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  ,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 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 2.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②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文中体现陈康肃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都用课文原句填空)

              (3) 【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昔有一人,先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先:先前。②瓮(wènɡ):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③以为忧:为此事忧虑。

              (1)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有一老人来之 ______________ 

              (2)杀驼,而复破瓮  _____________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试概括寓言中的“一人”与“老人”的可笑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课外现代文阅读(9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①鄙:边境。②恃:凭借,依仗。③顾:还,反而。

              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一处。(3分)

                吾 数 年 来 欲 买 舟 而 下 犹 未 能 也         

            • 5.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寺院的僧人认为石兽顺流而下,往下游寻找十多里,没有找到。
              B.讲学家认为河沙又松又轻,而石兽浮于沙面,应在原地寻找石兽。
              C.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从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D.作者认为天下的事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臆断,应实事求是。
            • 6.

                 游细林山赌登山巅

                                              清· 黄图珌

              余方弱冠,居乡时,游细林山。同学赌胜,能先至山巅者得斗酒、鲈鱼。于是前趋后跄,莫不努力。倏忽已至山腰。余尚逡巡觅径。方登山麓,又贪看流泉。倚松小憩,闻林外呼声甚急,遂移步直上岭头,而竟虚无人焉。良久见诸君或手失枯藤,或足误危石,帽落风前,屐弃云外,然犹匍匐争先,其狼狈情状不堪殊甚。是欲先而反落后矣。乃顾余叹曰:“岂知驽马得无跼躅而能安步于前邪。”遂治鱼、酒,邀余居首座而享之。

              注:①逡(qū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退却。 ②跼躅(jú zhú):徘徊不前。



              (1) 翻译下列句子。

                (1) 是欲先而反落后矣。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 作者在文中所述虽为登山之事,却暗含着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请你简要表述。

            • 7.

              【甲】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

              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2)时时而进 (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4)隗且见事  (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君人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

              B.涓人言君曰                 余将告莅事者

              C.买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      何陋有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

              ②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2) 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采用            、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              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                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              ”的特点。

            • 9.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下面对选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画线词语没有古今义的一项是( )



              A.选文(一)的上阙展现出人数之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了词人的“狂”。
              B.选文(二)中,秦王“长跪而谢之”,并明确提出取消“易安陵”的计划,唐雎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
              C.选文(一)的“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情。
              D.选文(三)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 10.
              朱熹 ,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 ,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 之。就傅 ,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 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 ,讲求荒政 ,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徽州婺源:现在的江西婺源县。②悟:有悟性。③就傅:跟从老师读书。④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⑤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⑥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⑦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⑧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①异 ____________    ②雨 ____________    ③ 除____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