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①提到“特色”一次,就必然使我们想到“特别”“特殊”“与众不同”等词语.从艺术上有特色的作品,到生活中有特色的服饰、语言;从商业上有特色的产品,到管理上有特色的服务、教育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有特色才会被认可,才会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纵观古今,因自己的特色而受益,因受益而迈向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③著名画家郑板桥,其书法作品也很闻名,被称为“板桥体”,就是因为他的书法有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再逼真,恐怕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④再如现在的餐饮行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在店内装饰上体现民族风格的餐厅,更有专门为白领女性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的餐厅.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可见,没有特色的,大众化的东西,会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最终会泯灭得无声无息;只有有特色的、有独到之处的东西,才能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才能被人们欣赏和接受,才能获得成功
                  ⑤其实,中国的崛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几届领导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复兴之梦,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2010年11月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来华访问,他在北大演讲时说:“现在在谈论世界经济时,不能不提到中国这个连续3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的国家,而且在谈论世界贸易时,也必须提到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如此令人骄傲的成就,不正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获得的吗?
                  ⑥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与众不同都是好的.特色是在正义基础上的一种担当,是尊重法律的一种信守,而不是“恃权”“恃钱”放旷的专横跋扈.河北大学的学生李启铭交通肇事后,不仅不承担责任,心里也没有丝毫的愧疚,而且竟然喊出了“我爸是李刚”的狂语.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这种所谓的“特色”是该被鄙弃的.
                  ⑦只要我们做的事能显示自己的特色,而且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又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让特色成为成功的催化剂,相信人生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更多的乐趣!
              (1)请概括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③④⑤段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下面A、B两则材料能够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是哪一项?请简述理由.
              A.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选择    项   理由是    
              (5)本文提倡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人认为可以在普通平凡中创造生命的价值.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读书日,中国的寂寞呼唤
                ①没有任何意外,翻了许多报纸和逛了几个知名网站,除了少数几个媒体,传媒世界似乎根本就不知道4月23日是什么日子.我也是迟至去年,才从热心于推动中小学阅读的朋友那里记住了4月23日.12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我们引进了许多节日,但这个节日却备受冷遇.有调查表明,我国知道这个节日的人仅有6%.
                ②知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并不重要.在没有这个节日之前,全世界的书虫说不定比今天还多.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个正快速前进的民族来说,社会上有多少人真诚地热爱书籍,有多少人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望,有多少人身上熏染了书香?
                ③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数据: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18~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居然“不习惯”读书.
                ④我以为这些依然还是比较乐观的数据.在我所见过的家庭里,可以有高清晰度的电视、高档的家具,但很可能看不到书架,找不见书影.而一些农村,除了中小学课本,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收藏任何书籍--那里是书的荒漠.
                ⑤此外,我们还把阅读极力功利化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几乎尽人皆知.从上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孩子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挣得一个好的前程.几乎没有家长、老师会说:读书也可以只是为了心灵的快乐,只是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于是读书的功用就被窄化为追求“黄金屋”、“颜如玉”,一旦目标达到,就弃书籍如敝屣.
                ⑥书香酿造文明.西方哲人说:“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其为真理而求知的态度令人敬畏.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孜孜不倦地求知并用知识改变实践,本身就是幸福.文明之所以不坠并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分子前赴后继.遗憾的是,每当检讨我们悠久的历史,一些人就只看到专制或者是称霸世界的经济规模、四大发明,而不注意古代士人对于民族精神血脉接续的关键作用;探寻别国崛起的根源,就只对政治、经济的因素兴奋莫名,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视而不见.
                ⑦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再不能忽略心灵、精神,就再不能仅仅崇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逻辑.
                ⑧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必然需要“熏”出新一代的读书分子,更准确地说,是需要培育出新的一代文化心灵:他们将给予书籍必要的敬意,他们对知识和生活怀有同样的热情,他们经常与历史、现实中最优秀的心灵对话,他们将浇灌出我们时代伟大的书业--有伟大的书业,才有伟大的时代.
