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在家等我

              文/林夕

              星期三下午,学校老师照例要开会、学习,学生们上了两节课就放学了。

              他和班上的两位同学欢蹦着走出校门,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离家不远的森林公园。他们一直玩到天黑,还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嘿,想不想吸支烟?”回去的路上,他突发奇想。

              “好哇。”两位好友齐声赞成。

              三个人停下来,把衣兜里的钱都掏了出来,买了一包“阿诗玛”。

              他们拿了香烟,跑到路边拐角处。他把烟盒撕开,给两位同学一人一支,自己也拿起一支,叼到嘴上。这才发现,刚才忘了买火。

              他冲伙伴们耸耸肩,然后把视线投向路边,张望着。

              正是日暮时分,路上不时有行人匆匆走过。他想上前借火,又觉得有些唐突。正在这时,他发现,在路的那一端,有一个小亮点,在夜幕中闪着微弱的光,向他这里慢慢移动。他不禁心中一喜,仿佛已经嗅到了诱人的香烟味。

              那个小亮点终于走近。他走上前去,说:“哥们儿,借个火!”

              那个人停下来,把手中燃着的烟递给他,他接过来,把自己的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抬起头,把烟还给这位行人。这时候,他才看清他的脸。

              刹那间,他惊住了。拿烟的手停在半空。

              那个人缓缓地伸出手,接过他手中的烟,凝视了他一会儿,又把视线转向他旁边的两位同伴。然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好友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

              “因为,”那个人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你的父亲在家等你!”说完,转身走了。

              那个人的背影已经消失在夜色中,他还直愣愣地站在那里。两位同伴用手碰了一个他的胳膊,问:“你怎么了?”

              他转过身来,看了看两位同伴,把手中的烟扔到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灭。

              “把烟捻灭回家去!”他语气十分坚决。

              两位同伴看着他,又看看手中冒着缕缕香气的烟,不约而同地说:“为什么?”

              “因为,我的父亲在家等我。”

              “你怎么知道?”

              他看着两位同伴,低下头来,声音有些哽咽:“刚才那个借火给我们的人,他,就是我的父亲!”

              (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所缺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快回家去!

              B.我的孩子,回家去吧?

              C.哥们儿,吸完这支烟,就回家去吧!

              D.哥们儿,你们还是孩子,怎么能吸烟呢!

              (2)文中很少对心理活动进行直接描写,但又能让人从具体的行为、语言、神态描写中看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刹那间,他惊住了。拿烟的手停在半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烟捻灭回家去!”他语气十分坚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带给“儿子”的震撼是巨大的,文章留给我们读者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感触最深的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A.虽乘 御风      
              B.未复有能 其奇者    
              C. 相与 步于中庭。
              D.并有乘 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 。


              (3) 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4) 作者说的闲人和我们现在说的闲人是一种人吗?请简要分析


              (5) 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任意一处),并作简要分析。

            • 3.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①,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④!(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 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ōu):用蓬草做门,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遭贬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心之   乐:____________       (2)水清冽 尤:____________

              (3)穷耳目之以自适也哉 胜:_____(4)而况乎长江之清流   濯: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牡丹说

              [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研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减)

              【注】①鄂韡(wěi):繁盛。②亡何:同“无何”,不久。③研:通“砚”。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移之墙第二次  B.客过而尤之曰抱怨(指责)

              C.庭者庭应该    D.请研削牍准备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


              (2)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


              (3) 《爱莲说》和《牡丹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说说这两篇短文分别寄寓了怎样的道理?

            • 5.

              父亲的手

              [美]加尔文•渥星顿

                ①父亲的手粗壮、有力,能毫不费力地修剪果树,也能把一匹不驯服的骡子稳稳地套进挽具,他这双手还能灵巧、精确地画一个正方形。使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这双手抓着我的肩膀,我就感到一股特殊的温暖。这双手几乎能干一切活儿。然而,只在一件事上,这双手令人失望了:它永远没学会写字。

                  ②父亲六岁时,开始在小学一年级读书。那时,课上答错一道题,手掌上就要挨十下打。不知什么原因,父亲那淡黄色头发下面的脑袋怎么也装不进课上讲的数字或要背的课文。在学校才呆了几个月,我爷爷就领他回家了,让他留在农场干成年男人干的农活儿。

