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代表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良方,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习近平出席G20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在演讲中把脉世界经济“向何处去”的焦虑,向世界描绘了站上新起点的中国经济,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五个坚定不移,是对中国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另一种阐释,也是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中药,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材料二:习近平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今天,我们仍然要弘扬长征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发展新路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弘扬长征精神的文化价值。

              (3)班级召开“长征赞歌”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 2.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14年,习近平对德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时,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

              材料一   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亮点。

              材料二  作为最被看好的中德合作领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碰撞出新火花。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

              “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该领域的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将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德关系为什么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和各自企业的作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许多纪念性的作品应运而生,其中不乏采用新的艺术形式讲述长征故事的优秀之作。一些文艺作品很好地融合了西方艺术与民族题材、传统古典艺术与当代表现形式、时尚流行文化和革命历史叙事,并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国家大剧院历经四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史诗歌剧《长征》为例。制作团队与参演艺术家积极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契合当代观众审美品位的创新方式.以现代西方歌剧为表现形式’堪称中西合壁的典范。创作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舞台环境,弥补场景多且挟景时间不足的障碍,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风格呈现出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建艺术空间,力图还原长征路途的艰难险阻,让当今的观众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红军战士坚忍不拨的精神力量,从而获得克服现实困难的智慧和勇气,这就是传播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村料二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论述体现着他的民生观。作为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然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把民生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过程,是这场深层次改革的鲜明特色之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今天我们如何讲好长征故事。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

              (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高三学子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向着世界科技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材料一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材料二 当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现状一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平均占其销售额的比重为10%——20%,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比重只有1.4%左右。

              现状二

              全国192家央企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总数的2.1%,高级技师占工人队伍的0.16%,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现状三

              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


              材料三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激发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结合材料三,联系文化生活知识,写一副对联来倡导全民族进行科技创新,要求对仗工整,富有号召力。

            • 4. 探究分析题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和普遍赞誉。某校高三(10)班同学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整理的信息如下。

              信息一   网络与经济

              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信息二   网络与政治

              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搭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信息三   网络与文化

              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网络给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请结合信息一及相关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结合信息二及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各国应怎样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3)请结合信息三,从文化创新的作用角度说明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性。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一些电视台、互联网和直播平台为了获得了高收视率、高点击率,节目内容泛娱乐化。宫斗戏、翻拍的武侠剧、抗日神剧、颇具魔幻色彩的网剧等轮番上演,部分观众也趋之若鹜。据此,有人认为“电视剧作品有意思即可赢得市场,不需要有意义”。

                 2017年3月,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该剧取材于现实,把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反腐败斗争如实呈现在公众面前。在中央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宏大时代背景下。它回应着民众对反腐题材文艺作品的渴求。该剧大规模起用演技高超的老戏骨,让观众产生较理想的观剧体验。无论是人物设定、背景格局还是社会深度,较以往作品都有重大突破,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正义的力量,警示了官员、振奋了精神。

                 《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就连“90后”“00后”也从由小鲜肉主导的玄幻IP剧、时装剧转移“战场”加入了追剧大军。《人民的名义》能够实力圈粉,从热播发展到表情包大战,更是明确表明:观众心中有杆秤,创作不失准星,分量就不会轻。

              (1)“电视剧作品有意思即可赢得市场,不需要有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对文艺创作的启示。

              (3)《人民的名义》虽然揭露了某些官员的腐败行为,却更能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对此加以论证。要求:立场坚定,观点鲜明,逻辑清晰,不少于100字。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以来,几部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先后“冲”进了黄金时间的“综艺档”。从纪录片《本草中国》登陆江苏卫视到《中国文房四宝》登陆安徽卫视,传统文化纪录片以展现的形式,深受观众好评。

                 文化纪录片打败娱乐秀,究其原因,有都市青年人被无脑娱乐爆炒后对文化深度的回归,更有国产纪录片自身创作理念的升级换代。观众们发现,纪录片越来越好看了。与过往文献片多静态地展现器物,借专家权威之口“传授”史料典故不同,这些片子更多从日常生活中有趣细节切口入手,凸显传统文化的人情和温暖。如在《本草中国》中,纪录镜头深入到百年老字号中不为人知的陈皮熏制室,展现的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药师匠心……

                 在这些好看的纪录片镜头背后,是敬业的深耕,更是可贵的文化自觉:为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追根溯源,让民族血脉里的真和美,化成平凡故事和日常点滴,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文化纪录片得到人们认可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文化知识,探究文化纪录片打败娱乐秀的原因。

              (3)某班召开“弘扬中华文化你我自觉担当”的主题班会,请你列出发言提纲。

            • 7.

