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示意图

              注: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材料二:“资源诅咒陷阱”是指一些地方过度陶醉于自然资源优势不能自拔,固化于产业链的低端,致使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核心竞争力缺失,持续增长乏力,使得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福音”。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有262个城市被确定为资源型城市。

              (1)结合材料一,简要描述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资源型城市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三:我国东部某市出台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见下表)。

              发展思路

              主要举措

              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1.做好总体规划

              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本市“十二五”规划的空间布局,做好总体规划。

              2.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我市的工业特色,围绕服装、阀门等行业规划好专业市场;围绕绿色、健康主题开发“一日游”、“二日游”等特色旅游项目。

              3.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塑造良好商务环境;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优化全市的法制、治安环境,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平安、和谐、愉悦的投资消费环境。

              4.突出重点行业

              围绕培育消费热点,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推进现代商贸、旅游等领域发展。

              (3)依据材料三,回答图表中的问题。

            • 2.

              材料一 为了解“全民阅读”活动的状况,某区对“居民阅读偏好”做调查,结果如下:

              (1)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上图,描述该社区居民的阅读偏好,并从文化角度说明其影响。






              材料二 有感于自己好久没有完整地读一本书了,小李参加了一个“有书共读”活动,活动团队每月发布书单,参与者每周共读一本书,轮流语音领读,完成读书笔记。一年下来,可以汲取52本图书的精华。

              (2)运用哲学观点分析这一读书方法的优越性。

            • 3.

              材料一:2016年6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转变,使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1)请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二:2016年9月4日晚,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杭州峰会主题的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外名曲《春江花片夜》与《片光》合奏,

              《高山流水》共《天鹅湖》起舞……在交响乐的伴奏下,灯光、音乐、舞蹈、实景相互交织在一起,亭台楼阁、挢梁、荷塘等鲜明的中国元素,第一次在室外水上表演,结合新的全息投影技术,诠释“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固气派和世界大同”晚会主题。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场景再次令世界震撼,就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最忆是杭州》“辐射”出来的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采茶舞曲”清新灵动,舞动勤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美丽的爱情传说演绎美好情感;“高山流水”礼遇知音,世界大同;“欢乐颂”热情好客,和平共进。在恢弘的场景下,情意并茂的演奏,观感细腻又不失心灵震撼;激发爱国情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给世界震撼和共鸣。

                (2)结合材料二,说明“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的成功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材料三:2015年4月,习近平在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其中引用非洲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后,又补了句中国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希望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016年9月,杭州峰会上,中国呼吁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中国提出,应该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以伙伴关系为依托,秉持共赢理念,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结合材料三,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世界各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 4.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 5. (26分)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互联网+”大幕开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材料二  面对“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国家及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德国正计划制定相关法律,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工业4.0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在美国,互联网及ICT巨头与传统制造业领导厂商携手,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并在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前瞻性布局;在中国,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

              ⑴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新型业态的经济意义?(8分)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应怎样发挥作用?(8分)

              ⑶结合材料,分析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10分)

            • 6.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和效能不高等。不平衡一是东中西部不平衡,东部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多,中西部少;二是城乡不平衡,城市投入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公共设施相对落后,投入少;三是群体的不平衡。对此,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不高需要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转变思路——将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公共文化政府主导,但不是政府包办,也只有让群众“点菜”,群众才能给公共文化服务“点赞”。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怎么办?近年来,多地开展起了“菜单式”服务。然而,若“菜单”上的“菜品”不对味,或是“菜品”长期不变,或者单调乏味,势必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只有让群众成为“定菜单”“评菜单”“创新菜单”的主体,将公共文化需求自下而上传导,才能将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定制”变成现实。

              (1)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个性定制”“菜单式”服务对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启示。

              (3)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两条理由。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为了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几年的文物事业发展确定了目标。

                 “十三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将推动文物保护实现“两个转变”: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规划》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加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协作与文物保护,开展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研究。构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双边、多边交流机制和合作平台。举办“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主题研讨会、高级别论坛和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交流展。

              (1)实现文物保护“两个转变”是确保文物安全的重要举措。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的价值追求。

              (3)假如让你为所在地标志性文物写一份保护倡议书,请就如何保护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要服务发展大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要突出市场导向,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要体现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增强改革针对性、精准性。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国家”或“个人”中任选一个角度,就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运用“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了哪些方法论原则。

              (3)在注重创新的今天,请为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