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探究依据】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家提出建设“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该战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观点碰撞】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微信中最后两人的态度进行评析。

              【落实行动】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3)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2.

              2016年11月底的“罗尔事件”酿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信任危机。从为患白血病的小朋友转发、打赏,到质疑其父罗尔有能力自救、此事为营销行为,再到向社会公开道歉、“打赏资金”全部退回……。罗尔的个人求助并没有错,但这种猎取善良透支社会信用的行为必须被叫停。

              “互联网+”时代,让公益产生一种魔力,人人通过网络和技术,体验和参与公益活动,但由于监管不到位,假慈善、骗捐现象滋生蔓延,伤害了人们的爱心,从而引发众多的争议。



              请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网络公益。


              (2)从《经济生活》知识角度,对网友甲、网友乙的观点进行综合评价。


              (3)结合《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呵护新媒体时代的爱心”提两条具体建议。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着我们对航天和空间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发射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让技术发展日臻先进完美。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大胆想象,敢于创造,由“跟跑着”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不断奠定航天大国的地位。

              材料二 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相结合的新体系,开启我国航天新时代。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如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开启航天新时代。


              (3)航天技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请你就如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提两条政策性建议。

            • 4.

              分享是人的天性,“互联网+”新业态创新为分享搭建了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教育行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分享,让优质教育惠及普通人。“跟谁学”“果壳网”“知乎社区”等网站,让拥有共同知识背景与兴趣的人们组成社群提供高质量的资源分享,并开发出一系列的书籍、衍生品与电子商务业务。一张在线辅导老师的课程清单引发热议。据报道,共有2617名学生购买了一节单价9元的某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该在线教育软件工作人员介绍,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在线授课老师一小时的收入高达18842元。

              某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辖区内名师优势,努力为有需求的学生搭建免费学习辅导平台。社区和学校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党员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进入社区,开展“名师进社区、党员做奉献”活动,针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开展义务辅导,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成为教育资源分享的另一道风景线。

              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线教育资源分享迅速发展的原因。



              (2)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3)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在教育分享经济的背后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 5.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1)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合理性。

              材料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中“六个精准”之一是资金使用精准,需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让各监管部门形成监督合力,使国家给予的财政资金以及项目用到应该用的地方,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

              (3)如何引导公民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体性扶贫,请你就此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

            • 6.

              2016年6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这一主题引起了某校高二(2)班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围绕该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开发现状】

              近年来,商业开发的触角几乎伸到了中国的每一个“世界遗产”。武当山复真观里,出现了全面改动古建筑内部结构而成的宾馆,使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张家界曾因景区内过分商业化和城市化遭到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批评。泰山索道,破坏了连帝王也要步行的对天地自然的崇敬。故宫星巴克占地1400平方米的餐饮服务区破坏整体协调,建福宫被用来作富豪私人会所,紫禁城开放地盘用于演唱会。……面对新一轮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也不断凸显。

              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在如何开发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观点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应从市场中寻找出路,让市场实现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

              观点二:文化遗产作为公益性资源,政府应成为开发主体。应由政府出台并完善政策,科学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管理。

              (1)运用《经济生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析。



              【国策保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正式公布。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为国策。意见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什么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向发力】

               通过探究,同学们发现: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事业,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积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同时,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

              (3)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怎样才能齐抓共管,“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 7.

              扶贫开发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目前我国仍有7 0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有33万个。专家分析认为,因病因灾致贫、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2016年10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10月28日,中国再次高票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这是中国人权外交的亮点,更向世界彰显了我国坚持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的伟大成就。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的减贫行动对推动人权外交的重要意义。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请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书写两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明确,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老百姓用生命与健康代价换来的警世之语。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自发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微博调查

              同学们在微博调查中发现以下现象:

              问卷内容

              统计结果

              你会关注食品包装上的添加剂说明吗?

              每次都看

              偶尔看看

              一般不看

              11.8%

              35.1%

              53.1%

              你会用购买零食的钱用于捐赠救助吗?

              有时会

              不会

              36. 7%

              21.2

              42.1%

              你会选购发泡塑料餐盒装的食品吗?

              有时会

              不会

              52.1%

              43.4%

              4.5%

              (1)就上述调查中显现出的问题,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在微博上对消费者发出倡议,拟出倡议主题并说明依据。




              讨论争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竞争和利益杠杆的作用,调节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我们周边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某些经营者为追金逐利突破道德底线或职业准则。

              (2)有同学据此认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市场惹的祸。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




              议政建言

              同学们还了解到,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流通、市场、消费者,管理学校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有十多个,但问题食品“不归我管”之声时常耳闻。

              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修正案(八)》单独列明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修改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条件,强化了刑法对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保护。




              (3)请你结合“发展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从国家的角度,为破解食品安全问题,建言献策,并说明其经济学依据。(至少三条)

            • 9.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四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和分配知识,分析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义。

              材料二: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 10.
              (1)根据材料信息,运用经济常识,预测2017-2020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以续画折线表示),并分别列举一个最主要的预测依据。
              (2)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外资流入中国持续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高附加值领域倾斜,并继续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因此中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请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