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决定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促进多边合作事业;中国决定在未来5年内,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这表明()

              ①中国在外交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工作

              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走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是和平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 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材料一 从国家体量上看,G20成员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7%,总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经济方面的部分数据(参考世界银行2014年数据)如表一:

              材料二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贸易投资增长下滑,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结合材料分析G20杭州峰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定为今年峰会主题的原因。

            • 3.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举办。C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论坛,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合作平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

              材料一: 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贸易投资增长下滑,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

              材料二: G20杭州峰会首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并发起支持非洲和救不发达国家工业倡议,着力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就是为了实现利益共赢联动,打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增长的新格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定为今年峰会主题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际社会知识,阐明C20杭州峰会召开的意义。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向海洋,中国人意气风发;拥抱海洋,中国人昂首阔步;捍卫海洋,中国人坚如磐石。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工程装备、海水利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是航运大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呑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海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中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工业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领先,为提高我国综合工血水平和海上运输、海洋矿产、海洋渔业、海上旅游、航海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基拙。

                 材料二 2016年7月12曰,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栽决”。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坚持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







              (2)综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 5.

              近年来,中国外交亮点频频。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中国近年来外交活动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B.和平发展 战略同盟 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C.多边外交 和平发展 负责任的大国
              D.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
            • 6.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核能发展也始终伴随着核安全的风险和挑战。

              材料  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于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华盛顿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了中国政策主张。即:强化政治投入,把握标本兼治方向;强化国家责任,构筑严密持久防线;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协调并进势头;强化核安全文化,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主席关于核安全体系及中国政策主张论述的认识。(10分)

            • 7. 中国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举行了阅兵式等纪念活动,目的是要让人们更好地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向51个国家发出邀请,除日本、菲律宾外49个国家接受邀请,表示将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出席我国阅兵式。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49个国家接受邀请参加我国阅兵式的原因。(9分)

            • 8.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迎来了新的契机,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外交场合亲自推销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走出去”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合同总额为260亿美元,受中国高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目前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世界各国纷纷拟订了高铁发展规划,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 代”。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战略的依据。

            • 9.

              截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这体现了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准则
              B.中国是国际人权事业助力者
              C.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 10.

              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总统,英国公投脱离欧盟,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大多数国家广泛认同。

              经济全球化一直由发达国家主导并获利巨大。但是,近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球贸易年均增速从1990年到2008年间的7%降到2009年至2015年间的3%;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1990年的1.6%提高到2015年的11.9%;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1990年的73.3%下降到2015年的52.3%。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只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中国有利,出现了“逆全球化”甚至“反对全球化”的思潮。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倡导建立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机制,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平衡发展,给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免除了大量债务,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国为最不发达国家解决贫困饥饿问题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还在“碳排放”和“世界气候”方面承担了更多的国际义务。

              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言论,有网友提出“中国应该积极扛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也有网友表示坚决反对。你的意见如何?请你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发表见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