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简历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事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

              ⑴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⑵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 2.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生活依据。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经历2013年春季雾霾天气之后,人们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应该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更广泛。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其次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再次是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各方应如何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政治学依据。

            • 4.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中德关系已经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程度。

              材料一 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对此,法国《欧洲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不是一句空话。不仅是合作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同时,合作也迎来了最佳历史时机。无论双边关系发展需要,还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所迫,都要求中德两国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共创“双赢”,这种事关世界政治和经济稳定的大局。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现在的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 5.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预期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极大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因此,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已同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我国也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要保持与主要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积极推进对话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区域合作进程。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