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展了多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11年“两会”前夕,半月谈社情民意中心开展了民生改善建设满意度调查(选“1”为非常不满意,选“5”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

              材料二:“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分配公平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时指出,“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1年3月5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实现社会公平,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1)读材料一,从中你能获得哪些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是政府的事。”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我们要坚持内外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力,有效释放国内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
              (1)分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扩大消费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扩大内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表中的材料,对应写出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3.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处理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材料二:近年来,文化援疆、人才援疆等活动就是突出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人才工作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座谈会于2011年8月28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大力培养开发适应新疆发展需要的人才,吸引疆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到新疆创新创业,努力建立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人才保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处理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开展人才援疆活动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吸引疆外人才到新疆创新创业出谋划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备受世人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1)请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论述我国应如何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上图为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示意图。两幅图所代表的社会财富总量相等,图(一)被称为“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二)被称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进行探究:
              (1)哪种收入分配结构更优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我国如何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表1: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单位:%)
              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者是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30%—40%者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
              表2:我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图1: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单位:元)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图表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广东居民幸福指数(GNH)比较


              注:①2007-2009年广东GDP年均增长率近11.4%。②国民幸福指数(GNH)是一个综合指标。是将幸福指数细分为生活舒适感、工作幸福感和政治和谐感三个水平,然后加工综合得到的。
              材料二:2007-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幸福指数存在差异。珠三角地区居民的平均幸福指数最高。而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居民的幸福感相差不大,且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比低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高,工作幸福感对生活舒适感有正面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2011年1月6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提出《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0-2015)》。全会确立了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并提出了“十二五”唯民生福祉不唯GDP这一要求。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分配理论知识,谈谈广东省应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