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与梦想
                                                 刘墉
                ①诚品书店邀靖我做校园巡日演讲,我定的讲题是: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②我太太看到,筻说有问题,因为去掉了中间的标点,好像是读书最好能接着做梦.
                ③我说这有什么错呢?你没见前两天的报纸上才登,美国有个研究,分两组人,一组上午九点钟上课,晚上九点问他们记得多少;另一组则是晚上九点上课,接着各自去睡,第二天早上九点再问他们记得多少.同样相隔十二小时,后者成绩好得多.可见读书要想效果好、记得牢,最好跟着去睡觉.
                ④我这番话,只能供你参考,千万别书本一摆,就去见周公了.
                ⑤但是,我敢说那些有成就的学者,绝不是死读书的.他们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罗素所说,他想不出怎么写论文,跑出去玩,玩完来就文思泉涌.或像爱因斯坦,在他想通“相对论”的前一天,离开办公室时还对朋友说只怕一辈子都搞不懂了,结果第二天一醒就找到了答案.
                ⑥更实在的例子是发现了苯环分子结构的柯库尔,他不是由梦到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得到了白天百思不解的答案吗?
                ⑦可见书要读,梦也要做;读书是紧,做梦是松.
                ⑧许多年前,老师对我说,青春不要留白.是的,青春短暂,不能白过,但是读书不一样.我们的脑海好像个仓库,不会管理的人,只知把东西堆进去,塞到连转身都不方便;会管理的则知道分门别类,把容易坏的常拿出来检查,不堪用的扔掉.因此,仓库里有条不紊,不但进出货方便,空出来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摆张乒乓球桌呢!
                ⑨所以,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只知道博学强记,不断往脑子里塞东西的人,在今天是不容易成功的.
                ⑩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他们那个时代,才有几本书好看?汗牛充栋的书简,加起来只怕不过一片光碟的内容.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于是在脑海里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在读几十本书之后,他们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⑪相对地,却有不计其数的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学问塞满一肚子,好像乱堆的仓库,该用的时候找不到,碰到问题不能以所学的解决;说得出一番大道理,却毫无自己的创意.如果把书当成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书”非但没能帮助他走得远、看得多,反而成为累赘,压得他没见到多少人生的风景.
              ⑫当你发现书已经读死了,记不住了、想不开了,就暂时把书放下,看看外面的绿树蓝天,让思想驰骋,让理想飞扬,想想那书里有多少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而且你可以由读这本书,想到读那本书,把相关的东西串起来.这样书才能成为活的,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但让你用来应付老师的考卷,更能应付人生的考试.
              ⑬于是.你成为真正的爱书人,书为你实现梦想、打开心窗.
              ⑭所以我说: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选自《再试一次,就成功》,有改动)
              (1)说说文章开头写我和太太调侃的作用.
              (2)请分别解释文章第⑧⑨两段画线句子中“留白”一词的含义.
              (3)文章第㈣段说理比较充分,但有了第㈣段说理效果更好.请分析好在哪里.
              (4)读完全文,你觉得“读书最好,有梦相随”在文中包含哪些意思.
            • 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空.(不超过30字)
              (2)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3)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①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②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5)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
            • 3.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列各题.
                                             儿时的恶作剧
                                                 胡适
                我十三岁的正月里,我到大姊家去拜年,住了几天,到十五日早晨,才和外甥砚香同回我家去看灯.他家的一个长工挑着新年糕饼等物事,跟着我们走.
                半路上到了中屯外婆家,我们进去歇脚,吃了点心,又继续前进.中屯村口有个三门亭,供着几个神像.我们走进亭子,我指着神像对砚香说,“这里没有人看见,我们来把这几个烂泥菩萨拆下来抛到毛厕里去,好吗?”
                这样突然主张毁坏神像,把我的外甥吓住了.他虽然听我说过无鬼无神的话,却不曾想到我会在这路亭里提议实行捣毁神像.他的长工忙劝阻我道:“摩舅,菩萨是不好得罪的.”我听了这话,更不高兴,偏要拾石子去掷神像.恰好村子里有人下来了,砚香和那长工就把我劝走了.
                到了家中,母亲煮面给我们吃,我刚吃了几筷子,听见门外锣鼓响,便放下面,跑出去看舞狮子了.这一天来看灯的客多,家中人都忙着照料客人,谁也不来管我吃了多少面.我陪着客人出去玩,也就忘了肚子饿了.
