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分析论述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论证方法:    
              得出结论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
              (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5)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
              (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角色有大小 责任无轻重
                ①刚刚去世的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他对泌尿外科作出的杰出贡献是载入世界医学史册的,可更让人敬仰的永远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吴阶平常说:“那身洁白衣服唤起的责任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当年在协和医院读书时的吴阶平贪玩,对学业不太上心,在一次救助一个临危患者时,那个人对死亡的恐惧及对生命渴望的眼神一下子激活了吴阶平作为医生的责任.
                ②人的责任都是多重的,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是多元的.面对上司我们是部下,面对属下你又变成了领导;在对外关系中,一会是别人的客户,一会又成了别人的雇主,一会儿是供应商,一会儿又成了消费者,这不断变化的角色并没有让我们感到不适,因为我们的情商就是在这不断变化的角色中得以施展.无论我们角色怎样变换,才能如何施展,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责任.
                ③一个人只要能恪守自己角色的责任,他就不会差到哪里.比如保安,不让任何一个没有出入证的人进小区,就是尽到了岗位责任;比如校对,对自己没有完全把握的字,坚决查字典,他就尽到一丝不苟的责任;比如领导,对于该坚持原则就是“一刀切”,他就尽到了铁面无私的责任.
                ④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责任大小有别,但承担责任的道义无轻重.造飞机的与做风筝的人,拉一个客人与拉一百个客人的司机其责任是没有等级之分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对自身该承担的责任就不能分轻重.
                ⑤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与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邻居家门口等待宽恕,然而,邻居家的老人却十分固执要求索赔.小男孩只得回家拿钱.可父亲也不开恩.父亲说:“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你闯的祸,过失得你负责.”父亲最后掏出钱,但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是借你赔人家的,以后你要想办法还给我.”小男孩赔了老人的钱.从此,他边读书边到餐馆刷碗.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挣到了15美元,自豪地交给了父亲.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将来一定能有出息.”许多年后,这个男孩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里根.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⑥几天前我也听一个朋友讲过一位五十多岁客车司机的事,他为了能尽职尽责,保证良好的出车状态,每次出车前他永远只吃半分饱,以免长途驾驶时犯困,并且坚持了四十年.他曾说一生最怕就是因为自己的失职,给他人造成终身的伤害.平凡岗位上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对待自己该承担的职业责任,就像一个国家总理对待国家大业一样鞠躬尽瘁,没有丝毫的怠慢.当他有一天交出方向盘,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尽到了一个客车司机的责任,我没有因为我的遗憾给别人留下灾难或悲痛.
                ⑦我们每个人其实只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这个社会就会运转得和谐一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下面四个选项中,最适合作本文理论论据的一项是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C.人生须知未尽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结合选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 3. 单纯的境界
                ①单纯不是幼稚,更不是无知,单纯是一种心境,是诚恳务实的人,为了专心致力于所热爱的事业而竭力追求的一种简单心境,是人生摆脱喧嚣,洗尽铅华之后的另一种境界.
                ②佛语有言:“心系一处,杂念俱无,方可大进.”指的就是要心境单纯而只有一种信念,没有其他事物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要完成的事情当中,精神集中而心境宁和,才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才可以有所突破,有所造诣.
                ③西汉董仲舒研究儒学“三年不窥园”,为的是精力的高度集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是心无牵绊;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当中,在他的世界 里只有水稻…试想,如果让董仲舒走出书房治理朝政,让大禹抽出时间照料家事,让袁隆平走出试验田接触社会里种种复杂的人际交往…那么这些成功者会取得这些成就吗?
                ④学者的心境应该是单纯的,“书生”所读是书,所想是书,所念是书,所爱仍是书.熊十力先生说:“学者之败,慕虚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恋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他所提倡的“务潜修”“甘枯淡”也意指学者要心无旁骛,心系一念.
                ⑤心境极单纯的人往往在常人熟悉或练达的地方显得愚钝甚至一无所知.庄周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求名达;陶朱公宁愿举家迁徙,也不愿做卿相;数学大师陈景润虽极具数学天赋,却有着极差的生活自理能力;释迦牟尼虽出身王室却离家出走,云游四方…是他们不喜欢荣耀繁华,不喜欢热闹的人际交往吗?他们只是明白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去追求.因此,虽然他们会在某些方面显得愚钝不谙人事,但他们在自己致力经营的地方却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正是他们心境单纯的目的,这也是他们智慧过人之处.
