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 2.

              春光好

              欧阳炯【五代】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 的美景。

            • 3.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这首诗体裁是______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______。

              (2) 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 作者“作家书”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 下面对本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序。

              B.“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出词人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 7.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____”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____”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 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进行赏析。

            • 8.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 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加以赏析。

            • 9.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____________季节的景象,传达出了___________之情。

              (2) 请对《次北固山下》的颈联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B.词的上片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不仅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也点明了当时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词的下片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词人从侧面揭示了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D.这首词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