ②使民重死而不远:_____

            • 7.

              【甲】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

              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2)时时而进 (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4)隗且见事  (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君人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

              B.涓人言君曰                 余将告莅事者

              C.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      何陋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朱熹 ,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 ,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 之。就傅 ,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 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 ,讲求荒政 ,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①异 ____________    ②雨 ____________    ③ 除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一)《论语》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______ 语  不 ______ 矩 ______  ______    ______ 不亦乎 ______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亦乎            ②人不知而不

              ③吾日三吾身        ④不

              不习乎( )          ⑥疏食饮水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填空

              上节选内容涉及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三个方面。

              (5)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6) 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 10.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          

              (2)横柯上蔽,在昼昏   犹:          

              (3)梅花为寒所        勒:          

              (4)山岚色之妙        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