                ⑥单纯是一种境界,心境单纯的人在自己钟爱的土地上无声播种,默默耕耘,他们漠视名利,无心与他人计较、争夺,如寒冬里无意争春的红梅,独自开放,傲雪凌霜,把生命释放在强烈热爱、执着追求的事情当中,刚毅而令人敬佩.
                ⑦单纯的人不争名不求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空云卷云舒”.但是在他们所致力的事情上,却有着强烈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摘自《时文选粹》2010年合订本,略有改动)
              (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单纯的境界”?
              (2)请仿照第③段画线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文章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语段分析其作用.
            • 4.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世界读书日.中国的寂寞呼唤
                  ①没有任何意外.翻了许多报纸和逛了几个知名网站,除了少数几个媒体,传媒世界似乎根本就不知道4月23日是什么日子.我也是迟至去年,才从热心于推动中小学阅读的朋友那里记住了4月23日.l 2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我们引进了许多节日,但这个节日却备受冷遇.有调查表明,我国知道这个节日的人仅有6%.
                  ②知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并不重要.在没有这个节日之前,全世界的书虫说不定比今天还多.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个正快速前进的民族来说,社会上有多少人真诚地热爱书籍,有多少人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望,有多少人身上熏染了书香?
                  ③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数据: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l 8~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居然“不习惯”读书.
                  ④我以为这些依然还是比较乐观的数据.在我所见过的家庭里,可以有高清晰度的电视、高档的家具,但很可能看不到书架,找不见书影.而一些农村,除了中小学课本,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收藏任何书籍--那里是书的荒漠.
                  ⑤此外,我们还把阅读极力功利化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几乎尽人皆知.从上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孩子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挣得一个好的前程.几乎没有家长、老师会说:读书也可以只是为了心灵的快乐.只是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于是读书的功用就被窄化为追求“黄金屋”“颜如玉”,一旦目标达到,就弃书籍如敝屣.
                  ⑥书香酿造文明.西方哲人说:“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其为知识而知识的态度令人敬畏.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孜孜不倦地求知并用知识改变实践,本身就是幸福.文明之所以不坠并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分子前赴后继.遗憾的是,每当检讨我们悠久的历史,一些人就只看到专制或者是称霸世界的经济规模、四大发明,而不注意古代士人对于民族精神血脉接续的关键作用;探寻别国崛起的根源,就只对政治、经济的因素兴奋莫名,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视而不见.
                  ⑦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再不能忽略心灵、精神,就再不能仅仅崇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逻辑.
                  ⑧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必然需要“熏”出新一代的读书分子,更准确地说,是需要培育出新的一代文化心灵:他们将给予书籍必要的敬意,他们对知识和生活怀有同样的热情,他们经常与历史、现实中最优秀的心灵对话,他们将浇灌出我们时代伟大的书业~一有伟大的书业,才有伟大的时代.
                  ⑨4月23日,或许需要这样寂寞的呼唤.
              (1)文章主要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    的观点.
              (2)作者指出我国在读书方面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是    ;二是    
              (3)阅读第⑤⑥两段,按要求做题.
              1)说说作者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2)请为第⑥段再补写一个论据.
              (4)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链接】
                  孩子是最应读书的,但现在孩子的阅读兴趣普遍存在问题,由动画片改编的“电视书”最受孩子追捧.此外,如漫画、鬼怪类书籍等,在孩子们中间也很有市场.一位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作家感叹道:现在的学生只有时间去看“作文辅导”“习题解答”,或者只看那些轻松浅薄的读物,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那些对他们的心灵有着养育作用的经典名著.
                                                                                 (节选自《半月谈》)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为学生阅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5.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各题.
                                             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
              B.在人生路上,“无奈”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你的主观抉择.
              C.培根的话告诉我们,处于无奈中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D.当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时,可以试着将一切归零,重新认识世界.
              (6)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面对    的无奈,    
              备选人物:韩愈    袁隆平    贝多芬     海伦•凯勒.
            • 6. 议论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小善大爱
                ①母亲常常告诉我们:看见人家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起来,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唧嘴巴发出声音
              耀
              ,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过断桥,如果你不经过,但提醒一声也是一种善良.
                ②这些话是朴素的,如同泥土,却厚德载万物:这些举动是细小的,如同白雪,颗粒晶莹衬高洁.
