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代表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良方,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习近平出席G20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在演讲中把脉世界经济“向何处去”的焦虑,向世界描绘了站上新起点的中国经济,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五个坚定不移,是对中国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另一种阐释,也是中国给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味中药,必将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扬起“中国帆”。

              材料二:习近平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今天,我们仍然要弘扬长征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习近平主席关于经济发展新路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弘扬长征精神的文化价值。

              (3)班级召开“长征赞歌”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坚持中西医并重,有利于极大助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人民健康权益。

              中医药从古至今在人们生活中形成的顺应天时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经验,与现 代社会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要古为今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化,担 起服务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时代使命。

              坚持中西医并重,须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 模式的转变,分别源出于东西方文化的中_里和西医,1各自短长愈显互补,而将中西医优 势汇聚、提供最佳医疗养生保健方案,无疑是保护生命健康的最理想境界。针对西医学的 短处,应当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 复中的核心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2)运用矛盾观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处理好中西医的关系。

              (3)推进中西医并重全面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你为如何实现中西医并重提两点建议。

            • 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14年,习近平对德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时,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

              材料一   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第九次正式访问中国,习近平在北京会见默克尔。“相向而行”“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在于默克尔会见中,习近平这样描述中德关系。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成为亮点。

              材料二  作为最被看好的中德合作领域,“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碰撞出新火花。在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双方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两国政府已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搭建了平台,引导和鼓励两国企业实现项目落地。

              “中国制造2025”也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该领域的合作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将建立中德工业4.0对话,欢迎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合作,支持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两国政府将提供更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德关系为什么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中德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和各自企业的作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许多纪念性的作品应运而生,其中不乏采用新的艺术形式讲述长征故事的优秀之作。一些文艺作品很好地融合了西方艺术与民族题材、传统古典艺术与当代表现形式、时尚流行文化和革命历史叙事,并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以国家大剧院历经四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史诗歌剧《长征》为例。制作团队与参演艺术家积极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契合当代观众审美品位的创新方式.以现代西方歌剧为表现形式’堪称中西合壁的典范。创作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舞台环境,弥补场景多且挟景时间不足的障碍,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风格呈现出来。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构建艺术空间,力图还原长征路途的艰难险阻,让当今的观众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红军战士坚忍不拨的精神力量,从而获得克服现实困难的智慧和勇气,这就是传播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村料二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论述体现着他的民生观。作为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必然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把民生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过程,是这场深层次改革的鲜明特色之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今天我们如何讲好长征故事。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判断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

              (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高三学子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

              2016年9月,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材料一 杭州凭璀璨人文与西湖蓝相辉映,“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和绿化,使杭州赢得了“生态绿都”的美誉;凭每周超过400架次的国际航班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起飞、穿梭、降落,每年数以百亿的进出口贸易额刷新着杭州与世界之间资本流动的国际范(国际范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具有英语国家人的特点)留住“洋面孔”;凭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旅游兴旺,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人民生活富裕、文明;凭钱江两岸功能高度融合、结构布局合理、各项城市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承办2016 G20峰会。

                材料二 9月4日晚,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在杭州西湖首次举办了“最忆是杭州”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给与会来宾留下美好印象。晚会使用了全息投影、电脑模拟等技术,将科技手段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向世界诠释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同时体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要求,晚会既有《美丽的爱情传说》、《梁祝》等大量充满民族特色的表演,又加入了《天鹅湖》等西方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通过演员们一遍又一遍演练,反复推敲、试验的精

                材料三 G20花落杭州是因为杭州是中国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是发达的互联网经济使杭州电子商务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总部就在杭州;是杭州作为中国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有中国的英文出租车司机周震家庭,美国加州音乐人卡帕尔迪家庭及中美各一名媒体达人,被杭州市政府正式聘任为“杭州公共外交友好使者”。现正借助G20峰会的契机,推动杭州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好地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G20峰会落户杭州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创新途径”知识,说明“最忆是杭州”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把握G20峰会契机,推动杭州这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好地走向世界。

            • 5.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素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新疟疾新疗法的。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6年,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来临之际,中山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式礼服的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它是一种文化和象征,是一种中国人的特殊符号,体现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当年中国人脱下中山装是因为在强调个性的年代里,中山装无法给予人们个性的表现。而如今的中山装将大量流行元素与经典版型结合,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元素,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做工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山装不再是单一的制服,而是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既不落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变化使得中山装被视为众多品牌中难以取代的经典。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山装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国人对中山装态度的变化。


              (3)“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传统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让国人找到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信心,你认为最需要注重的是什么?(至少提出两点建议,要求言简意赅,每点不超过15个字)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新华社推出系列微纪录片“国家相册”。该片使用1892年以来1000多万张的珍贵照片,向世人揭秘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

              材料一 《国家相册》自播出以来,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让这些老照片在新媒体时代获得了新生:从海量、零碎、珍贵的历史照片中勾出一个个深刻的主题,让人们有强烈的点击欲望;有的故事把视角投向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他们不畏艰险的精神令人振奋,患难与共、友爱互助的故事令人动容;从形式上看,每个人的纪录片有五六分钟的片长,主线明确、信息量大,适合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并通过三维动画等增强表现力,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移动端、户外屏幕等平台同步传播,扩大了影响力。正是一系列的背景、材料、回忆,培养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故事在更吸引人的同时,有了打动人心、发人深省的“魂魄”和“气质”。

              材料二 《国家相册》第11集讲述的是“家书抵万金”。在手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经历过一个漫长的邮件“慢时代”,古人盼望鱼雁也能传书,感叹“寄书长不达”“家书到隔年”。在那个家书抵万金的年代,一声“有信来了”,牵动无数惊喜。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国家相册》是如何让这些老照片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新生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开展“写一封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项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9. 材料一:

              我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富不均、物价上涨、环境恶化、教育不公平、诚信缺失等现象也使得人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为此,许多地方提出了“幸福指数”这一概念,并把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察政府工作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

              2013年11月9——-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信念、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材料三:

              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⑵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出合理建议(不少于2条)。

            • 10.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断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断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上述要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哲学启示。(5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理由。(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