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能反映下面文段的全部信息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
                ①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③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④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A.④
              B.③
              C.②
              D.①
            • 2.
              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重庆商报讯 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采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美的作品,都可以参赛。即日起至8月31日止,摄影爱好者可以发送相关重庆江河的摄影、摄像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 3.
              根据下面材料,给“搭棚的”下个定义。
                 拿建筑行当里专搭脚手架的架子工来说,这在北京可是出名的行当。那时候干这一行的叫“搭棚的”。办红白喜事要搭。那可真是套本事!拉来几车杉篙、几车绳子和席,把式们上去用不了半天工夫,四合院就覆盖上了。
              (节选自萧乾《北京城杂忆》,三联书店2012年版)
            • 4.
              语言运用--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 5.

              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同意在明年4月辞去总统职务。随着“亲信干政”事件的不断发酵,韩国朝野及民众的反对声浪不断高涨。上周六,共有大约232万韩国民众在全国各地举行大规模集会。

              朴槿惠上周称将依照法律和国会设定的权力过渡计划辞职,让国会来决定她的任期。但韩国反对派誓要推动弹劾议案,称按照宪法“没有其他办法缩短她的任期”。

            • 6. 阅读《货郎李老四》,完成下列各题。
              货郎李老四
              周礼
                  ①多年前,我在一个边远的山区支教。学校坐落在一座林木茂密的大山中,风景十分秀美,可交通非常不便,赶一趟集得步行三四个小时,平常所吃的菜多半都是学生家长送来的。
                  ②学校的条件十分落后,除了三间简陋的教室外,还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也是我的卧室。学校一共有三名教师,除了我是外地人外,另外两名教师都是本地人,每天放学后他们都回家。白天的时光比较好应付,但晚上就难熬了,那时没有电视,连电灯也没有。通常放学后,我先到后山吹一阵笛子,再去山下的河边坐坐,等到天快黑时再回到宿舍。
                  ③那年月,乡间时常有货郞出没,他们挑着一个担子,走村串户,卖些日用品什么的。其中有一个叫李老四的货郎,每个星期都会在这一带转悠。路过的次数多了,彼此便熟识起来,偶尔买了东西,也站在一起说说话。 李老四,四十多岁,长得憨厚老实,脸上黑不溜湫的,额头上的皱纹很深,说起话来像放机关枪。
                  ④有一个周末,李老四正好路过这儿,我问他能不能帮我搞一部收音机。李老四笑着说,没问题,我每个月都要去城里进一次货,到时给你带一部,绝对不赚你的钱。我听后十分欢喜,随即将买收音机的钱交给了李老四。那时的工资很低,买这个收音机几乎花去了我大半年的积蓄。李老四临走时又补了一句,您放心吧,下个星期我就可以给您带回来。
                  ⑤周一早上,我向同事说起此事,他们听后都埋怨我说,你太老实了,怎么能先把钱给他呢?他一个走村串户的货郎,要是拿着钱跑了,你上哪儿去找他呀!我说,让别人带东西,怎么好意思让他垫钱呢?再说看他人挺忠厚的,又经常在这一带出没,不至于如此吧。同事叹息说,人心隔肚皮,还是慎重些好。
                  ⑥同事的话不无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有些担心,说实在的,要是李老四从此不再来这儿卖东西,我还真找不着他,我根本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甚至连他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
                  ⑦一连几天,我都守在校门口等着李老四,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李老四的半个影子也没见着。我安慰自己,李老四不是那样的人,他可能是最近有事忙不开,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的。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李老四的踪影,看来真印证了同事说的话,我彻底失望了。
                  ⑧半年后,我因受不了山里的艰苦条件,当了逃兵,回到了家乡,也渐渐将这件事情淡忘了。
                  ⑨多年后,我再次来到曾经支教的地方,这里早已成了旅游区,学校面目一新,不仅修了综合大楼,还来了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这所学校的校长,正是我当年的一个同事,见到我时,他十分激动。一阵寒喧后,他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随即从家里取来一部收音机递给我说:“这是当初你让李老四带的,后来是他儿子送来的,我一直替你保存着。”原来,李老四那次回去后,就一病不起,在家里熬了大半年,但还是离开了。临死前,他一再叮嘱他的儿子,一定要将这部收音机给我送来。他还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不能食言。
                  ⑩拿着那部如今只能算做“文物”的收音机,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选自《大江晚报》2015年8月16日,有删改)(1)开篇写“我”的支教情况,这与主题有关系吗?为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结构安排上看,第⑨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结尾写道:“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梨一样的苹果
              耿青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 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 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 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 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 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按要求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    
              经过:    
              结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参考摘录内容[1]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摘录内容[2]。
              摘录内容[1]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批注[1]
                  示例:“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