              晚上陪客人吃饭,我也喝了一两杯烧酒.酒到了饿肚子里,有点作怪.晚饭后,我跑出大门外,被风一吹,我有点醉了,便喊道:“月亮,月亮,下来看灯!”别人家的孩子也跟着喊,“月亮,月亮,下来看灯!”
                门外的喊声被屋里人听见了,我母亲叫人来唤我回去.我怕她责怪,就跑出去了.来人追上去,我跑的更快.有人对我母亲说,我今晚上喝了烧酒,怕是醉了.我母亲自己出来唤我,这时候我已被人追回来了.但跑多了,我真有点醉了,就和他们抵抗,不肯回家.母亲抱住我,我仍喊着要月亮下来看灯.许多人围拢来看,我仗着人多,嘴里仍旧乱喊.母亲把我拖进房里,一群人拥进房来看.
                这时候,那位跟我们来的章家长工走到我母亲身边,低低的说:“外婆(他跟着我的外甥称呼),摩舅今夜怕不是吃醉了罢?今天我们从中屯出来,路过三门亭,摩舅要把那几个菩萨拖下来丢到毛厕里去.他今夜嘴里乱说话,怕是得罪了神道,神道怪下来了.”
                这几句话,他低低的说,我靠在母亲怀里,全听见了.我心里正怕喝醉了酒,母亲要责罚我;现在我听了长工的话,忽然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想:“我胡闹,母亲要打我;菩萨胡闹,她不会责怪菩萨.”于是我就闹的更凶,说了许多疯话,好像真有鬼神附在我身上一样!
                我母亲着急了,叫砚香来问,砚香也说我日里的确得罪了神道.母亲就叫别人来抱住我,她自己去洗手焚香,向空中祷告三门亭的神道,说我年小无知,触犯了神道,但求神道宽宏大量,不计较小孩子的罪过,宽恕了我.我们将来一定亲到三门亭去烧香还愿.
                这时候,邻舍都来看我,挤满了一屋子的人,有些妇女还提着“火筒”(徽州人冬天用瓦装炭火,外面用菌丝作篮子,可以随身携带,名为火筒),房间里闷热的很.我热的脸都红了,真有点像醉人.
                忽然门外有人来报信,说,‘龙灯来了,龙灯来了!“男男女女都往外跑,都想赶到十字街口去等候看灯.一会儿,一屋子的人都散完了,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房里的闷热也消除了,我也疲倦了,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母亲许的愿好像是灵应了.第二天,她教训了我一场,说我不应该瞎说.更不应该在神道面前瞎说,“但她不曾责罚我,我心里高兴,万想不到我的责罚却在一个月之后.
                过了一个月,母亲同我上中屯外婆家去.她拿出钱来,在外婆家办了猪头供献,备了香烛纸钱,她请我母舅领我到三门亭里去谢神还愿.我母舅是个虔诚的人,他恭恭敬敬的摆好供献,点起香烛,陪着我跪拜谢神.我忍住笑,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心里只怪我自己当日扯谎时不曾想到这样比挨打还更难为情的责罚!
                直到我二十七岁回家时,我才敢对母亲说那一年元宵节附在我身上胡闹的不是三门亭的神道,只是我自己.母亲也笑了.
              (1)选文中“儿时的恶作剧”具体指什么事情?
              (2)“万想不到我的责罚却在一个月之后”,一个月后,“我”受到了怎样的责罚?
              (3)从选文内容看,儿时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5)细读选文最后一段,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解答.
            • 4. 阅读《好好活着就是爱》一文,完成问题.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和蔬菜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冰凉的铁轨上躺着一个血腥的生命,一个母亲的心,再也经不起碾轧.在生日那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世界上最让一个母亲心碎的事情.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哭他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海生,是一个母亲在经久的岁月里,一直在唇间不停呼唤着的乳名.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更有人叹息,他的诗歌是惊雷.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更没有惊雷的声音在母亲的耳畔响起,在母亲耳畔响起的,只有一个孩子在梦呓里的啼哭.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⑩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再没有比健康美好的生命,让孕育了生命的母亲更幸福的了.
              (1)从全文看,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
              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一句中加点词“嵌进”的理解.
              (3)从“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母亲的灵魂.”这个句子中你读出来什么?
              (4)文中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觉得写得好吗?请说说理由.
