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I.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3.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现代文阅读Ⅱ
              老汪栗子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        →收野栗→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 5.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银行
              琦君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钱庄、钱庄”,心想钱庄就是专门装钱的屋子,一定是洋钱挤得满满的,像专门装谷子的谷仓一样。
                  有一回,一位住在城里的叔叔来乡下玩,我听他对母亲说:“大嫂,你有钱该存银行,不要存钱庄。”母亲笑笑没有作声。我问她:“妈妈,钱庄和银行有什么两样?”母亲说:“钱少的叫钱庄,钱多的叫银行。”我又问:“妈妈的钱为什么不存银行呢?”她敲了下我的脑袋瓜说:“我的钱都存在你的肚子里了。你不是要吃中段黄鱼和奶油饼干吗?那都要钱买的呀。”我想想也对,就很感激:“那么我以后的压岁钱都给妈妈买黄鱼和奶油饼干,妈妈的钱就存银行了。”于是我就把抽屉里、枕头底下所有的钱统统捧出来,捧给母亲说:“妈妈,存在您那里。”母亲高兴地说:“好,我是你的银行。”母亲把我的钱放在针线盒的第二格,对我说:“不许动,这就是妈妈的银行,要等凑满两块银洋钱,就给你去存钱庄。”我马上说:“我不要存钱庄,我要存银行。”母亲说:“钱庄就在镇上,我们可以自己走去;银行在城里,我一两年也难得去一回呀。”我想起那个城里的叔叔,就说:“那我们就请叔叔代存好吗?”母亲想了一下,好像真有什么新主意似的。
              钱给了母亲,我得守信用不动用它,只能常常捧出针线盒,打开来摸摸数数,听听叮叮当当的声音。我就叫它“妈妈银行”。
                  有一次,乡长来捐款赈水灾,母亲从身边摸出五个银角子给他。我连忙问:“这是您的还是我的?”母亲说:“当然是我的。对了,你也该捐一点呀!”我起先有点舍不得,但想想赈灾是善事,“人要发挥广大的同情心。”老师说的。我就跑到楼上,从针线盒里拿出一个银角子,在手心里捏着,捏得热烘烘的,才万分不舍地送给乡长。他拍拍我的头说:“好心有好报。”就收下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真把我的钱和她自己的钱都交给城里的叔叔去存银行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母亲把摺子拿给我的老师看,问他:“这里面一共是多少钱?看我的心算跟总数合不合呢!”
                  老师看了下,奇怪地说:“大嫂,你弄错了吧?这里面的钱都已取光啦。”
              “你说什么?”母亲知道老师是正正经经的人,不会跟她开玩笑的,她已经在发抖了。
              “这是一本空摺子,钱都一次次提光了。”
                  我在一边马上大哭起来,跺着脚喊:“妈妈,我要我的钱,叔叔拐了我的钱,他好坏,他是贼。”我越哭越伤心。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她已泪流满面,我只好忍住哭,拉着她的衣角说:“妈妈,你也不要哭了,我们再从头来过。这回我们就把洋钱角子统统放在针线盒里,不要存银行,也不要存钱庄,把针线盒天天放在枕头边,就放心了。”
                  因此,我还是最最喜欢那个可以捧在手里,摇起来叮当响的针线盒,我的“妈妈银行”。
                  再后来,那个拐我们钱的城里叔叔,有一次他回到乡间来,母亲看他衣衫褴褛,鞋袜都前通后通了,忍不住就给他钱去买衣服。我想起当年母亲辛苦积蓄被他拐走的心痛神情,仍不免泫然。但母亲一点也不计较他对她的不诚实,反而在困难时再接济他。
                  好心的母亲啊!如果您是个百万富豪,真的开一家“妈妈银行”,您将会救济多少贫寒之人呢?
              (选改自《妈妈银行》,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下面句子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母亲脸都气白了,半晌才大声喝道:“不要哭,也不许骂人。自己好好读书,多认几个字,把算盘学好,就不会给别人欺侮了。”
              (3)通读全文,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中的母亲和胡适《我的母亲》中的母亲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有哪些异同?
            • 6. 阅读《货郎李老四》,完成下列各题。
              货郎李老四
              周礼
                  ①多年前,我在一个边远的山区支教。学校坐落在一座林木茂密的大山中,风景十分秀美,可交通非常不便,赶一趟集得步行三四个小时,平常所吃的菜多半都是学生家长送来的。
                  ②学校的条件十分落后,除了三间简陋的教室外,还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也是我的卧室。学校一共有三名教师,除了我是外地人外,另外两名教师都是本地人,每天放学后他们都回家。白天的时光比较好应付,但晚上就难熬了,那时没有电视,连电灯也没有。通常放学后,我先到后山吹一阵笛子,再去山下的河边坐坐,等到天快黑时再回到宿舍。
                  ③那年月,乡间时常有货郞出没,他们挑着一个担子,走村串户,卖些日用品什么的。其中有一个叫李老四的货郎,每个星期都会在这一带转悠。路过的次数多了,彼此便熟识起来,偶尔买了东西,也站在一起说说话。 李老四,四十多岁,长得憨厚老实,脸上黑不溜湫的,额头上的皱纹很深,说起话来像放机关枪。
                  ④有一个周末,李老四正好路过这儿,我问他能不能帮我搞一部收音机。李老四笑着说,没问题,我每个月都要去城里进一次货,到时给你带一部,绝对不赚你的钱。我听后十分欢喜,随即将买收音机的钱交给了李老四。那时的工资很低,买这个收音机几乎花去了我大半年的积蓄。李老四临走时又补了一句,您放心吧,下个星期我就可以给您带回来。
                  ⑤周一早上,我向同事说起此事,他们听后都埋怨我说,你太老实了,怎么能先把钱给他呢?他一个走村串户的货郎,要是拿着钱跑了,你上哪儿去找他呀!我说,让别人带东西,怎么好意思让他垫钱呢?再说看他人挺忠厚的,又经常在这一带出没,不至于如此吧。同事叹息说,人心隔肚皮,还是慎重些好。
                  ⑥同事的话不无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我有些担心,说实在的,要是李老四从此不再来这儿卖东西,我还真找不着他,我根本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甚至连他的真实姓名也不知道。
                  ⑦一连几天,我都守在校门口等着李老四,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李老四的半个影子也没见着。我安慰自己,李老四不是那样的人,他可能是最近有事忙不开,过一段时间就会来的。一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李老四的踪影,看来真印证了同事说的话,我彻底失望了。
                  ⑧半年后,我因受不了山里的艰苦条件,当了逃兵,回到了家乡,也渐渐将这件事情淡忘了。
                  ⑨多年后,我再次来到曾经支教的地方,这里早已成了旅游区,学校面目一新,不仅修了综合大楼,还来了许多年轻的大学生。这所学校的校长,正是我当年的一个同事,见到我时,他十分激动。一阵寒喧后,他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随即从家里取来一部收音机递给我说:“这是当初你让李老四带的,后来是他儿子送来的,我一直替你保存着。”原来,李老四那次回去后,就一病不起,在家里熬了大半年,但还是离开了。临死前,他一再叮嘱他的儿子,一定要将这部收音机给我送来。他还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不能食言。