                ⑨4月23日,或许需要这样寂寞的呼唤.
              (1)文章主要采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    的观点.
              (2)作者指出我国在读书方面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是    ;二是    
              (3)阅读第⑤⑥两段,说说作者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4)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链接】:孩子是最应读书的,但现在孩子的阅读兴趣普遍存在问题,由动画片改编的“电视书”最受孩子追捧.此外,如漫画、鬼怪类书籍等,在孩子们中间也很有市场.一位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作家感叹道:现在的学生只有时间去看“作文辅导”、“习题解答”,或者只看那些轻松浅薄的读物,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那些对他们的心灵有着养育作用的经典名著.
                                                                                (节选自《半月谈》)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为学生阅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3. 阅读冯新的《抱怨不如改变》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英国史学家卡莱尔花了多年的心血,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随后将它交给最信任的朋友米尔去完善.然而就在第二天,手稿被米尔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了火炉!
                  ②可以想象卡莱尔当时的心情,抱怨吧,可抱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于是他很快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
                  ③卡莱尔再起炉灶,重写这部巨著.他的第二稿,无论文字还是内涵,都达到了卡莱尔写作生涯的巅峰.
                  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当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改变.
                  ⑤现实生活中,不知意的事十之八九,心情不好就抱怨天气,交通堵塞就抱怨社会,上课迟到就抱怨闹钟,工作太累就抱怨老板…于是抱怨变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但抱怨只是一种情绪发泄,无度地抱怨,不但不能缓解烦恼,反而放大了原来的痛苦,陷入满腹牢骚、抱怨不休的恶性循环之中,于事无补.
                  ⑥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艳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⑦当你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会发现人生变得比较顺利、有趣.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拥有创造力,获得聪明才智爆发的空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文章①一③段讲述卡莱尔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某班晓文同学家庭困难,常常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情绪总是很低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以同学的身份对他进行劝解.(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厚道
                  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⑤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⑥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
              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⑦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于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入远离厚道.
                  ⑧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⑨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⑩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⑪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点.
              (2)说说①~③段的作用.
              (3)阅读④⑥⑧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关键句
                ④  厚道是人的本性.
                ⑥    
                ⑧    
              (4)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 5. 阅读《君子之交淡如水》,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之交淡如水
                  ①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仁贵当中饮下后,说:“早年我家境贫寒,全凭王茂生接济.如今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情谊,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如清风徐徐,若明月朗朗,平淡得让人觉得如一汪清水.腾达时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可以不去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朋友交往的最高境界.
                 ②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心相印.春秋时上大夫俞伯牙善弹琴,乡野樵夫钟子期善听.伯牙弹“高山”曲,钟子期说:“好啊,像巍峨的泰山!”弹“流水”曲,钟子期说:“好啊,如浩荡的江河!”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更多的是心照不宣,还有什么比心灵上的相契相合来得更纯粹?
                 ③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40年革命生涯中的支持与牵挂.为了马克思能够集中精力研究革命理论,恩格斯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去从事商业工作,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不求回报的支持,两地一心的牵挂,还有什么比彼此间的扶持和关心来得更长久?
                 ④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鲁迅和瞿秋白腥风血雨中的同舟共济.面对国民党的悬赏追捕,同样处于危难中的鲁迅四次收留瞿秋白在家中避难;而在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侮蔑和诋毁鲁迅杂文的战斗意义时,是瞿秋白站出来给予鲁迅杂文以极高的评价.仅仅凭借当初翻译进步文学作品时的书信往来,便让之前未曾谋面的两人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肝胆相照,引为同志.还有什么比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友情来得更深厚?
                  ⑤共同的志趣,共同的品质,共同的追求,使得彼此相知相助,相惜相勖,【甲】,【乙】,【丙】,这样的君子之交,不正应该是你我所追求的吗?
              【注】①上大夫:古代官职名.②勖(xù):勉励.