              (5)文中哪一个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 5.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2)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②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4)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 6.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
              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
              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写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人生太淡然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自《读者》2011年第3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3)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有什么含义?
              (5)联系全文,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笨拙”的理解.
                  ①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
              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②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
              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6)选文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
            • 7. 差一分钱   
                                                 葛取兵
                ①父亲一定有心事.
                ②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③父亲是在寻一个人.同学?朋友?亲戚?也许是父亲最初的恋人.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脸上也挤满了问号.
                ④父亲才五十岁,身体却有些不恙.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弊象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⑤我们惊呆了!母亲哭得像个泪人,仿若从淫淫秋雨中穿过,一身的水汽,有雾,沉沉的.父亲的脸却静如止水.
                ⑥父亲依旧在寻寻觅觅.打电话,写信,一向不喜欢上网的父亲竟然叫我帮他弄个QQ号,父亲说,网名就叫差一分钱吧.
                ⑦我扑哧一笑,这个网名也太别扭了吧.我想,父亲的网名应该土得掉渣.
                ⑧入秋.温暖如春.我陪父亲来到老家的一个小镇.青石小街,漏墙花窗,石桥石阶,让我怦然心动.走在长长的巷子,我总忍不住探头聆听,是否有锟饨担的敲梆声.
                ⑨父亲更是有了知根知底的亲切.学校应该就在巷子的尽头了.父亲说.
                ⑩果然,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小巷,抬头一望,镇中学就在我们的对面.
              ⑪从父亲的咳嗽中,我隐约看到三十年前,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在这个中学,一个十九岁,身体很瘦弱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梦想着跳越“龙门”.这可是农家伢子唯一的独木桥.
              ⑫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孩子嘛,难免.
              ⑬那天,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
              ⑭孩子一脸青春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
              ⑮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差一分钱呢?难道是路上丢了?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捏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捏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眼泪不知不觉地爬满了整个脸颊.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⑯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⑰正在讲解数学试卷的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蛮有本事,少一分钱都能买到烟.
              ⑱孩子呆了,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教室里很寂静.
              ⑲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
              ⑳打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㉑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
              ㉒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三十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㉓从古镇回来.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㉔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㉕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㉖解铃还得系铃人.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㉗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1)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全文看,文中⑪-⑳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文中㉓自然段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的心结,父亲的心结到底是什么呢?
              (5)本文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感人至深.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 8.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母爱的温度
                  ①我10岁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糖块要比给弟妹们的还多;我13岁上初中时,她常步行十几里路给我送来饭菜;16岁我考入中师,她逢人就夸我聪颖好学;我22岁结婚时,她不顾儿女们反对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我34岁被丈夫抛弃时,她曾拿着菜刀为我拼过命讨过说法;到我40岁以后,她仿佛变成了我的孩子,紧紧依赖着我舍不得离去…
                  ②别人都说我们母女情深,可我知道,她是我的后妈,也不曾忘记她以前对我的不好.
                  ③她嫁给爸爸时带来四个孩子,四个孩子跟我的年龄不上不下.她懒得叫我的大名,一口一个三丫头,叫得我真跟个丫头似的低眉顺眼,忍气吞声.我为哥哥姐姐们洗衣做饭,为弟弟妹妹们梳头叠被,她还不满意,常常是手叉在腰里骂上半天.
                  ④她一辈子争强好胜,一辈子不说软话,一辈子不肯吃亏.这么一个强硬的人,却在去年病重时,泪水涟涟地拉着我的手反复提起一件关于鸡蛋的往事.
                  ⑤她以为我当时年幼如今早已忘记.那天是她第一次给我吃鸡蛋,那天是她第一次紧紧地搂抱我,那天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的开始,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会忘记?
                  ⑥30多年前,鸡蛋是那么稀罕,可那次父亲竟一下子捎回五个熟鸡蛋.在饭桌上,她小心仔细地剥开蛋壳,每剥好一个鸡蛋,她都会放在鼻子前深深地吸口气,说:“好香啊!”[A]然后再一一递到她的四个儿女手中,一边幸福地欣赏他们狼吞虎咽,一边不时地骂道:“慢点吃,噎不死!”
                  ⑦最后,她把剩下的小鸡蛋扔到我面前.我小心地剥开,正准备一口吞下时,突然想起我那升了天堂的母亲,又想起刚才她嗅鸡蛋时陶醉而又贪婪的神情,我强忍着口水掰了一半分给她吃.[B]她惊诧了片刻,继而一把搂住我,当我回头时,却看到她满脸的泪水.
