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你见过
              吗?你尝过
              1
              1500
              吗?你听说过
               
              吗?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它们的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过太空之旅后而变得神奇无比.到太空中去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成为人类的新希望.空间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这一希望奠定了基础.
                  ②在太空,物体的重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生物极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太空还剥去了大气层的“外衣”,太阳光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极其丰富,将使种子、微生物等细胞中的遗传密码发生有益突变,产生新物种.另外太空环境近似真空,没有污染.专家们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
              ,为发展新材料、新物种、新医药等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和生产基地.在太空环境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要比地面快成千上万倍.
                  ③率先提出空间植物和微生物变异理论的美、俄科学家,多年来却与航天育种这一领域失之交臂,捷足先登的是“太空俱乐部”的后来者--中国.
                  ④我国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为空间育种和生物学科研提供了契机.早在1986年,王大珩教授就提出运用航天搭载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建议.1987年我国首次利用卫星进行了植物种子和微生物材料的搭载试验,它拉开了我国航天育种研究的序幕.
                  ⑤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9颗卫星和两艘宇宙飞船上搭载了500多种植物、微生物等,培育出一批生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源.我国的空间育种成果赢得了世界的赞誉,美、俄、保加利亚等国科学家们纷纷表示了要求合作的愿望.
                  ⑥1996年10月,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精选处理的杂交水稻种子被放入返回式卫星,在太空中“修炼”了15天后返回地球.这些种子在海南繁育基地种植了44987株.经实验分析发现,一些水稻发生了高频率的变异,个别植株的性状分离变异率高达12%,比用射线辐射变异率高100倍,比自然变异率高数万倍.如今这批航天水稻已经进入第六代,形成了新品种,单季亩产达到800公斤.
                  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空间育种的总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第②段加点的“这些环境条件”具体指哪些?
              (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④~⑦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4)文章开头加点的部分如果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说说下列句中使用什么说明方法?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请简答.
                  经实验分析发现,一些水稻发生了高频率的变异,个别植株的性状分离变异率高达12%比用射线辐射变异率高100倍,比自然变异率高数万倍.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画
                  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经过历代中国画家的辛勤耕耘和不懈求索,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形式、有着鲜明的特征.
                在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李可染作品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比如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深化了主题,又丰富了画面.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构图时,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中国画具有特有的笔墨技巧,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
              (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和“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决定了中国画只能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
              B.中国画在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画家只要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自己的主观情感即可.
              C.中国画可用全黑的水墨来描绘对象,而且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来愈大,因此中国画又叫水墨画
              D.中国画是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异议传统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它的笔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说明的?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不足取的.
              【链接材料】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叶圣陶《苏州园林》)
            • 3. 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也包括将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来的油.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地沟油主要存在于城市的下水管道,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既清亮又廉价的“食用油”.这种“地沟油”的主要成分虽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以及对人体有重毒性质砷和黄曲霉素、苯并芘两种致癌物质.一旦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消化不良、腹泻腹痛、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
              【乙】
                21日上午,一架由波音737机型执飞的海南航空飞机从上海虹桥飞抵北京.本次航班使用的是新型能源生物航油--由中石化从餐馆收集的餐馆废油转化而来的生物燃料,这是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商业飞行.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商业化的国家.
                不知坐在用“地沟油”作燃料的飞机上是什么感觉,这则消息听着都醉了:“地沟油”上天了,以后我们都不吃了,都让它们上天吧.有资料显示,中国人每年消耗动、植物油脂达2000万吨以上,在被倒掉的那些油脂中,部分从餐桌到地沟、又从地沟到餐桌,打了一个来回.“地沟油”像打不死的“小强”,成为公众挥之不去的梦魇.
                当然,“地沟油”上天之意义远不止此,飞机距离臭氧层更近,飞行排放比地面汽车排放对臭氧层破坏更大,用生物航油可以减排50%以上,对保护大气层、地球环境功德无量.同时,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费,解决能源匮乏的问题,哪怕若干年后石油供应不足,生物燃料兴许能助上一臂之力.
              (1)语段【甲】先后说明了地沟油的广泛概念、            
              (2)阅读语段【乙】,说说“地沟油”上天有什么意义?
              (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甲】【乙】两则文本的内容,说说你对地沟油有怎样的认识,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国内环卫部门从国营企业收购一吨地沟油的成本大约2000元,从民间收购大约4000元.综合计算,从地沟油提炼一吨生物航油其成本大约在13000-15000元,普通航油的价格在8000元/吨左右.这次海航的餐饮废油制造的生物航油成本是石化航油的2至3倍.
