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办。大会发布“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乌镇报告”,提出了互联网发展治理的若干趋势,再次提醒世人注重互联网思维的建立。

              材料一: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以及相关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以他人为中心”“强调体验”“开放、透明、分享”和“承担责任”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要素。

              材料二:近年来,某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筛选了若干种古文化遗址保护的做法,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成功地保护了该地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该地成功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本地文化遗产制作成3D宣传片,用现代科技讲述遗产的“故事”。同时,也将本地文化遗产展现给世界,既提升了本地文化的知名度,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思维?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大数据对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何重大意义?

            • 2. 下面摘录几个新闻内容片段,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

              【民生篇】2015年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习近平的新年贺词,朴实、真切、耐读、可亲,既振奋人心,又充满温情,体现了大国领袖的胸襟和情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的号角,全党全国要戮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温暖。”

              (1)请结合教材知识,说说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的理论依据。

              【政治篇】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之志。他首次提出“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这或许意味着,中国未来将像坚持治理环境一样,坚持治理政治生态。

              (2)如何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科技篇】“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目前“互联网+”已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互联网+”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说明了什么道理?

              【感悟篇】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于2015年8月18日至24日在香港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目前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泛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之一。

              (4)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用自己的科学梦,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3.

              近年来,湖北省某小学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建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他们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并通过互联网收集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博客、微信、QQ等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论文,进行资源共享。他们还建立“云教室”,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制成视频,放入“云教室”,形成“微课堂”。学生通过“微课堂”进行线上自学,在家里就可以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学校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和学生展示的场所。对有些在学校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入“云教室”进行“再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在“云教室”里开设了陶艺、剪纸、跳绳、魔方、标本制作等二十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随着“云教室”的发展和完善,该校上课外补习班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部分网瘾学生的网瘾程度也大大减轻。有评价指出,该校的做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有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兼顾学生学习个性的缺陷,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对学校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重视。

               材料一

               城市精神

                  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日趋成为重要竞争力。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是该放缓脚步,重温民族文化,守住我们城市的历史文脉了。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对我国城市发展的作用。 

            • 5.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忽视家风建设有很大关系。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某校高三(12)班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甲同学: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家风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家风的浸润中,受到教育训导和打磨熏陶。要把家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乙同学: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家风不正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本身。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廉洁修身,树立“底线意识”,常想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同时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正确行使权力,坚持权为民所用。

              丙同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关系作风,作风影响党风政风,领导干部应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1)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甲、丙同学观点的认识。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论证乙同学观点的正确性。

              (3)从辩证法角度,请简要说明丙同学观点体现的哲学道理。

            • 6.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台节目,它不仅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而且还引起了网间热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但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诗词无用”依然是很多人的想法,高考里诗词考点可能只有几分,工作中诗词无法解决上司丢来的问题,生活中诗词更无法化解婆媳矛盾。诗词在当代社会到底有什么用?

              节目的火爆引发了荧屏外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诗词类图书销售火爆。2月14日,记者走访多家书店后发现,古诗词鉴赏类的图书销售量大幅增长。新乡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杜宏甫说,新乡市新华书店仅一家门店诗词类销售品种就由26类增加到76类,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销售册数增长252%。

              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认为诗词有大用:“庄子有一句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诗词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现实功用,更重要的是塑造心灵和精神世界,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而从学术的角度上说,它有一种大用,诗词是中国语言的精华,而语言是构建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核心。你去读诗词、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时候,是在重新塑造解构重建你的大脑。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主要是通过诗词、传统文化留下来,诗词首先让你成为一个美丽的人,其次让你成为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 



              材料二 今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霸屏”。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何以如此火热?点评嘉宾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需要被激活。有了去年节目的预热,今年的火爆,我觉得理所应当。”读诗、品诗帮助我们这些忙碌的当代人寻找穿越古代经典的准确定位,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归宿。第二季里,新增的“飞花令”挑战环节最为精彩,环节以“花”“春”“山”“风”等为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攻擂比赛形式,选手、学者嘉宾、主持人之间的频繁互动和诙谐发挥,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有效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爆荧屏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的同时,也引发大家思考,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该如何传承发展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学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2017年3月3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之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中外媒体采访。谈到传统文化怎么进校园时,陈部长指出“实际上就是办四件事”:

              ■ 第一件事是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是涉及规律性的、有的是涉及方法论、有的是涉及技术层面、有的是涉及审美层面。针对不同学段,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适合什么内容,教材里面就进什么内容。

              ■ 第二件事是拓展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里面,传统的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还包括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等等。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

              ■ 第三件事是加强研究和阐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同时学科建设要加强培养人才。

              ■最后一件事是推进国际传播。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3)结合上述措施,分析教育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功能与作用。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6月30日上午,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21.3%。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年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2017年政府工作重点: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加强教育扶贫的原因。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材料一 报告回顾了“十三五”开局之年取得的成就。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亮点频现。2016年财政主要支出投向“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等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智慧家庭等新兴信息消费推广;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大力推动全民阅读……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保持增长,增速比2015年加快0.6个百分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举措的合理性。






              材料二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各委员分别就挖掘文化发展潜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2)请列出与下表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中国文化发展建议

              文化生活依据

              注入时代精神,采用动漫、微电影等流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示例: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节日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

               

              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担当历史责任,努力创作更多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加强对特色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对建筑技艺的研究,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助推传统村寨发展。

               

              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就是文化的走出去。要幼儿园、中小学的课堂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加强国民礼仪教育。

               

            • 9.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特色桥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护其本身蕴含的精神,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传统文化,树立全民族正确价值观都至关重要。社会各界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守住民族根与魂的同时,鼓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让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多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中相关知识,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阐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点。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 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内容(如图)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材料二  2016年11月6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开幕,上千名教育学家、教育官员等参会。论坛强调,教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只有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推进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时期中国的发展也呼吁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发挥教育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