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解释下列句中“者”的意思。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2)富者有惭色( )

              (3)能者为师( )

              (4)食马者( )

            • 2.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 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2) ”以“的用法跟例句一样的是( )

              例句:士以故归之

              (3) 与“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句式相同的是( )
              (4) 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而 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卒;终于
              B.孟尝君 鸡鸣狗盗之雄耳   特;只是
              C.可以南面而制           宜;应该
              D.不然, 齐之强          擅;擅长
            • 3.
              下面句子加下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输盘不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 之.”
              B.吾与徐公 美/徐公来, 视之,自以为不如.
              C.宋何罪 有/已而 细柳军.
              D.献十金/子墨子起,再拜,曰:“ 说之”.
            • 4.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 16、解释下列加线词语。(4分)

              (1)各司一                      (2)购无资          

              (3)请之                        (4)是何异于不金陵        

              (2)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译文: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译文:                                                                 

              (3) 18、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2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 5.

              杜甫传(节选)

              宋  祁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yōng)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fū)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时所在寇夺,甫家鄜,弥年艰窭(jù),孺弱至饿死,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南征    【唐】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振:通“赈”救济。②李邕: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书法家,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③赢服:贫贱人的衣服。④窭:贫穷,贫寒。⑤辅: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⑥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一年后杜甫逝世。

              (1) 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1)吴越(  )    (2)走凤翔(    )

              (3)甫家鄜(    )    (4)许甫自往省视(    )

              (2) 用“/”给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4) 诗题为“南征”,诗歌首联描绘春景是否切题?
              (5) 《南征》尾联写到“百年歌自苦”,请你结合诗文说说都有哪些“苦”。
            • 6.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                )

              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

              ⑶夸父与日逐走(走:               )

              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溺:           )

              ⑸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               )

            • 7.
              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于是就
              B.左右:身边的人
              C.善:好
              D.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 8.

              【甲】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不能前时之闻    称:________________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________________

              (3)即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 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 所识穷 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 孔子 不受                 (辞:推辞)
              D. 入 弟子曰                 (谓:认为)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道 人弗受     录毕,走送
              B. 万钟 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 桓.灵也  
              C. 景公致廪丘 为养    太医 王命聚之
              D. 辞 行              思 不学则怠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 【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 【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 【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 10.
              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又何 焉(间:参与)
              B.弗敢 也(加:虚夸或虚报)
              C.神弗 也(福:保佑)
              D.竭我盈(彼:彼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