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冲突的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两个强国都将走向衰落。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1914年和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中国正在崛起,美国的发展显得慢了下来,世界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 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应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 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9月4-5日,G20第11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围绕本次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二十国集团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了多项杭州共识:世

              界经济复苏乏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既要做好短期风险防范,也要注重挖掘中长期潜力,推动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加大结构性改革,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升全球能源治理的有效性,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等。

                 材料二 杭州峰会期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五国领导人,就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贸易、投资和产能合作等经济方面的深入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这对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是互利共赢,对世界经济复苏也是十分重要。开展经济合作的中国,既有产能优势产业,

                 中国重视发展中印关系,中印经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印度来说也是一次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机会,可为印度带来投资、贸易、就业和产业调整的机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G20杭州峰会达成的杭州共识的依据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经济方面的深入合作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向海洋,中国人意气风发;拥抱海洋,中国人昂首阔步;捍卫海洋,中国人坚如磐石。

              材料一 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工程装备、海水利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是航运大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海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中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工业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领先,为提高我国综合工业水平和海上运输、海洋矿产、海洋渔业、海上旅游、航海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村料二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坚持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法和平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

              (2)综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 4.

              2015年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一致通过决议,促请有能力的会员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恐怖行为。这表明

              ①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②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③恐怖主义是解决国际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④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必须由联合国来主导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由我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运营。作为最大股东国、我国完全有资格获得亚投行贷款项目支持。然而我国却作出决定,在亚投行成立初期暂下考虑申请资金支持,并向即将设立的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5000万美元,以支持欠发达成员国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准备。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①帮助欠发达国冢实现经济发展是我国应有的国际担当和义务

              ②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是国际发展体系的建设性贡献者

              ③打造“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当今时代主题

              ④中国政府的举措实现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公正合理有效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重新抬头及美国所谓“重返亚洲”所造成的东亚乱局,我国坚定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对外:我国一方面坚定地重申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睦邻外交,在河内发表《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另一方面,派出渔政船、海监船常态化巡航钓鱼岛;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含钓鱼岛空域,宣布对识别区实行有效的管控。对内:不为外部势力所动摇,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迈着坚定的步伐。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但我国与该地区个别国家在南海诸岛主权上存在着争端。据此,有同学认为:”我国坚决捍卫南海诸岛主权将会导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受阻。”

              (2)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 7.

              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提出以下主张:主权国家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尊重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前提。维护网络安全,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与各国的合作,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以上主张的“政治生活”依据。

            • 8.

              由我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运营。作为最大股东国,我国完全有资格获得亚投行贷款项目支持。然而我国却作出决定,在亚投行成立初期暂不考虑申请资金支持,并向即将设立的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5000万美元,以支持欠发达成员国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准备。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①帮助欠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是我国应有的国际担当和义务

              ②我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是国际发展体系的建设性贡献者

              ③打造“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当今时代主题

              ④中国政府的举措实现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公正合理有效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将处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

              材料二:2016年2月2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如约来到江西。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习近平表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并不是习近平首次向广大党员干部强调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足迹已经遍布革命老区: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 革命老区有优秀的红色精神。

              习近平多次到老区,既是对老区人民生活的牵挂,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洗礼。正如习近平所说:“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性的哲学知识分析“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的正确性。 

            • 10.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