              【材料二】2012年3月份,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钻井液完井液研究所科研人员,以从合法渠道购进的食用废弃油(地沟油)为基础原油料,经提纯、改性和复配,成功研发出钻井液用生物油润滑剂.截至2014年10月21日,该成果已在120口水平井钻井中推广应用,累计用量达700余吨,为绿色、高效、低成本开展石油钻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在上海,部分公交车也将“地沟油”变废为宝.目前,申城喝“地沟油”的公交线路已达10条,上线车辆超过100辆,使用新型生物柴油770余吨,累计行驶里程达到230余万公里…这一“餐厨油脂制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公交车示范运行”项目近期实现阶段性目标,其技术可靠性、节能效果和社会效益受到好评.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追随春天的脚步
                                               韩吉辰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5期)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    、春天的秘密.
              (2)文章引用朱自清散文《春》中的语句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3)请说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阅读第⑦段,分析加点词语“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
              (5)阅读⑥⑦段,选出对两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春天从来不到高山驻足,春天到达海边的时间较晚,这是高山和海滨成为避暑胜地的根本原因.
              B.热空气上升,高空高太阳又近,所以气温应该随地势升高而增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C.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而是先把地面烤热,所以空气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地面的高度.
              D.春天迟到海边的原因是有两个:一是海水温度变化较慢;二是海风吹来吹去,影响气温.
            • 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
              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
              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2)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
              (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4)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
              是9×10-6牛/平方米.
              ②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
              之日.
            • 6.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
              (1)所选文段中,石拱桥的特点是        ,.
              (2)所选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和    
              (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 7. 话说风筝
                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鹞子”,北方称“纸鸢”.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由于社会不断进步,风筝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了帛鸢和纸鸢.如今也有人选用质轻、不易破损和经久耐用的化纤来替代纸和绢.
                ②“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大约唐、五代时风筝已由最初的军事工具和宫廷娱乐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游戏,同时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每年的腊月初八到清明前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据说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俗活动.
                ③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中国制作风筝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南鹞北鸢考工志》将制作风筝的技艺概括为扎、糊、绘、放“四艺”.其中扎、糊、绘是风筝制作的关键环节.扎是用竹子扎制风筝的骨架.一只风筝能否飞得高、放得远,关键看骨架的扎制.要根据风筝的大小来选择竹子的粗细软硬,还要做到对称均衡.从风筝的骨架结构可以把风筝分为硬翅、软翅、长串、筒式、平挑、拍子、微型风筝等.按形象分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糊是用纸、绢、绸、无纺布等糊在风筝的骨架上.糊的技艺要求也很高,一定要平整,松紧适度,对称的部位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风筝的平稳.绘是在风筝上绘上各种吉祥如意的美丽图案,有的是凰好后再糊,也有的是先糊好后画,制作技艺高超的多选择后者.
                ④中国各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
                ⑤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乃至高潮的兴起,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年),曹雪芹所创图式的风筝出现在京城,自此迎来了北京风筝的鼎盛时期.
                ⑥天津风筝以造型优美、人物生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骨架扎法和绘画上.杰出代表为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⑦山东潍坊旧称潍县,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不仅风筝名扬四海,杨家埠也是木版年画的产地之一,“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
                ⑧江苏南通风筝又称“鹞子”,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音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板鹞”和“活鹞”两大类.
              (1)题目“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
              (2)读第①段,看看风筝在材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木”到“    ”,到“    ”,到“    ”.
              (3)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4)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北京风筝和山东潍坊风筝各有什么特点?
              北京风筝特点:    
              山东潍坊风筝特点:    
            • 8.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近日肆虐欧洲,迫使许多机场关闭,航班取消,国家政要被迫改变行程,甚至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灰为何如此厉害?
                  ②和所有火山烟尘一样,冰岛火山烟尘的根源是地底岩浆.
                  ③冰岛的火山喷发不是什么新鲜事.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这个大西洋中脊位于大西洋中间,在北大西洋这部分,是分隔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地方,可以说冰岛同时位于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上.这个中脊高出周围洋底不少,在冰岛这里,索性露出了海面,形成了世界上第18大岛.这里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方,所以经常有火山爆发,冰岛自然也就有很多的火山.这个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竟然有大约130座火山,自从冰岛有人类居住开始,已经有18座火山先后喷发过很多次.
