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顾课本“饮酒(其五)”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2) 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赠,送给我;酬,用诗歌赠答。此诗是诗人的酬谢诗,表达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与其诗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不同,后者体现了诗人的悲秋之心,人生惆怅之意。
              B.“巴山楚水其两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紧承白居易“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句,用“弃置身”处“凄凉地”二十三年地陈述,显出朋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紧承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句意,以沉舟、病树自喻,沉舟侧畔,千帆竞发,有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一种豁达的襟怀。
              D.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刘梦得文集》,著《陋室铭》,与“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间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上面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指“降职”,作者听到王昌龄被降职后与他依依惜别。

              B.题目中的“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意思不同:前指左迁之地,后者既可以指地名又可以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C.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既点明时令,又渲染了一种哀伤的气氛。

              D.第二句叙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谪迁之地的荒远,流露诗人的牵挂。
            • 4.

              下列各句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竹里馆》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的诗,它的妙处在于以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涵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抒情民歌,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C.《晚春》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D.《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韵,令人回味无穷。
            • 5.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①云阳: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升卿。”韩愈的四叔名绅卿,与司空曙同时,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此人。宿别:同宿后又分别。②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③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④乍:骤,突然。翻:反而。⑤年:年时光景。⑥离杯:饯别之酒。杯:酒杯,此代指酒。共传:互相举杯。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人江海别”,是说相距之远;“几度隔山川”,是说离别之频繁,江海山川,怅望无极,几度分袂,情何以堪!
              B.人到情极处,往往以假为真,以真作假,“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不易.
              C.“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中的“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渲染久别重逢的欢快气氛.
              D.“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两句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 6.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述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了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词都采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 7.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 8.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