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的新论断。

              材料二 关于分配问题,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由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1)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请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当前应如何实现和保障社会公平。

            • 2.

              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代表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良方,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习近平出席G20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在演讲中把脉世界经济“向何处去”的焦虑,向世界描绘了站上新起点的中国经济,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五个坚定不移,是对中国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另一种阐释,也是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中药,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材料二:习近平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今天,我们仍然要弘扬长征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发展新路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弘扬长征精神的文化价值。

              (3)班级召开“长征赞歌”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 3.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举国关注、全民讨论的话题,并且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6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可以说,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更加重视就业,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2015年我国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注: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

              材料二: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通过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等方式切实提高居民牧入水平,确保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7.18%以上,努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定型的、成熟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真正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实现“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上述目标。

            • 5.

              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为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措施。

            •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话题引起某高三(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如下表,并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我国人口增长(单位:亿人)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2000年

              12.72

              7.75

              2010年

              13.65

              8.52

              2020年

              14.43(预计)

              8.60(预计)


              材料二: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1)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


              (2)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 7.

              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高达2.47亿,占总人口的18%。一直到2025年,我国流动人口将超过3亿,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但是在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他们依然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坚持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缩小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教育部最新消息,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795万人,我国已连续三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创新人数“双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一直以来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材料二 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制约就业的因素

              具体表现

              观念因素

              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

              区域因素

              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

              能力因素

              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信息因素

              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1)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和劳动者的角度就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9.

              自阿里巴巴首创“双11”购物狂欢节以来,交易额、交易峰值、支付峰值这三项指标连续8年一路走高,更能体现技术能力的订单创建峰值指标则从2009年每秒钟400笔飙升至14万笔,支付峰值从每秒200笔提高到8.59万笔。2015年天猫全球狂欢节在刷新世界零售纪录的同时也正在创造着无数个全球技术奇迹。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③生产决定消费                

              ④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材料一:2016年3月,“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即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长寿企业的工人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很多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半年我国一些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块”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企业“死亡率高发”。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突破”。总量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比重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上缴税金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上非公有制骨干企业达到100个以上,上市公司达到10个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弘扬“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西藏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