                ③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看见别人践踏规则和公德,如果你无力抵抗,但
              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一只小鸟受伤,如果你不能治疗,但能把它轻轻放回原野,也是一种善良;身为人师,如果不能满腹经纶,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建筑一座高楼,如果不能建成丰碑样板,但不偷工减料,保持自警的心,为自己的良心负责,也是一种善良.
                ④这些,都是小小的善,就像在夕阳下随风缓缓流动的金色沙粒,尽管渺小,但它们流动的弧线却能交错辉映出晚霞中最美的波纹.这些小善.其实很简单,琐碎而又平常,世俗而又平凡,仅仅是付出那么一点点人生底线,容忍那么一点点小过错,保持那么一点点廉耻之心,秉承那么一点点古老传统即可.这些小善,宛如寒冬墙角的朵朵腊梅,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让我们对温暖的春天保持信仰和力量.
                ⑤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人还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些小善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如同台阶,一步一步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那些小恶,亦如隐藏在雪山中的一两块小石头,重要关键部位稍微有所松动,就能乘着歪风,导致整座雪山的坍塌,心灵底线的溃烂.
                ⑥生活常常是这样,有时候你对一个人做十件善事,他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只要你有一件恶举.他或许就记住了你.这是本性释然,所以,一个人若要改变自我形象,当从改变内心开始,积累小善成大善,树立口碑,当从戒恶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即是此理.
                ⑦乾坤琅琅,芸芸众生,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活的每时每刻与身边的人事、草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偶然和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这样说,看得见的小善,是让自己活得快乐的一种涓涓细流,也是让身边的人活得无忧的一种社会责任.自我的小善产生的小快乐,常常带动了周围世界的快乐,而周围世界的幸福也渲染和扩大了我们个体的幸福.
                ⑧小善是一种爱的衍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涟漪.善良、其实很简单,如同最简单的那道数学题“1+1=?”,在不同的心灵世界就能产生不同的答案,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每个人付出一份小善,我们就能得到多于两份的爱以及这些爱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辉.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08年第3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炫耀:    
              ②恪守:    
              (2)“小善大爱”是本文所阐明的中心论点,本文是怎样概括“小善”的具体内容的?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4)认真阅读选文第①段和第③段,然后用自己在生活中亲自做过或亲眼看到别人做过的“小善事”,为本文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 7. 阅读议论文《“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完成下列各题.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加了面试,未破聘用.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有好风景.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人民日报》2009年5月25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2)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作用是:①    ,②    
              (3)你是如何理解“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这句话的?
              (4)首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C.梁启超小时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10岁开始“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坚实基础.
              (5)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 8. 阅读《痛苦聚积力量》(矫友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有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滑雪运动员.然而,她不幸患上了骨癌.为了保住生命,她被迫锯掉了右脚.后来,癌症蔓延,她先后又失去了乳房及子宫.
                ②一而再、再而三的厄运降临到她的头上,她哭泣过、悲伤过,但从未放弃过心中的梦想.她一直都在告诫自己:“轻言放弃,就是失败,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③最后,她不但没有被病魔打倒.相反,她以顽强的斗志和无比的勇气,排除万难,终于为自己创下了多项世界记录,其中包括获得1988年冬奥会的冠军,还在美国历届滑雪锦标赛中共赢得了29枚金牌.后来,她还成为攀登险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国运动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滑雪运动员--戴安娜•高登.
                ④一个人一旦沉沦于痛苦之中,就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只有那些懂得消解痛苦,并在痛苦中不断积聚力量者,才会使生命变得愈加丰满和充实.有一位诗人说过:“其实,不论在岁月之内还是在岁月之外,痛苦都是比幸福更为博深更为奥妙更为耐读的书籍!”这是一句多么耐人寻味的话啊.痛苦并不可怕,在痛苦中聚积的力量,犹如剧烈涌动的火山,一旦喷发,必定带给人们一种灵魂的震颤!
              (1)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试用“∥”将本文分成两层,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②③④
              (3)试用简洁的语言再概写一个事例,对本文的中心论点进行支撑.
            • 9. 让信念点亮生命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
                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人总统.
                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被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为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2)仿照第①段话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生命是    ,那么信念就是    
              (3)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自身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你拿到的是怎样的“牌”?你将如何打好你“人生之牌”?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和谐明善
                ①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②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③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及至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④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⑤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现,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和气生和睦,和气“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⑥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⑦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要多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却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
                ⑧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从①②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    
              (2)第③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④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⑤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
              (4)谈谈你对第⑧段含义的理解.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