                  ⑧此后,她看我的眼神温柔了许多,甚至当着她亲生儿女的面亲我的脸蛋,说我是她最贴心的乖女儿.很长时间,父亲和我都无法适应她突然的转变.
                  ⑨不敢辜负这么一个厉害女人的爱,我亦从心底去爱她:心疼她,为她洗脚搓背,为她勤奋学习…而她,也像是把对五个儿女的爱全集中到我一人身上,即便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在长达40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我们早已融为一体.
                  ⑩子女都工作后,她的四个儿女其实都过得比我好,她却固执地挤在我不足70平方米的房子里,为我训骂孩子,为我与邻居争吵,甚至把兄弟姐妹们塞给她的生活费悄悄攒起来给她的外孙做学费.
              ⑪去年她过世后,我常想:“为什么我们的感情比有血缘关系的母女还深?”很久很久,我才明白:我们一直以为母爱是无私的,并心安理得地享用它,却从来不曾想过母爱也是有温度的,你用冷心去触摸它,它是低温的;你用热心去触摸它,它才会燃烧得更炽烈.
                                                                           (选自阅读网,本文有删改)
              (1)概括“鸡蛋往事”的内容(25字以内),并说说这件事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对文中描写母亲的【A】【B】两个画线句加以品析.
              (3)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先说说文章⑪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9. 趴  下
                  ①美国大西洋赌城的一个周末,一位老太太玩老虎机赢了一桶25美分的硬币.他决定先把这桶硬币放到酒店房间里,然后再下来和丈夫一起吃晚餐.
                  ②老太太捧着那桶硬币走到电梯前.她正要跨进电梯,却发现里面早已有人--两个黑人!
                  ③其中一个身材魁梧,高大得有些吓人.老太太惊呆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黑人要打劫我.但转而又想:不要心存偏见,这两个黑人看起来都颇有绅士风度.可她思想中的种族观念根深蒂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让她不知道是否该走进电梯.
                  ④太太呆呆地站在那里,犹豫不定地望着那两个黑人,既紧张又害怕,内心还有一种羞耻感.她想:但愿他们不要看懂我的心思.可她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她犹豫迟疑的样子如此明显,任何人都能看穿她的想法.
                  ⑤老太太的脸开始变红.她知道自己不能老是站在那儿不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她终于迈腿踏进了电梯.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1秒钟,2秒钟,3秒钟…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她内心的恐惧也在一点一点地堆积.
                  ⑥电梯依然原地不动.“上帝呀!”老太太心想,“我已被他们困在了电梯里,他们是不是就要动手了?”她心跳加速,所有毛孔开始冒冷汗.就在这时,她听到一个黑人说:“Hit the floor!”(趴到地上).本能告诉她:千万不要反抗,照他们说的去做.老太太慌慌张张地放开小桶,双手按地趴下.那桶硬币“哗啦啦”地掉在地上,到处乱滚.
                  ⑦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电梯里一片静寂.几秒钟后,老太太听到一个黑人非常礼貌地说:“夫人,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住哪一层,我们很高兴帮你按一下按钮.”她抬起头,疑惑地看着那两个高大的黑人.他们伸出手,将她搀扶起来.老太太有些不解,惊魂未定,两条腿也不听使唤.这时,那位黑人解释说:“当我和朋友说‘Hit the floor’时,我是要朋友按我们要去的楼层按钮,而不是让您趴到地上,夫人!”(英语中“Hit the floor”有两个含义:趴到地上;按电梯的楼层按钮.)
                  ⑧两位黑人互相对了一下眼神,极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来.老太太感到无地自容.她想:我的老天,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⑨三个人一起动手,将滚落一地的硬币一一捡起,放回老太太的小桶里.电梯到了老太太所在的楼层后,两个黑人坚持要把她送到房间门口,礼貌地道晚安,转身离去.就在老太太走进房间的时候,她听到两个人在楼道里大声笑了起来.
                  ⑩第二天一早,一束鲜花送到了老太太的房间--12朵娇艳的玫瑰,每一朵玫瑰花上都挂着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随鲜花送来的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两位黑人的名字.”
                                                         (选自《读书文摘》2011年2月总第210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2)第⑧段“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中的“错误”指什么?她为何会犯错?
              (3)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两位黑人给老太太送花送钱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读完本文,你从老太太和两位黑人身上各得到了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