              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唯有保护与利用并举,才能实现文物可持续传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首个以省级官方主导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程——“文明守望工程”2017年4月在山西省启动。此举旨在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广大居民等各方面力量,通过文物修缮、捐赠、展示利用、文化创意与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新机制。同时,借助文物保护广泛开辟文化旅游场所、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文化教育场所、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场所,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1)结合材料一,分析山西省实施“文明守望工程”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  2017年4月15日,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项——“詹天佑奖”,这一工程包括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崖体加固工程、栈道改造工程等六个子项目。其中,数字展示中心工程的建成,丰富了旅游服务项目,并且使以往单日游客承载量由3000人次增加到6000人次,大大减轻了文物景区的“负担”。莫高窟崖体加固、栈道改造、风沙防护等工程的建成,有效防止了危岩坍塌、降水入渗和风沙对洞窟文物造成的破坏,使敦煌莫高窟这个古老东方文明的结晶能够经久保持其文化魅力,同时改善了栈道的宽度和安全性,方便和保障了游客的参观路线。该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两年来,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旅游开发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说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是如何实现文物保护和利用并举的。


              材料三 2017年4月12日,四川省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结束,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堪称世界级的考古大发现。这些文物经过相关部门的整理和保护后,将向世人展示其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

              (3)结合材料三,为展示江口沉银文物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一部名为《红色气质》的微电影横空出世,引发影视界和舆论的关注与好评。作为献给党95岁生日的礼物,《红色气质》将家国情怀贯穿到整部影片中,在9分05秒的片长中,每一帧、每一秒,都是历史瞬间的珍贵记录,更是红色气质的传承弘扬。

              《红色气质》运用现代科技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将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散发出独特的红色魅力。《红色气质》没用一个电影明星,却“动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的革命英烈,他们比任何明星都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他们是明星,是历史的明星、国家的明星,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

              历史照片,人物讲述,跨越时空,同志“相聚”,亲人“重逢”,三维特效,新媒体理念支撑……《红色气质》匠心独运,让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散发出无穷的魅力。《红色气质》微电影按照院线标准制作,电视、网络与移动终端等平台都可传播,人们爱看、爱传、爱议,从中感受到红色正能量的巨大感召力,温暖生活,激励人生。

              (1)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英烈是“光照家国情怀永不泯灭的恒星”,运用价值观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红色气质》的成功对我国红色电影发展有什么启示。


              (3)假如你所在班级召开“《红色气质》观后感”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点观后感要点。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9个剧种14位戏曲名家齐聚2016上海国际艺术节,3天演出20折中国经典戏曲,用600分钟展示了600年的戏曲之美。

              中国戏曲,数百年历史,数百个剧种。每个剧种都蕴含着一个地域的历史与文化,每个导剧种也都有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3天的演出让观众在600分钟内,体味600年历史积淀的中国戏曲,感受不同剧种的艺术风貌,发展中国戏曲核心之美。

              虽然汇聚了众多剧种和名家,但“600分钟600年”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拼盘式演出,而是经过了精心策划:三场演出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其间以说书人的方式把不同的剧目串联起来,讲述600年戏曲长河中的人、事、情;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角儿”始终是戏曲的核心看点,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国戏曲的本质核心魅力——“无中生有、化繁为简、以歌舞演故事”。汇聚全国戏曲的“角儿”们,展现了最传统的戏曲折子,既为观众呈现了一次“最戏曲”的盛会,也回溯了中国传统戏曲核心之美。但是继承传统时,如何进行创新,保持传统戏曲的活力,也是“角儿”们一直困惑和探讨的问题。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600分钟600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2)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探究如何解决材料中“角儿”们的困惑。


              (3)某地举办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请从两个方面说明举办此话动的理由。

            • 10.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H县为打造“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建设之路:一是把“建文化”和“挖文化”相结合,既落实同步规划,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又注重挖掘乡土文化,让传统文化生辉;二是把接受“送文化”和主动“种文化”相结合,在推动“文化大篷车”送文化下乡的同时,利用好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乡土戏曲扶持计划等载体,鼓励村民创作,发掘和培育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乡土文化;三是变台下“观众”为参演“主角”,成立业余文化宣传队,表演旱船秧歌、小品、快板、舞蹈等40多个种类的节目,让农民有了自己的“明星”。由村民自定“五好婆婆”、“五好媳妇”评选标准,激发农民参与评选活动的热情。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H县的作法对建设乡村文化的启示。 


              (2)结合材料,分析H县建设乡村文化的作法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3)请设计至少两条号召人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活动的宣传语。宣传语要语言简练,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