              摘录内容[2]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批注[2]。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转场的哈萨克    ①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②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mài,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③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④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⑤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度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
                  ⑥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
                  ⑦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
                  ⑧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⑨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
                  ⑩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
                  ⑪“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
                  ⑫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
                  ⑬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
                  ⑭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
              (1)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年 mài    
              (2)分别概括乌尔达拉克和父亲产生的两次冲突。第②--④节:      第⑤节:    
              (3)文中第⑨节画线句运用了        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文中表现乌尔达拉克类似心理的动作描写是“    ”。
              (4)阅读文章,理解文中的“孤独”一词。
              ①第⑩节中“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乌尔达拉克“孤独”的原因是    
              ②联系文章内容揣摩父亲为何给乌尔达拉克取名“孤独的人”。    
              (5)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预示着哈萨克人即将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B.乌尔达拉克回城的举动表现了他对于父辈生活状态的不满。
              C.乌尔达拉克看到“定居点”时产生了对“马背生活”结束的遗憾。
              D.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民族转场的叙写引发读者思考是否应坚守传统。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谎言里的救赎
                  ①十二岁那年的感恩节,我在大街徘徊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那些路灯揉开了惺忪的眼。作为孤儿的我,胃开始抑制不住地咕咕作响,于是鬼使神差地走向了那间黑着灯的房子。
                  ②我没费太大的力气就进入了那间房子,可只在冰箱里找到了半瓶水和一只干瘪的奶酪。我扫兴地叼着奶酪往外走,却突然发现门口多出了一个人,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那扇半开的门,满脸惊愕地看着我。当时屋子里安静极了,只有我的肚子还在咕咕叫个不停。
                  ③“……哦,瞧我这记性,今天是感恩节,对吧?”门口的老人最先打破了沉默,而且,他的问题让我感到意外。
                  ④“……是的,先生。”我的声音颤抖得厉害。
                  ⑤“那一定是我的小孙子罗杰让你过来的吧。”老人朝我微微一笑。
                  ⑥“……是的……是罗杰……”我随声附和着,心跳也渐渐慢了下来。
                  ⑦“你看,我腿脚不灵便,每年都要找人去给他送礼物,一个火鸡腿,一瓶可乐,还有一杯热巧克力,……”老人一边说一边递给了我一张十美元的钞票。
                  ⑧临走时老人说他叫汤姆森,我告诉他我叫朱利安,可我一说出来,立马就后悔了,我怎能告诉他我的名字呢。
                  ⑨老人告诉我孙子的地址是鲍勃街43号,我买了那些东西后,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大快朵yí      ,我还从来没有吃到过那么大的火鸡腿。
                  ⑩不久我敲响了汤姆森的家门。他先是一愣,后又对我的再次拜访很是高兴,并问我他的小孙子收到他的礼物高兴吗,我说罗杰可高兴了,那些美味的食物,他一口气就吃了个精光。老人沉默了一会,便吃力地从床底下拽出了一个小木箱子,里面是一台胜家牌手摇缝纫机,汤姆森也为我讲了他的故事。
                  ⑪他年轻时是一个裁缝,由于手艺精湛,好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有一天,一对年轻人来找他定做一件婚纱,他们给汤姆森留下了一个小盒子,要他把里面的饰品全部镶嵌在婚纱上。那些珠宝价值连城,于是汤姆森关带着那盒珠宝藏了起来。不过警察很快就找到了他,并开始对他调查。汤姆森追悔莫及,自己一时的贪念,将要毁掉他的名誉和前程,于是他便跳楼自杀,虽然事后被抢救了过来,可他却永远地失去了左腿。
                  ⑫而在开庭的时候,那对年轻人却说,盒子里的珠宝只不过是一堆装点布料的赝品而已,他们相信,汤姆森是个好裁缝。于是,汤姆森躲过了一场牢狱之灾。
                  ⑬后来,汤姆森一直都想把那个盒子还给那对年轻人,因为他知道,那的确是一盒货真价实的珠宝,他们之所以那么说,是不想毁掉汤姆森的人生,可汤姆森却再也没能找到他们。
                  ⑭这个故事汤姆森并没和别人讲过,而我想在那一刻,我们心里的某些感受完全是一样的,我之所以能够鼓足勇气并满怀感激地来到汤姆森家里,是因为事后我发现,鲍勃街43号只不过是一间普通的货栈,而那里,也没有住着他那个叫罗杰的“小孙子”。
                  ⑮后来,汤姆森的家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他教我怎样使用他那台古董缝纫机,后来,我成了一名职业服装设计师,并开了自己的公司。汤姆森临终前拍卖了那盒珠宝,并用那笔钱翻新了孤儿院,而我也没有告诉汤姆森,拍下那盒珠宝的人就是我,我会继续为他寻找那个盒子的主人,因为我想告诉他们,除了那些珠宝,那些谎言背后的救赎,同样价值连城
              (1)根据拼音在第⑨段横线上写上汉字:大快朵yí    
              (2)本文中的“我”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是由于老人汤姆森谎言的救赎,但也不能否认“我”本性中的良知未泯,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细节加以佐证。
                   ②    
              (3)第①段划线句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4)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⑪⑫段是    ,其作用为                        
              (5)下列不属于小说人物“救赎”行为的一项是    
              A.那对年轻人谎称珠宝是假的来免去汤姆森的牢狱之灾。
              B.汤姆森面对警察的追问和调查,追悔莫及跳楼自杀。
              C.汤姆森用善意的谎言来唤醒“我”内心原本的善念。
              D.“我”暗暗拍下珠宝并寻找盒子主人来表达感恩之心。
            • 10.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文/陈柏清 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