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①    、②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 2. 阅读《过一种有审美的生活》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中,写到了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母女的生活.即使在文革那样艰难的日子中,她们还是要按照老礼为章家送来一小盆长满花蕾的水仙.“每根花茎的部位套上五分宽的红纸圈.如果有四个花键,那就并列着有四个红色纸圈.水仙自有春意,而这寸寸红,则带出了喜庆气氛.”
                  ②她们家买豆腐乳,要去特定的商店,用六个很漂亮的外国巧克力铁盒装着.康同璧的女儿罗仪凤还给章诒和演示捧着盒子也要挺拔走路,“她捧起装着铁盒的布袋,昂首挺胸地沿着餐桌走了一圈.那神态、那姿势,那表情,活像是手托银盘穿梭于巴黎酒店菜馆的女侍,神采飞扬.”
                  ③章诒和按照罗凤所说“心里想着快乐的事”,一路上精神抖擞买回了豆腐乳,她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贵族的气质就是“‘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而生趣未失,尽其可能地保留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精致的生活艺术.”
                  ④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与章乃器这对知己在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会晤就是在康家,章伯钧穿的是一身老旧的中式丝绵衣裤,唯恐走在街上,目标太大,被人认出来惹麻烦,而章乃器穿的是洁白的西式衬衫、灰色毛衣和西装裤,外罩藏蓝呢子大衣.章诒和问他:“章伯伯,你怎么还是一副首长的样子?”章乃器举着烟斗对章诒和说:“这不是首长的样子,这是人的样子.”
                  ⑤即使在政治的阴霾中,末日的钟声已经敲响,他依然要活成人的样子.而人是什么样子,就是高贵的、坦荡的、真诚的、美丽的.
                  ⑥美食与美衣全都能拯救人于沮丧之中,一个人专注于审美的过程,就是纳悦自己,滋养身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妙不可言.
                  ⑦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现在很多人穷,往往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没有精气神,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就是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枯萎.
                  ⑧要想活出人的样子,就要捡起曾经被遗落的审美.别管有钱没钱,都要偶尔穿得漂漂亮亮的去公园,听一场音乐会,享受一次在饭店吃饭的服务. 优雅是一种姿态和专注,是以精神的丰盛来对抗现实的束缚
                  ⑨生活需要惊喜,也需要逃离,从鸡毛蒜皮的物质世界,暂时逃离到精神的天堂中.哪怕明天依然什么改变都没有,你赢了这一天,也是胜利者.--选自《青年文摘》2016.5
              (1)分析文章①、②两段文字的作用.
              (2)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②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3)所学课文中有不少“处困境依然保持优雅举止”的事例,请举一例并加以分析.
            • 3. 阅读《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回答下列各题.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1岁成长的是身体,10岁成长的是知识,20岁成长的是情感,50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它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躺进了打麦场.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躺进打麦场的麦穗和融进泥土的花蕊悲哀,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     
                ⑤你知道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它们,没有水,它们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用根去吸取土层里含的水.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对每一个成长者的心灵来说,蹲,从来就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不扎实地蹲,就会因快速地虚长而过早地浪费珍贵的契机和希望;不扎实地蹲,就会在烈日的炙烤和风雨的袭击中让娇弱的花朵黯然凋落.在形式上,蹲是一种挫折,本质上,它却是一种胜利的潜伏.它以一种外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⑥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已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要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失望,也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角度上不再年轻的人,这真是既有趣又荒唐.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⑦成长,让我们不再有意懈怠自己;成长,让我们在满脸皱纹时内心依然有葱茏的生机;成长,这是我们继续努力的一个坚强的理由;成长,这是我们能够弹跳的一块坚固的基石;成长,让我们热爱着头顶的每一颗星星;成长,让我们认真地耕种着脚下每一寸土地.     
                ⑧我认为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成长这件事.
              (2)请为第③段文字“活到老,学到老”补充一个事例论据.
              (3)请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丰饶”的含义.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列举一件你生活中既带有成长的标志又能给你幸福感觉的事.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②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③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大亨;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④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井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⑤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1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⑥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假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⑦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戒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权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⑧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作者:弗罗姆.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⑥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①人在世上,难免都会遇到困难.此时,如果你向身处困境中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他善意的帮助,他不但会乐意接受,而且会心存感激.当然,要帮助他人,你就要付出一些劳动,或是受到一些损失.但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点付出和牺牲是完全值得的.
                  ②中国有句俗话:“与人方便,自 己方便.”很多年以前,有两个穷小伙子在斯坦福大学半工半读,非常困难.这时候,大钢琴家伊格纳西•帕德鲁斯基请他们帮忙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并将音乐会所得的1600美元全部作为酬金给了他们.一战结束后,帕德鲁斯基担任了波兰总理.当他为成千上万的饥民四处奔波时,只有一个人,即美国食品与救济署的署长郝伯特•胡佛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一吨吨食品运到了波兰救了饥民.后来,帕德鲁斯基总理在巴黎见到了胡佛,向他表示感谢.胡佛回答说:“不用谢,完全不用.帕德鲁斯基先生,有件事你可能忘了:早先有两个穷大学生很困难,但您帮助了他们.其中一个,就是我.”这真是“善因出善果”啊!
