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4年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宣布,实质性结束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0多个领域。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协定的签署将实现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深入发展。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煤、铜、镍等矿产资源也将迎来关税的削减乃至取消。中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机电产品、工业制成品,也将在未来数年内迎来零关税时代,从而进一步拉动我国的出口。对中国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深受中国民众喜爱的澳大利亚乳制品、牛肉、海鲜、羊毛等商品,都有望因为自贸协定而迎来降价。
                  材料二  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个别国家在南海岛屿问题上存在一定对立,但是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彼此互有需要,关系是友好的;彼此同属于第三世界,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经贸方面互利互惠,在环保和科技方面有很多双边交流合作,都希望在世界多极化中处于有利态势;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外交关系。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澳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简述我国会怎样处理与东盟的关系。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致力于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方法论依据
            • 2.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2014年中国国(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一览表
              注:截止2014年7月,中国在国(境)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7130.3亿美元。但其中八成存量集中在发展中经济体,且存量规模远不及发达国家,仅相当于美国同期存量的10%,日本的一半,德国的三分之一,位居全球第11位。   
              材料二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境外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无序竞争,企业投资地区结构不合理;少数企业不遵守国际惯例、商业法规,引发社会群体事件;排放污染物不符合当地标准和国际标准,给当地带来负面影响;缺乏国家间双边投资协定约束,投资风险预警的相关服务不足等。
              (1)概述2007—2014年中国国(境)外直接投资变化情况。(4分)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国(境)外直接投资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依据材料二,为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 3. (24分)“两带一路”战略(“两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开放战略、贸易战略、产业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带一路”战略本质是轴带引领战略,勾画的是国际合作框架、国际经济大通道,把中国的东中西部及沿海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战略对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会带来开放格局的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提速,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两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12分)
              材料二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又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东盟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各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两个丝绸之路”战略体现了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两个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正确性。(12分)
            • 4.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如下资料: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世界各国、联合国、中国是怎样对待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和目标等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和矛盾。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011年8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副总统拜登。胡锦涛表示,中方坚定致力于推进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发扬同舟共济精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落实双方达成的保增长促稳定共识,深化双边和二十国 集团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共同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双方强调,要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我们应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为什么要推进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材料一: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10年来,中国全面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经济发展获得了良好外部条件,同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第一位,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惠及了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  
              材料二:世贸组织成员国既有发达成员,又有发展中成员,他们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不平衡,收益也不平等,各成员都在世贸框架内运用规则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发达成员针对发展中成员的市场准入壁垒还远未铲除,南北差距还在拉大。
              (1)结合入世10年取得的成绩,说明为什么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评价国际组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2010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时指出,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自己来决定,国际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在涉及全球汇率政策时,胡锦涛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应当如何理解“国际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由于贫困和连年战乱等原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问题日益严重,威胁了国际重要航道的安全。联合国安理会依据《联合固宪章》作出协议,授权外国军队与索马里过渡政府合作打击海盗。美国、俄罗斯等国战舰陆续开赴该海域,我国政府也于2008年12月派出了护航舰队。
              (1)联合国安理会作出打击海盗的决议体现了其什么职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打击索马里海盗问题上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材料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本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如美国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在公共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法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金的企业不得向国外转移生产;德、日等国对本国重点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政策。针对这些现象,一些国际组织在相继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然而,这一努力至今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贸易保护主义还在继续蔓延。
              材料二: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之时,全世界的平均关税率超过40%。后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4%,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世界贸易总额则从1947年的5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110亿美元。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简析西方发达国家所出台的政策错误,并说明国际组织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2008年11月20日欧洲议会批准的“蓝卡”(一种工作和居留许可证)计划,欧盟27个成员国都有权根据本国情况决定“蓝卡”的发放数量及“蓝卡”持有者工作的领域,但必须遵循欧盟的统一标准。欧盟“蓝卡”计划试图在限削非法移民、控制普通移民的同时,吸引非欧盟高技术人才到欧盟就业,为欧盟经济社会发展做长远打算。
              结合欧盟的“蓝卡”计划,说明欧盟为什么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