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选文第一段也是全文的开头一段,请分析其好在哪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 2.

              月下感怀

              刘建梅

                 (1)中秋的夜晚。广州。

                 (2)月亮升起来了。不是特别的亮,偶尔还有几缕云彩飘过。这是城里的月光。

                 (3)我跟男友说,月亮升起来了呢,他一脸的惊喜,说,走,我们赏月去。这是第一次,我们一起赏月。

                 (4)我们手拉手来到楼顶。不是从什么时候起,邻居几家的楼顶上都是赏月的人们。因为在各自的楼顶上,我们还是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的。

                 (5)渐渐地,月亮升得很高也很远……远处飘来几个小红点,在渺茫的夜空下浮沉不定,近了,原来是孔明灯!

                 (6)去年,也是中秋,是在家乡过的。原本只是打算回原单位办完离职手续就上来广州过中秋。离职手续自然办得顺利,后来却因为其他事情不得不耽搁下来,过完中秋再走。

                 (7)那晚,月色很美,一轮明月高悬夜空。也许是因为空旷,月亮显得特别亲近,澄澈,静美。万物都融化在月光里。置身其中,便有了似梦似幻的感觉。院里的黄皮树因了秋风的轻拂,茂密的枝叶在水泥地板上画下无数的图案,变幻莫测。

                 (8)然而,父亲却是沉默的。良久,才说了一句:“你这次办了离职(手续)之后,应该就是再也不能回学校(工作)了吧?”似是在问我,又似是在喃喃自语。

                 (9)感觉里,父亲太多的辛酸。为了生活,父亲在外劳碌奔波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可以闲在家里了,自然希望儿女都守护在身边。而作为女儿的我却选择放弃所谓的“铁饭碗”,到另一座城市去打拼。

                 (10)我是乡下长大的孩子。故乡的月光照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又伴着我走过了充满憧憬的天之骄子般的大学生活。毕业后,自然而然地被分配到离家最近的一个小镇,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在那个称得上婉转清丽、含蓄细密的小镇,依然沐浴着故乡的月光,我站在七尺讲台上挥洒了五年的青春……

                 (11)如今,面对的是城里的当空皓月,潜意识里故乡那轮明月变得辽远而飘渺了,内心深处却油然而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惆怅之感。

                 (12)月色越发静好。此刻定然有人对月思乡,有人对月相思,有人围着餐桌共享天伦之乐,有人三五成群散步聊天,也有“宅一族”沉浸在网游里自得其乐……不远处,是个运动广场,那儿夜夜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今晚也不例外。音乐依时响起,舞者的脚步并不因中秋的到来而停歇。多有毅力!

                 (13)人生就是万花筒,只因为人们各有选择,各有活法,并一如既往的执着。

                 (14)面对月夜,也曾对自己的毅然抉择彷徨过,质疑过,最终还是被那无言而执着的月儿所折服。选择了,何必后悔?一如明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尽管人世间沧海了又桑田,明月依然故我,年年如是,月月相似,每月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日夜,一泄无遗,无怨无悔!

                 (15)鲁迅有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诗人汪国真也曾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人生之路无定数,于是便有了多样的选择,选择了就不该轻言放弃。正因如此,才有了百态的人生。世界不也因此才精彩纷呈吗?繁华都市里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人们忙碌如陀螺般旋转,车流穿梭如流水。谁能保证自己脱颖而出?但谁都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为了生存也好,为了梦想也罢,我们毫不例外地必须努力!总觉得现在的自己如一条蚕蛹,正在抽丝结茧,即使不能保证在自己的故事里最终破茧成蝶,我想,也了无遗憾,毕竟努力过,坚持过,付出了,无形中扩展了生命的宽度,这何尝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美丽阐释?足矣!

                 (16)不知何时,月亮已经升到了最高空。他端来一杯咖啡,轻声问:“想什么呢?”我浅啜了一口,夹杂着苦涩的清香顿时在口里弥漫开来。我淡淡地回答:“谁说‘月是故乡明’?城里的月光不也一样么?……”

                 (17)“哦??”男友愕然。

                 (18)我知道我答非所问了。

              (1) 阅读全文,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按提示完成表格。

               

              文章情节

              人物感受(心理)

              站在城市的楼顶

               

              回忆自己回乡办理离职手续

               

              想到运动场舞者的毅力

               

              (2) 作者在文中回忆自己去年回家办理离职的情节有何作用? (3) 作者回想自己离开故乡本来有些彷徨,质疑自己的选择,但是“最终还是被那无言而执着的月儿所折服。”,想一想,月儿让作者明白了什么? (4) 本文引用鲁迅及汪国真的话的意图是什么?
            • 3.

              母亲的书

              琦君

              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看黄历,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

              ⑨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⑩《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选自《琦君散文》,有删改)

              (1) 文章回忆了母亲喜爱的三本书的一些往事,请分别概括出母亲喜爱的原因。

                                                                                                

              (2) 赏析理解语句。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从表达作用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加横线词语。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3) 结合文章的内容,分点概括出母亲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作者为什么要以“母亲的书”为题?

                                                                                                

              (5) 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怎么理解?
            • 4.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 仿照示例,梳理作者情感变化。

              见其病态,感到吃惊 →              →             →为己帮助不够,倍感愧怍

              (2) 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作者善良的根据和作者愧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
            • 5.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枢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 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让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文章,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①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②       

               

              ③       

               

              (2)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3)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让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4)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各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至少两点。)
            • 6.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2) 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②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3) 细读文本,概括祖父的形象特点。


              (4) 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 7.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 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2) 根据提示,填充方框。

              情节:突遇暴雪→①    →发现黑点→②     →发现村庄心理:③     →焦急万分→④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3)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4) 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
              (5) 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6) 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 8.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泺,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便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己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她己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顾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己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己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在泥水里,艰难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全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想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来。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己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⑾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 9.

              大印象

              刘建超

              ①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②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③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遗照,便找到大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用照片印象,可借技术工具帮助,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给故去的人画像,是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内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说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⑤老街有个环卫工人,大家都称他韦老头。他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时,爱坐在大印象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店铺没开门,门上挂着一幅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俩酒窝,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子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⑥生意清闲的时候,大印象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说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⑦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⑧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⑨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⑩老街人提起大印象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1) 概括有关大印象的四件事。 (2) 体会第④节画线句“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结构上的作用。 (3) .本文第⑤节为什么要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4) 请将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与下面对于勒的两处外貌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描写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1)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5) 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聊城人传承悠久的民间工艺,把东昌木板年画、雕刻葫芦等做到极致,东昌木板年画与潍坊杨家埠并称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的艺术奇葩。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10.

                     (一)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1)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2)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3)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4)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5)“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睬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6)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7)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8)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9)“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10)“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11)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12)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13)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14)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15)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16)“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17)“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18)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19)“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些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20)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2)老太太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23)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1) 选文第(4)~(20)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

              冷漠怀疑——                      ——愉快自信——                    

              (2) 选文第(7)段和第(18)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妙事”:_____________                                             

              第二个“妙事”:______________                                        __   

              (3) 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