                  ③退一步来说,你帮助了别人,即使他不报答你,也决不会做于你不利的事情,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你的一种帮助呢?哈默在成为美国石油大王之前,曾一度是个不幸的逃难者.有一年冬天,他随同伴流亡到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并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一天,冬雨霏霏,镇长门前花圃旁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替镇长痛惜,便不顾寒雨淋身,一个人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笑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回来了,在一头雾水的哈默面前从容地把炉渣铺在泥淖里.结果,再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行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有什么不好?”从镇长的话中,哈默领悟到: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如同花圃前面的小路.生活的天空不仅仅是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路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呢?
                  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从这一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⑤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保持一颗同情心吧!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伸出友爱之手,尽力帮人一把.请相信,只要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选文有改动)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2)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4)请你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字数40字以内).
              (5)读完选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1)写出选段阐述的主要观点.
              (2)作者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不乏“中国的脊梁”,请你写出一个具体的事例.
              (3)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选段重点是从正面论述,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一类的人们”指从古以来的中国脊梁.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一句中的“所谓”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的蔑视和否定.
              D.选段中作者开头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接下来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广泛举例,证明此观点.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确实还是存在疑问的.
            • 7. 阅读《不朽之盛事》.回答下列各题
                                              不朽之盛事
                  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
                  ②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辨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蒂,写到了最后,莫不是总写进了自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
                  ④正是因此,我们读《离骚》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出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来都把书和人联系起来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
              ⑤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存在一种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谬的书,那是一些假人写的假书.我们此时讲的,已将这些排除在外了.我们认定读书不可读欺世盗名的书,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
                  ⑥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这对写书人和读书人来说,都是“不朽之盛事”.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对于文中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圈子决定你的未来
                                                李  愚
                ①泥土靠近玫瑰,吸收了它的芬芳,因而散发出芬芳的香气.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和他有相同的“味道”,所谓“臭味相投”也有这个意思.
                ②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两句话所说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朋友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大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你的一生.曾经有人采访比尔•盖茨,问其成功的秘诀,他说:“因为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也提到: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
                ③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比如一条狗、一只猫或一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跟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小鹅只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这种现象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印刻效应”在人类的世界里其实也并不少见.在生活中,每个人应善于擦亮慧眼,对“第一眼”作出理性判断,避免成为人类的“小鹅”.
                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朋友,就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如果与消沉的人厮混,你不可能进取;经常与虚夸的人为伴,你不会踏实;经常与满脑“钱”字的人交往,你就会沦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辈.如果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假如你希望生活得更好,你的朋友一定要比你更优秀,因为只有他们可以给你提供成功的经验.
                ⑤人是一种圈子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圈子.而其区别在于:圈子的大小,圈子能量的高低,是否善于经营圈子.无论你的圈子有多大,真正影响你、驱动你、左右你的一般不会超过八九个人,甚至更少,通常只有三四个人.你每天的心情是好是坏,往往也只跟这几个人有关,你的圈子一般是被这几个人所限定的.
                ⑥因此,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又和什么样的人组成圈子,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严肃、认真地思考和对待的问题,甚至是你终身最大的一件事.
                                                                      (摘自《深圳青年》,略有改动)
              (1)“圈子决定你的未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以此为题有何用意?
              (2)在②-⑤段本论中,作者是这样分析说理的:首先    →再列举科学实验中研究成果作事例论证→最后    
              (3)下列有关“印刻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物体对另一物体形成的可以逆转的跟随反应,称之为“印刻效应”.
              B.“印刻效应”源于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
              C.“印刻效应”给我们的启发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擦亮慧眼,作出理性的判断.
              D.以“印刻效应”为例进行论证,使所阐述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4)阅读本文后,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根据下面提示,任选一题作答.
              ①(赞同)补充论据:    
              ②(不赞同)说明理由:    
            • 10. 阅读《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回答下列各题.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秦 牧
                  ①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②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他爱染掉白发,他希望除去雀斑,她爱在鬓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的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
                  ③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④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消失了.相反的,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
                  ⑤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
                  ⑥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不仅要追求仪表美,更要追求内心的美!
              (1)阅读全文,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2)文段④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作用:    
              (3)阅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阐述观点的.
              B.文段(2)使用的是事实论据,文段③使用的是道理论据.
              C.文段(5)中“前者”指的是“仪表、衣着和装饰的美好”.
              D.议论文题目可分为“论点型”、“论题型”和“问题型”,本文的题目属于“论题型”.
              (4)在生活中,哪位明星以其真正的内心美打动了你,请简要地介绍一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