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1~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4年的0.469。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高,表明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1)描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对于上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如何解决?

            • 2.

              2011~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4年的0.469。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主要指标,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高,表明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1)描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对于上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

            • 3.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各地展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浙江、贵州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 611元、12 8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 007元、3 000余元;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 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

              请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2015年我国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注: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

              材料二: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通过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等方式切实提高居民牧入水平,确保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7.18%以上,努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定型的、成熟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真正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实现“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上述目标。

            • 6.

              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高达2.47亿,占总人口的18%。一直到2025年,我国流动人口将超过3亿,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但是在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他们依然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坚持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缩小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 7.

              材料一我国某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度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8

              8 472元

              3 525元

              2010

              9 422元

              4 750元

              2012

              10 493元

              6 250元

              2014

              15 781元

              8 865元

              材料二某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个人全部财富的70%,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大约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而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又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距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社会财富分配的悬殊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 8.

              有着优越地理环境和丰富物质资源的广西始终把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作为制定政

              策的基点。材料:2016年,广西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大力推进农村脱贫攻坚战,推进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确定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引进民间资本参与产业扶贫开发,实现了120万贫困人口脱贫;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201万;加快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的水平和年限。系列改革措施成为广西民生改善、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广西改革措施是如何成为民生改善、经济腾飞的新引擎的。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七大群体激励计划”(技能人才激励计划、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科研人员激励计划、小微创业者激励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计划、基层干部队伍激励计划、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激励计划)和“六大支撑行动”(就业促进行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依托保障行动、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行动、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行动、收入监测能力提升行动),带动城乡居民增收。

              材料二: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既是经验总结又是全面部署,标志着中共中央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总体框架逐步完善。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民主不够,在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党要长期执政,必须保障每个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不断激发党内“正能量”。全会提出: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的公仆。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消费与分配的知识,说明“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和“六大支撑行动”的正确性。



              ⑵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蕴含哪些政治生活依据?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动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二 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生态环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如此种种,都是拦路虎、绊脚石。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后果必严惩。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扎进追责的笼子,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才能落地。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健全法制、落实法制,加强监督、加强问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角度,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