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得其道。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mò)人:能潜水的人。

              (1)给下面加横线字注音。

              ①公亦以此自(           )              ②未有不者(            )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横线词。

              ①陈康肃公射  (           )        ②公亦以此自(              )

              ③但微之      (           )        ④康肃笑而之(              )

              ⑤夫没者岂然哉(            )       ⑥见舟而之   (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 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该文选自《 》,作者_________,唐朝著名_____________。

              (2) 注音: 翕( )邃 ( ) 坻( )

              (3) 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潭中鱼百许头(      )不可久(     )日光下(     )往来翕忽(     )

            • 3.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 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 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读音:                                             

              词义:                                   

            • 4.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候。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 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十万骑驰沙漠 将:_______     (2)坚执锐,临难不顾  被:_____________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对于曹彰好武,太祖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劳山道士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 “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道,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洒何能遍给?道各觅盎盂,竞饮先酹,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今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持,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道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知而已。


              (1) 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1) 而与语               (2)请                 (3) 有归志                  
              (4)光 毫芒                  (5)须眉 毕见            (6) 逡巡                 

              (2) 划分句子节奏,只划一处。

              恐 娇 惰 不 能 作 苦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诸门人环听奔走。

                                                                                            

              (2)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3)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4)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论述战争的文章,孟子根据历史经验阐述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的观点。

              B、这是一篇论述治国之道的文章,选文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C、选文第三段是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这个角度来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D、本文虽短小,但论证简练严密,气势磅礴,显示出孟子雄辩宏伟、力敌万钧的文风。

              (2)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而攻之而不胜(   )  而去之(   )  民不以封疆之界(    )    亲戚之(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 7.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8.

              【古文阅读】

              【甲】

              ①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段太尉①在泾州为营田官②。泾大将焦令谌③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④,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⑥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节选自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注释】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②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③焦令谌(chén):人名。④巽(xùn):同“逊”,这里指委婉。⑤判:状纸。⑥舆:抬。⑦衣:包扎。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汪然曰         涕:            

              (2)吾不为斯役        向:           

              (3)谨之,时而献焉        食:            

              (4)太尉判状,甚巽        辞:            

            • 9.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 任:__________

              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  

              ③人恒 过: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___________论据。作者从个人_____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____________的方略,最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4) 材料链接:2008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注】邦:国家。

              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 鹰击于殿上(   ) ②长跪而 之(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臣而将四矣 “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