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七届六中全会’,心系安徽文化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解读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反思
              第二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于2011年11月1日—3日在铜陵举行。民俗文化节旨在荟萃民俗精华,弘扬优秀传统,以“拥抱民俗快乐民众”为主题,以“尊重传统亲近自然弘扬文明构建和谐”为理念,保护民俗,展示非遗,营造全民同乐、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围,打造安徽民俗展示基地,是一次异彩纷呈的民俗大聚汇;是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展示;是一次民族传统精神的大合唱。
              (2)请从文化塑造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举办民俗文化节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突破
              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是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了解到目前制约农村文化消费的因素主要有:真正面向农民的文化产品的总供给不足;部分文化产品的价格偏高;部分农民文化消费观念滞后,等等。
              (3)请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对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水平提出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我们要坚持内外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力,有效释放国内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
              (1)分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扩大消费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扩大内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表中的材料,对应写出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6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并决定六中全会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六中全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结合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次会议上,“包容性增长”成为主旋律之一。会议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相比,最大不同在于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民强”,“十二五”规划则强调“民富国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说明“包容性增长”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政治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实现由“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根据经济学“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广东居民幸福指数(GNH)比较


              注:①2007-2009年广东GDP年均增长率近11.4%。②国民幸福指数(GNH)是一个综合指标。是将幸福指数细分为生活舒适感、工作幸福感和政治和谐感三个水平,然后加工综合得到的。
              材料二:2007-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幸福指数存在差异。珠三角地区居民的平均幸福指数最高。而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居民的幸福感相差不大,且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比低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高,工作幸福感对生活舒适感有正面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2011年1月6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提出《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0-2015)》。全会确立了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并提出了“十二五”唯民生福祉不唯GDP这一要求。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分配理论知识,谈谈广东省应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近几年来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
              材料二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包容性增长”是胡锦涛致辞中的一个关键词。“包容性增长”有多种内涵,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为此,我国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材料三包容性增长理念和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一脉相承。包容性增长强调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人口,有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能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是党中央关注民生、关注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重大举措。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广东省近几年来基尼系数情况的经济信息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关注民生、关注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全面部署抢险救援工作。受灾地区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开展了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同时中央财政及时拨付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抢险救灾、基础设施修复以及倒损房屋重建等方面。
              材料二:2010年8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来到舟曲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慰问坚守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实地指导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灾后重建。切实做好灾后重建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使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严重,相当于GDP的6%左右。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于今年1月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今年3月,上海市提出,以“城市安全、人身安全,社会安定、人心安定”为目标,结合特大型城市的特点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为上海和全国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上海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安全与稳定建设,至今已有40万人参与社区“夜间巡逻队”、1.2万人参加社会志愿者队伍。上海市民的安全感逐年上升,上海已被誉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议》起草过程中,中央组织了国内67个部门,1万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还分赴13个省区市深入调研,同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2010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文件稿起草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生动实践。
              材料二:转型——成为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表述,这不仅包含让中国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市场”的经济转型,也包括从“国富民强”走向“民富国强”的社会转型。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富路径。简言之,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材料三:《建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认为这开启了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济转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台商积极筹划,全力争取“十二五”商机。有关人士指出:《建议》提出了包括新能源、电动车、生物育种、新医药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台湾正在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及新兴智能产业有很多相容之处,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结合材料一,分析《建议》起草过程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二五”期间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10年10月15日—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民主商讨
              材料一:《建议》起草过程中,中央组织了国内67个部门,1万多名专家参与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还分赴13个省区市深入调研,同社会各界进行了深入交流。2010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文件稿起草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生动实践。
              (1)结合材料,分析《建议》起草民主过程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转型
              材料二:转型——成为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表述,这不仅包含让中国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市场”的经济转型,也包括从“国富民强”走向“民富国强”的社会转型。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富路径。简言之,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望前景
              材料三:《建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认为这开启了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经济转型”,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台商积极筹划,全力争取“十二五”商机。有关人士指出:《建议》提出了包括新能源、电动车、生物育种、新医药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台湾正在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及新兴智能产业有很多相容之处,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十二五”期间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