                  ③若干年后,一天夜里,他以为没人看见,就拿出他儿子小学二年级的课本,准备下工夫学些单词。但是,不一会儿,父亲就不得不放弃了。他趴在书上痛哭道:“耶稣——耶稣,我甚至连毛孩子的课本都读不了!”打那以后,无论人们怎么劝他学习,都不能使他坐在笔和纸面前了。

                  ④父亲当过农场主、修路工和工厂工人。干活时,他那双手从未使他失望过。他脑子好使,有一股要干好活的超人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一家造船厂当管道安装工,安装巨型军舰里复杂、重要的零件。由于他工作劲头大、效率高,他的上司打算提拔他。 然而,由于他未能通过合格考试而落选了。他脑子里可以想象出通到船的关键部位的条条管道;同时,他手指可以在蓝图上找出一条条线路;他能清楚地回忆出管道上的每一个拐角、转弯。然而,他却什么都读不懂、写不出。

                  ⑤一次,母亲去看我姨妈,父亲到食品店买水果。晚饭后,他说:“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水果。”我听到他在厨房里撬铁皮罐头的声音。然后,厨房里一片寂静。 我走到门口,看见他手拿着空罐头,嘴里咕哝道:“这上面的画太像梨子了!”他走出门, 坐在屋外的台阶上,默不作声。我进屋看到罐头上写着“大白土豆罐头”。但是那上面的图画的确像梨,难怪父亲把它当梨买来了。

                  ⑥几年后,妈妈去世了。我劝父亲来和我们一起住,他不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因为轻微的心脏病,他常常住医院。老格林医生每星期都来看他,给他进行治疗。医生给他开了一瓶硝酸甘油片,万一他心脏病发作,让他把药片放在舌头底部。

                  ⑦三个星期后,他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了。

                  ⑧我只身一人回来参加葬礼。老格林医生说他很难过。实际上,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他刚给父亲开了一瓶硝酸甘油片。然而,他在父亲身上却没找到这个药瓶。他觉得, 如果父亲用了这药,大概还能等到急救医生的到来。

                  ⑨在小教堂举行葬礼的前一小时,我不由自主地来到父亲的花园门口。一个邻居就是在这儿发现的他。我感到十分悲痛,蹲下身,看着父亲生前劳动过的地方。我的手漫无目的地挖着泥土时,碰到一块砖头。我把砖头翻出来,扔到一边。这时,跳入我眼帘的是一只被扭歪、砸坏、摔进松土里的塑料药瓶。

                  ⑩我手里拿着这瓶硝酸甘油片,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情景:父亲拼命想拧开这个瓶盖儿,但拧不开;他在绝望中,企图用砖头砸开这个塑料瓶。我感到极端痛苦,知道父亲至 死也没能拧开这个药瓶。因为药瓶盖上写着:“防止小孩拧开——按下去,左拧,拔。”目 不识丁的父亲看不懂这一切。

                  (11)尽管我知道这样做是完全不理智的,但我还是进城买了一支金笔和一本皮革包的袖珍字典。在向父亲遗体告别时,我把这两件东西放在他手里,这双曾经温暖、灵巧、能干, 但永远没学会写字的手。

              (1) 选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父亲“没学会写字”是“令人失望”的?请概括表述。


              (2) 选文第⑤段通过父亲的语言、动作,很好地反映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段 作具体分析。


              (3) 如何理解选文第(11)段中“我”的“不理智”做法?


              (4)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在选文中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②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③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 “小而言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段文字共3句话,第①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雪人
                  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 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   
              (1) 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雪停前
              雪停后
              小餐馆年轻人的行为
              (1)       雪人
              (2)      雪人
              小餐馆年轻人的情感
              (3)       雪人
              (4)      雪人
              (2) “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这里的“溅”能换成“飘”吗?为什么?
                                                                         
              (3) “漂亮的雪人”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什么好处?
                                                                         
              (4) 联系文章,说说雪人的命运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 8.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 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

              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 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事情中?
              (2)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
              (3) 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试作简要分析。
              (4)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9.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⑴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他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这条围巾。

              ⑵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⑶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 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⑸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⑹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⑺“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⑻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 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⑼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围巾一直会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来买走它。”

              ⑽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 本文的线索是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1)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盯:

              (2)说完,她可怜地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盯:

              (3)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       )→(         )→(         )

              (5) 分析玛娅和货主的形象。

              (6)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 10.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