                  ④此次喷发的显著特点是冰火交融.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外,冰岛境内还有许多冰川.近来喷发的火山位于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上不少喷发口都覆盖着冰层.3月20日,火山开始活动时,还是在没有冰层的地方冒烟,4月1日火山却直接从冰层之下开始了大规模喷发.冰火交融的第一个结果是融化的冰川形成了洪水.其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这种喷发导致火山烟尘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物质.火山灰基本上是由非常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如此小而轻,以至于它们能够很容易的被空气托起来.所有的火山灰云柱都能堵塞飞机的传感器,并包住飞机,这样会增大飞机重量,并改变飞机微妙的平衡.这次的冰岛火山烟柱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喷气式飞机飞过
              的话,发动机将会熄火,进而酿成空难.
                  ⑤冰岛火山爆发带来的大量火山灰严重影响了欧洲各国航班的正常运行.不光是冰岛,连英国的所有进出航班都已经取消,从15号 中午开始,英国除执行紧急任务的飞机之外,所有飞机都被禁止飞行,繁忙的机场变成了停机坪.与此同时,爱尔兰、挪威、瑞典北部飞往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的航班也已经全部取消.法国戴高乐机场等其他20多个机场都已经关闭,德国也采取了有关禁飞措施.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全欧洲大概有100万乘客的出行受到了影响.甚至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取消了前往北极视察的计划.因航班取消,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也被迫滞留在纽约机场.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此次冰岛火山爆发的显著特点是社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简要回答.
              (3)第④段中加点的“这种灰云”具体指什么?它会怎样危害飞机飞行?请简要回答.
              (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结合文段内容简析?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②研究证实,
              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在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③西班牙斗牛场上,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原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其实因为斗篷在公牛眼前不断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种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④狗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⑤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有趣的是,斑马虽然是色盲,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可以引起注意,因为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安全逃脱.
                  ⑥鸟类则不然.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空中飞行的虫子,能够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⑦多数水生动物都具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以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力.
                  ⑧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色、蓝色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楚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2)用“∥”给②--⑧段分层.
              ②③④⑤⑥⑦⑧
              (3)②段中加点字“
              ”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⑥段看,鸟的辨色能力有何作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③段说明了什么生活现象?
            • 10. 阅读《古人服装中的口袋》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朱筱新
                ①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其中,在古人的服装外表,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都比较大,无法装在身上.如作为古代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文房四宝”,就不能装在衣服内的口袋里.
                ②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方形口袋,可以斜挎在肩上.此外,个人亦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
                ③除背负的行囊、包袱外,在古人的服装中,也有口袋.古人穿着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交领衫、交领袍等.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际间系带.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这个口袋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如果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即“细软”,则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
                ④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为“大袖”、“广袖”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正是因为古人衣服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动作时往往见不到手,见到的只是袖子的摆动,所以古代诗文中便有“拂袖”、“挥袖”、“奋袖”等描绘.
                ⑤置于袖子里的口袋,其位置是在肘部的上方,即肘后部位.而非一些影视剧作品中所表现的,拿取物品只是将手伸到袖筒内很浅的位置.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也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这是考虑到日常手臂的动作对口袋的影响,可以避免因手臂的动作导致口袋内物品的滑落.因为诸如戴冠、正冠、插钗等动作,小臂往往要向上抬举.如果将口袋缝制在距袖口很近的小臂处,一旦小臂抬起,口袋中的“细软”就会掉出来.而缝制在肘后的部位,因大臂在日常生活中高抬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细软”掉落的现象.
                ⑥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取东西也不是很方便,但因在这个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东晋时期的医药学家葛洪在广泛收集当时民间流传的用于治疗常见病的处方后,编成《肘后备急方》.其医书的名称就使用了“肘后”一词,意在表明书可以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取出查阅,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由此亦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⑦此外,由于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古代的一些微型兵器,也能藏在袖内,故称“袖器”,或称“暗器”.如“袖刃”、“袖箭”等这些兵器所藏的位置,则是位于袖内小臂处,以便拿取或投掷.这与袖内的口袋无关.
                ⑧正是因为放在袖内的物品都具有细小、轻便的特点,所以便引伸出“袖珍”一词,诸如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等.冠以“袖珍”之名,就在于表示其小巧之意.
                ⑨现在,我们服装中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反映了服装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
                                                                    (《百科知识》总第406期 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阅读全文,填写下表:
              口袋名称在服装中的位置可以盛放的物品
              怀揣口袋        
              袖内口袋        
              (3)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4)阅读全文,从说明内容来看,第⑦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可否删去:    ,为什么?
              (5)按要求填空:
              (1)文章第①②段文中的“文房四宝”是指                
              (2)请各写一个含有“囊”、“袖”字的成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