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2011—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及增长率

              材料二: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加为我国网络购物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消费者基数。根据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在2016年“双十一”购物节取得创纪录的912亿元人民币(143亿美元)的交易额。但是伴随互联网购物规模的扩大网购投诉也与之剧增。2016年上半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消费者诉求385万件,增长5.5%。其中,消费者投诉77.2万件,增长30.4%。在网络购物中,微商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网络交易模式,发展迅速,但由于大部分微商是个人对个人的交易行为,且微商纳入政府监管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尚存在诸如缺乏信用保证体系、虚假宣传、维权艰难等很多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如何解决网购中微商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目前,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账号乱象。目前主要存在十大乱象:假冒党政机关误导公众,如“中纪委巡视组”;假冒媒体发布虚假新闻,如“人民曰报”;冒用他人身份,尤其是社会名人,侵害个人合法权益;假冒名人包括外国元首,如“普京”“奥巴马”;假冒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发布虚假信息;名称和头像包含淫秽色情内容,甚至公然招嫖;通过简介传播暴恐、聚赌、涉毒等违法信息,如“枪械军火商”“乡村赌场”;违背社会公德,宣扬低俗文化;公然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为此,国家网信办与2015年2月4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简称《规定》),要求网民在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中不得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

              (2)请运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说明对网民颁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的原因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

               材料一 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承包农户不经营自己承包地的情况越来越多。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简称“三权”)分置并行,深化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二 意见指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示范引导,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要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认“三权”权利主体,明确权利归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完善“三权分置”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试点,在此基础上完善法律制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深化以“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3.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举国关注、全民讨论的话题,并且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6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可以说,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更加重视就业,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

            •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话题引起某高三(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如下表,并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我国人口增长(单位:亿人)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2000年

              12.72

              7.75

              2010年

              13.65

              8.52

              2020年

              14.43(预计)

              8.60(预计)


              材料二: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1)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


              (2)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教育部最新消息,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795万人,我国已连续三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创新人数“双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一直以来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材料二 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制约就业的因素

              具体表现

              观念因素

              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

              区域因素

              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

              能力因素

              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信息因素

              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1)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和劳动者的角度就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6.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毕业的数量一直呈现出逐渐递增的状态。据教育部统计,2014届毕业生727万人,2015届毕业生749万人,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人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30万海归,以及之前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预计2016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抢饭碗,这是近几年就业更加难的一年。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就业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 7.

              某校组织了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现状:现在有劳动力2038人, 3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155人;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50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180人,约占45%;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315人,约占70%。

              实现再就业情况:就业企业中到个体和私营经济206人,到集体企业94人,其他20人;就业领域:工厂92人,服务业228人。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假设你是当地政府的顾问。请运用所需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统性、普惠性政策。《意见》明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什么要更好发挥财政的作用。







              (3)请为你所在社区拟两条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公益广告。

              要求:每条不超过20个字。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

              材料一  全球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或企业的共同特质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不断创新。通俗地讲就是: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但今天的中国制造给人低端粗制滥造的印象,消费外流现象严重。竞争加剧、外需萎缩、内需不足、成本上升,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

              材料二  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让有工匠精神的工人活得体面、有尊严,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与社会心理,工匠精神自会生根发芽。

              (1)“工匠精神”铸就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培育工匠精神助推“中国制造”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

              (3)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请你结合材料,再列举两点工匠应有的精神品质。

            • 10.

              材料一:近四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660

              680

              699

              727

              注:目前还有约150万往届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但同时存在着部分大学生不愿接受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不愿进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等现象。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把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2015年政府工作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就业机会,同时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择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挥才能。

              材料三:南京大学某著名教授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指出:“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不在社会,不在政府,而是在大学生自己身上,根子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上!”

              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哪些现状?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从政府和大学生角度谈谈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