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本诗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790~816)史称为“_____________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称唐代“三李”。
              (2) 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_______和比喻,渲染______________, 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_________________,借日光显示_________________。颔联从听觉和_________两方面渲染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写____________的场面。尾联引用写出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________,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__________,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_________,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________、________、 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 2.

              材料一:

              中国山多,河多,桥也多。自古以来,桥与中国人的生活关系密切,由此产生了许多与桥有关的诗词。作为一个意象,桥在许多诗词里往往寄托着某种情思,如下面两首唐诗: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①边野草花,乌衣巷②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商山早行(节选)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④,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注释】

              ①  朱雀桥:金陵城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

              ②  乌衣巷:金陵(南京)城内街名,与朱雀桥相近。据传东晋王导、谢安两家豪大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③  王谢:王导、谢安,东晋世家大族。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皆衰落不知其处。

              ④  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材料二:

              中国古桥的作用

                  ①桥像条纽带,把两头的路连在一起,不因山水阻隔而影响陆上交通。凡是能在陆上通过的东西,都要能一样地在桥上通过,如果能把桥造得像陆一样,也就是说造得【甲】有桥恍同无桥,这造桥的本领,就够高了。要把桥造的如同路一样牢固,桥墩要结实,还要数目多。但是桥墩多了,两墩之间的距离就小了。这不但阻遏水流,而且妨碍航运。从船上人看来,最好水上无桥,如果必须造桥,也得造得【乙】有桥恍同无桥,好让他的船顺利通过。

              ②桥的作用是跨过河流与山谷,以便接通道路。河与山是一个国家的资源所在,如何利用这资源,就显出一个民族征服自然的能力。在这征服中,造桥的能力更为突出。造成的桥,可以为然屹立达千年以上,经受日夜的水冲狼击,风吹雨打,甚至天灾的洪水、地震,人祸的战争摧残,而始终蜷伏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而且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形状不变,有如自然界的一座“天生桥”或“天然洞”。有时甚至比自然界的河山还稳定,如桥还在,而下面的河流却改道了,或两端的山竟然塌陷了。这样的桥就是中国的古桥。

              ③这样的桥,当然都是石桥。它连同其他各种木桥及吊桥,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首先当然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方面。我国河流特多,许多城市因靠河而发展,河上桥多桥少,是决定经济荣枯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中国古桥不但为了交通运输,而且对人民精神生活亦有作用,因为桥上散步或眺望,亦是一种忙中消遣。甚至桥的本身亦可称为美术展览品。中国古人在造桥时,不仅着眼于桥的实用功能,其实也非常注重桥的美感,很多中国古桥都成为当地一景。诚如李约瑟教授所言:“______”。

                                     (节选自茅以升《桥梁史话》,有删改)

              材料三: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河虹桥片断)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很繁荣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业交通要道,这里人口稠密商船云集。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外形美观的单拱桥。有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指指点点,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这座桥因“其桥无柱,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桥头遍布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这里于是成了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

              (1) 阅读材料一,说说桥这一意向在两首唐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思?

              (2) 材料二第①段【甲】【乙】两处“有桥恍同无桥”分别指什么?

              (3) 下面两个句子,哪一个更适合材料二第④段划线处?请说明理由。

              A.中国桥都是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的美。

              B.没有中国桥是不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的美。

              (4) 请简述材料二③④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5) 材料三《清明上河图》里那座虹桥的设计很有特点,请综合材料二和三,参考示例,再写出这座虹桥的两个设计特点及其对应的设计意图。

              特点一:规模宏大,桥身宽大。

              意图:因为此处人口稠密,商旅网来,只有桥身宽大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商贸往来的需要。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陂bēi:池塘。

              (1)发挥想象,描绘一二句所呈现的画面。

              (2)“牧童归去 横牛背”,体会句中“横”的妙处。

            • 4.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 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分)

              答: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 5.

              咏    路

              [宋]邹浩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1) 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2) 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6.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这首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列对《黄鹤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 8.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体裁。
              B.这首诗用了多种色彩来写景状物,使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战争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
              D.诗的前六句按照时间顺序写景叙事;最后两句中“报”和“死”两个动词前后呼应,直抒胸臆,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 9.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 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