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总统大选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也关系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两个强国都将走向衰弱。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在1914年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中国正在崛起,美国的发展显得慢了下来,世界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习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强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应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 2.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5日,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各方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引领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向的重要里程碑。峰会中,习近平主席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努力做到:

              第一,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要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二,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

              第三,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该如何对待G20的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杭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实施“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通过“一区十片、多园多点”的创新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乐园;加强科技和人才创新,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深入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推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形成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信息经济为引领、高端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动态调整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商生态。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先发优势,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外资利用和对外投资,以更高视野、更新姿态融入全球化。数据统计显示,杭州经济增速时隔三年重返两位数增长,外贸逆势飘红;服务业对GDP贡献率高达74.6%,信息经济贡献率超过50%……杭州走出了一条漂亮的“微笑曲线”,让自己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3)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杭州市是怎样走出一条漂亮的“微笑曲线”,让自己既有颜值,更有气质的?

            • 3.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的会谈中,针对蒙哥马利“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的探询,毛主席回答:“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毛泽东主席主张“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的依据是:

              ①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 ②各国均享有国际法赋予的管辖权和自卫权

              ③领土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4. 2016年2月23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时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方有权维护自己的主权和正当海洋权益。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对南海诸岛的侵扰都是违背国际法的,为中国所不容。这表明(  )
              ①外交政策体现着我国的国体
              ②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商量和让步的余地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南海问题的根源
              ④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得到参会各国的广泛认可。

               材料一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G20杭州峰会财经渠道重要成果文件,其中包括《杭州行动计划》(下称《计划》)等31项成果文件。《计划》指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己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复苏依然脆弱且不尽如人意。为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计划》提出需强化短期经济增长和稳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中期实际与潜在增长。这些措施包括提振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出台税收政策促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深化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杭州行动计划》提出一系列措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意义   



              材料二 在杭州峰会上,习近平首次全面阐述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着眼困扰世界经济的难题,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提出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在中方推动下,G20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评价中国在杭州蜂会上的贡献。 



              材料三 为了确保G20杭州峰会的安全,公安、消防、交管等部门多次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与这些“正规军”协同作战的,还有一支超过76万人的平安巡防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作为G20的“东道主”“全天候”参与到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中来,发挥着“平安巡防员”“信息收集员”“纠纷调解员”的多重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志愿者在参与社区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如何正确发挥作用。 

            • 6.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冲突的结果也会是灾难性的,两个强国都将走向衰落。自1500年以来,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之后,取代了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在1914年和1939年,德国的侵略行为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中国正在崛起,美国的发展显得慢了下来,世界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对世界影响深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主席强调指出,中美要牢牢把握两国发展正确方向,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 结合材料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美应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 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 7.

              2016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成功举办G20峰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经济外交、人文交流成果丰硕。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以国内稳定发展和积极的多边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1)分析说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学依据。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思考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

            • 8.

              材料一 曾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侵蚀党的肌体、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2016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指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确保交上作风建设合格答案,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这一要求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1)中共中央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材料二台湾问题,事关我国的核心利益,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发展中最重要的原则。2017年1月14日,有媒体向外交部提问,美国当选总统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中美关系,表示包括一个中国政策在内的所有事项都在谈判之列。中方对此有何评论?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不可谈判的。

               (2)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回答,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的?

            • 9.

              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和平利用核能事业。中国郑重向世界阐述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中国将继续同各国携手合作,共享和平利用核能事业成果,为增进人类福社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关于核安全主张的政治依据。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将处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