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的角度,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各自不同的表现。
            • 2. “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_____,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_____的道理。
            • 3.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荻港        督战       灯火辉煌
              B.擒泪        镶嵌       举世嘱目
              C.肃穆        后盾       生机勃勃
              D.承诺        覆灭       锐不可当
            •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转弯抹脚    长途跋涉   生死祸福   鸡零狗碎
              B.大庭广众    穷愁潦倒   世故人情   满院狼藉
              C.月明风清    低眉顺眼   风尘苦旅   不能自己
              D.情郁于中    连声诺诺   响彻云宵   绘声绘色  
            • 5.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焚烧       狡猾       蔡老师     暑假
              B.牵挂        退色       纠纷       心清如水
              C.时辰        劝慰       黑痣       慈爱
              D.察觉        蜂蜜       姿势       漫长
            • 6.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        )    (2)其筋骨(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 (4)非愈病(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 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       ”。

              (4) 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 7.
              选出每个词中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记其数        甜言密语       任劳任怨
              B.勤劳俭朴        鬼鬼崇崇       戒骄戒燥
              C.谈笑风声        兴兴向荣       铺张浪废
              D.克苦钻研        不共带天       兴高采烈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同“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
              我与    
              ③孔子
              不受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
              人弗受          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B.万钟
              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
              桓、灵也(《出师表》)
              C.景公致廪丘
              为养      自
              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D.辞
              行                思
              不学则怠(《论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他认为“无功就不能受禄”.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5)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 9. 文言文阅读
                                      弈喻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颇
              之                     易:轻视
              B.平心而
              之                   度:推测,估计
              C.曾观弈者之不若
                            已:停止
              D.甫下
              子                     数:几个,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顷
              ,客请与予对局            久
              ,目似瞑.(《狼》)
              B.
              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C.一客
              败                    扶苏以
              谏故  (《陈涉世家》)
              D.予思
              苦                    至于斟酌损
              (《出师表》)
              (3)下列句子中,与“予观弈于友人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唐雎不辱使命》)
              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C.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列举“今之学者”浮躁的治学态度,通过古人今人正反对比,提出自己的主张.
              B.第一段叙述作者一次观弈对弈的经历.第二段联系实际谈观弈后的感想.
              C.以下围棋作为比喻,阐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轻视别人的道理.
              D.“易地以处,平心而度”,提出学者应辩证客观的看问题,要像下棋一样,多从对方的角度看,冷静的思考问题.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②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 10.
              下面各项括号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我们    大家     各     这里    什么 (几个词语都是代词) 
              B.《愚公移山》《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曹刿论战》(几篇文章的标题都是主谓短语)
              C.文章回忆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句子主干是:文章回忆教诲)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个假设复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