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4年的0.469。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高,表明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1)描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对于上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如何解决?

            • 2.

              2011~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4年的0.469。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高,表明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1)描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对于上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

            • 3.

              材料 2016年9月4日,习近平出席G20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在演讲中把脉世界经济“向何处去”的焦虑,向世界描绘了站上新起点的中国经济,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五个坚定不移,是对中国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另一种阐释,也是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中药,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发展新路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七届六中全会’,心系安徽文化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解读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反思
              第二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于2011年11月1日—3日在铜陵举行。民俗文化节旨在荟萃民俗精华,弘扬优秀传统,以“拥抱民俗快乐民众”为主题,以“尊重传统亲近自然弘扬文明构建和谐”为理念,保护民俗,展示非遗,营造全民同乐、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围,打造安徽民俗展示基地,是一次异彩纷呈的民俗大聚汇;是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展示;是一次民族传统精神的大合唱。
              (2)请从文化塑造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举办民俗文化节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突破
              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是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了解到目前制约农村文化消费的因素主要有:真正面向农民的文化产品的总供给不足;部分文化产品的价格偏高;部分农民文化消费观念滞后,等等。
              (3)请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对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水平提出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运用经济常识,论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现象加剧,老年用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开拓老年人消费品市场。
              材料二:某市政府十分重视做好老龄工作,不仅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而且还加大对老年福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举行“过民俗‘拗九节’,倡孝顺父母心”等活动,积极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受到市民的好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分析开拓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该市政府这些做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德孝为先”,孝敬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不少学校把”孝心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对青年学生进行孝心教育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2010年10月15日—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民主商讨
              材料一:《建议》起草过程中,中央组织了国内67个部门,1万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还分赴13个省区市深入调研,同社会各界进行了深入交流。2010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文件稿起草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生动实践。
              (1)结合材料,分析《建议》起草民主过程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转型
              材料二:转型——成为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表述,这不仅包含让中国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市场”的经济转型,也包括从“国富民强”走向“民富国强”的社会转型。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富路径。简言之,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望前景
              材料三:《建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认为这开启了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济转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台商积极筹划,全力争取“十二五”商机。有关人士指出:《建议》提出了包括新能源、电动车、生物育种、新医药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台湾正在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及新兴智能产业有很多相容之处,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十二五”期间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材料一:图表:2005—2010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注:2005年至2010年GDP年均增长为11.5%。
              材料二: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省针对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长期低于GDP增幅的实际情况,在经济上,首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其次全面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大力促进民间投资,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再有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结合材料一,指出图表的变化所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政府实施居民收入增幅要高于GDP增长的措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实现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国际贸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现代贸易与历史上的三角贸易相比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浪费公共资源行为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