              (1)文章开头举出薛仁贵与王茂生交往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不计安危         ②不论地位          ③不分彼此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3)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君子之交淡如水.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1)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2)②~⑧段中,作者是采用由        、由        、由        的顺序来逐层论证的.
              (3)选取《名人传》中三个名人的事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
              (4)“不完满才是人生”,那么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 7. 阅读《心系一处,难能可贵》,回答下列各题
                                             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处”的人并不多.“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③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心无旁骛.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能让你学会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一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3)第③段中加点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门外的繁华:    
              我的繁华:    
              (4)为什么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 8. 学 会 等 待
                                                邱裕华
                ①犹如幼鹰在蛋壳中静静地孵化,等待赋予生命以力量;犹如蓓蕾在枝头上悄悄地守候,等待给予生命以美丽
                ②曾有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些4岁的孩子每人一颗好吃的奶糖,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就只能吃一块;如果能等上20分钟再吃,便可以得到第二块.后来的跟踪实验表明,那些拿到糖马上就吃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比较孤僻,容易受挫;而能耐心等待第二块糖的孩子,成年后往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经得起挫败且更为自信独立.
                ③可见,学会等待是多么重要.其实,不仅仅是幼小的孩童,对于中学生来说,也经常需要学会等待,需要能适时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为一时的得失斤斤计较,不为暂时的输赢唉声叹气,不为眼前的诱惑迷失本性.这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把握幸福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④这就像依米花.它生长在非洲极其干旱的沙漠之中,为了积聚开放所需要的水分,竟需要耐心地等待四五年.然后,在吸足蓓蕾所需要的全部水分和养分后,它开花了.这是世界上最艳丽的花朵,美得令人惊心动魄,似乎把整个荒漠都照亮了.显然,没有之前干旱之中的几年等待,就没有它们美丽无比的时刻.
                ⑤①能够年少成名当然好,就如人们常说,出名要趁早,可是天才毕竟是少数,我们很多人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会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得,有所获.②成功之前往往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寂寞与艰苦跋涉.③那些奥运赛场上的冠军,无一不是多年苦练的结晶;诺贝尔奖,也有不少人是在古稀之年才获得的.④可遗憾的是,许多人耐不住寂寞,他们浮躁、急功近利,老是想一步登天.⑤他们在乎的不是历练和经验,而是结果,最好是能一夜成名.⑥这样的人,缺乏坚定的目标,缺乏踏踏实实和持之以恒的心态,太急于求成,最后往往难以有所成就.
                ⑥一天建不成罗马,一步到不了长城.等待给人希望,等待让人平和,等待促人成功.让我们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做好眼前的事,就像田园等待春的孕育、夏的繁殖、秋的成熟.
                                                               (选自《东方青年》2009年第3期,有删改)
              (1)由第②段的事例,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2)文中的第     段照应了“犹如蓓蕾在枝头上悄悄地守候,等待给予生命以美丽”这句话.
              (3)第⑤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
              (4)每个人都要“学会等待”.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个方面需要“等待”?结合文意,你觉得应该如何“等待”?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车到山前没有路
              “车到山前没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然而,很多故事却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用兵草率,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他为洗雪国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试想,如果勾践不接受前车之鉴,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
                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把握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有怠慢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钥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第②段用历史名人勾践的正反两方面事例来证明论点,请任选一方面的事例加以概括.(不超过20字)
              (3)有人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能给人信心与勇气.这样看来,“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没有路”仅有一字这差,却体现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你赞同哪种观念?请结合一个具体事例加以阐释.(文中事例除外)
            • 10.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
              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或根据词义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
                  
              ②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
              (2)认真阅读选文,概括两段文字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3)请你根据文中划横线句子再列举一个历史或现实中有名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并简述相关事例.
              (4)第二段中为什么对不敬业者既“从学理方面说”又“从事实方面说”?
              (5)列举选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至少两种,2分)
              (6)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谈谈你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