                  ⑩拿着那部如今只能算做“文物”的收音机,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选自《大江晚报》2015年8月16日,有删改)(1)开篇写“我”的支教情况,这与主题有关系吗?为什么?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结构安排上看,第⑨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结尾写道:“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梨一样的苹果
              耿青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 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 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 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 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 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按要求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    
              经过:    
              结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参考摘录内容[1]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摘录内容[2]。
              摘录内容[1]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批注[1]
                  示例:“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
              摘录内容[2]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批注[2]。
            • 8. 阅读《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幸,文中指皇上到某处去。③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④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⑤屏 ,退避。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幸其第    
              命启之    
              遣使致书    
              ④因命韩王谢而    
              (2)下面加点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并自其名赵韩王普宰相
              B. B. 当奏闻而却但取,无虑
              C. 当奏闻却之肃遂拜蒙母,结友
              D. 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韩王舅家见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译文:    
              ②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
              译文:    
              (4)宋太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赵普?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 9.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给“厄尔尼诺”下一个定义。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的音译,原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这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秘鲁渔民对每年年终海水水温季节性上升现象的称呼。由于这个现象出现时的时间往往在圣诞节前后,才得到了这个名称。但是目前科学家们则是仅仅把那些升温剧烈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 。因为只有海水升温剧烈才会造成巨大的生态变化,并在全世界造成一系列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他是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他还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突然觉得他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他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他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那一刻,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好像从梦中睡醒过来,猛然间意识到他拉着我长大了许多许多。我搬着这条高凳子去学校,就仿佛扛着一把龙椅,路上无数双眼睛被它镀亮。它在全校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安然而骄傲地端坐在“山丘”上听课。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

              ⑥此时的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一副空担子也会压得他气喘吁吁,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他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他的嘴唇起了白皮儿,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我心里有些难过,忍不住想用吸水的毛巾从他脸上擦出什么来。

              ⑦这一天,原来是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于是她低下目光,好像要穿过一条黑暗的隧道,努力地压缩着身子,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⑨吃完饭后,他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也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于是,这里一下子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

              ⑩不管我藏在哪里,都知道他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11)再后来,他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12)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和她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13)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没有他们在身边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母亲那些满满当当的碗、杯子和盆,还有那些挂满院子的衣服、土布和他们过去的故事,希望或者泪水便盈满了我的眼睛,心里的风和阳光也溢了出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